中国食品网,食品行业门户网站,宣传食品安全发展,服务品牌创建品牌传播。食品行业影响力融媒体整合传播推广平台。
服务消费经济 诚邀各大品牌合作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食品网 > 要闻 > 正文

中国白酒营销要从“牛顿思维”转向“量子思维” /在不确定性中重构行业增长逻辑

2025-04-25 09:17   浏览量:22626     来源:中国食品网

  中国白酒营销要从牛顿思维转向量子思维  

  ——在不确定性中重构行业增长逻辑 

  李后强

  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成都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二级教授、电子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四川省酒类流通协会名誉会长 

  据说,著名学者张维迎教授曾讲到,传统文化行业是骗子云集之地,尤其是武术界、中医药界、国学界、书法国画界。这是不是张教授讲的,我没有求证。至少,这种现象是局部存在的。其实,在中国“酒文化”“茶文化”界,骗子也不少。到目前为止,我们对中国白酒的认识都是停留在表面,根本没有看清本质,而“酒文化”的骗子又大行其道,歪理邪说深得人心。

  因此,我认为中国白酒界如果不立刻清醒,仍然处于“醉态”,那么苦日子还在后面,大批酒企会因骗子引导而自取灭亡。这就是残酷的现实与未来!清醒的路径之一,就是从“牛顿思维”转向“量子思维”。

  一、当前中国白酒的困境:牛顿思维的失效 

  中国白酒行业正经历结构性危机。

  2024年数据显示,白酒消费市场进入“量价双降”周期,高端酒价格倒挂率超60%,次高端产品流通价跌破出厂价,经销商库存周转天数普遍超过200天。传统营销模式依赖“渠道蓄水”和“规模化扩张”,通过压货完成业绩目标,但如今渠道库存积压、经销商毛利率压缩至不足8%,形成“降价-贬值-滞销”的恶性循环。这种困境的根源在于牛顿思维的失效——将市场视为线性、确定、可预测的系统。

  传统白酒企业以“静态数据”为决策依据,试图通过价格管控、渠道分级等机械手段解决问题,却忽视了消费需求、文化认同、技术变革等动态变量的叠加影响。例如:  

  ——年轻群体“三低特征”:90后、00后白酒消费量仅为60后、70后的1/3,且呈现低频次(年消费≤2次)、低客单(单次≤200元)、低度化(偏好38度以下产品)趋势;  

  ——替代品崛起:低度酒年增速23%,精酿啤酒市占率提升至8.7%,年轻群体将白酒视为“应酬道具”,更倾向健康化、悦己化饮品;  

  ——国际化受阻:白酒出口占比不足1.5%,主要市场仍局限在华人聚集区,高关税(部分国家达300%)和文化差异制约出海步伐。  

  二、量子思维的本质:从确定性到概率性 

  量子思维的核心是接受不确定性,通过统计规律、波函数和测不准原理(时间与位置不能同时确定)描述复杂系统。在白酒营销中,这意味着:  

  1. 放弃绝对控制:市场不再是机械运转的钟表,而是充满概率波的云团。例如,高端酒的收藏属性弱化、商务宴请场景萎缩等趋势,本质是多重变量(经济波动、健康理念、文化迁移)共同作用的量子态结果。 

  2. 动态观测与反馈:根据量子力学“观测者效应”,企业的营销动作本身会改变市场状态。茅台i茅台APP直营放量导致经销商利润压缩至15%,正是干预行为引发系统坍缩的典型案例。 

  3. 叠加态与可能性:消费者需求不再是单一确定的客体,而是多种可能性的叠加。年轻群体对白酒的“应酬道具”认知与“文化符号”想象并存,需通过场景创新(如酒旅融合、即时零售)激活潜在需求。 

  三、AI驱动的量子化转型:从“群体画像”到“个体共振” 

  AI技术的突破为量子思维提供了实践工具。通过大数据分析与机器学习,白酒企业可构建动态需求模型,实现从“标准化生产”到“精准私人定制”的跃迁: 

  1. 需求概率云: 

  ——利用社交媒体的非结构化数据(如小红书、抖音的碎片化讨论),分析消费者对低度酒、果味白酒的潜在偏好,而非依赖传统调研的确定性结论。案例:某二线品牌推出AI定制酒,支持用户在线选择“甜度/窖香/回味”参数,客单价提升76%。  

  2. 智能决策系统: 

  ——通过AI预测区域市场爆发点(如东北寒流前预热高度酒),动态调整物流路线(雨雪天气切换备选仓),滞销库存减少37%。案例:茅台镇酱酒企业引入区块链溯源技术,古井贡酒开发AI勾兑系统提升风味稳定性,实现“千人千味”。  

  3. 个性化场景重构: 

  ——即时零售(如美团闪购)占比突破6%,30分钟送达实现“需求-供给”波函数坍缩;  

  ——元宇宙品酒空间通过VR设备构建沉浸式交互,用户可虚拟参与酿酒过程,形成量子纠缠般的体验记忆。  

  四、量子化转型的四大路径 

  1. 文化重构:从历史叙事到量子纠缠 

  ——跨界IP融合:泸州老窖与《三体》联名,将“三体宇宙观”注入产品设计,通过悬浮式塔尖、三球联动装置等视觉符号,构建“白酒+科幻”的叠加态文化体验;  

  ——用户共创叙事:借鉴《哪吒》的“我命由我不由天”精神,推出“奋斗酒”“青春酒”等情感化产品,通过短视频、元宇宙活动让用户参与品牌故事共创。  

  2. 渠道革命:从金字塔到量子网络 

  ——终端直配平台:五粮液试点终端直配公司,通过利益共享降低渠道博弈熵值;  

  ——分布式触点:洋河与美团闪购合作,构建“30分钟即时零售+72小时场景定制”网络,覆盖家庭聚会、单身微醺等碎片化场景。  

  3. 产品创新:从确定性配方到概率云调配 

  —— AI风味实验室:通过机器学习分析10万+历史配方,生成“地域+季节+情绪”适配模型,例如:华北冬季推“暖阳型”白酒(增加琥珀酸酯含量);南方夏季推“清凉型”白酒(强化乙酸乙酯挥发性);  

  ——动态包装:3D打印技术实现瓶身图案实时定制,用户可上传个人艺术作品或AI生成图案,形成“唯一性”消费体验。目前走在走向4D打印!  

  4. 生态共建:从零和博弈到量子纠缠 

  ——产区抱团出海:贵州“黔酒全球行”、四川“川酒通江海”以集体品牌降低出海阻力,形成量子纠缠式的协同效应;  

  ——跨界生态联盟:与新能源车企合作开发“智能酒柜”,通过车机系统识别用户偏好并推荐适配酒品,实现“人-车-酒”场景闭环。  

  五、结语:在测不准中寻找确定性 

  量子思维的本质不是放弃预测,而是以概率视角拥抱不确定性。白酒行业需承认:消费需求是波函数,文化认同是叠加态,市场竞争是观测者效应。正如茅台通过AI鉴真系统将假酒识别准确率提升至99.98%,五粮液用期货对冲策略将包材成本波动控制在±3%以内,唯有通过技术赋能与思维革新,才能在混沌中开辟新秩序。在AI时代,没有不喝酒的人,因为可以精准私人订制。

  未来已来,只是分布得还不够均匀。当白酒从“历史窖池”跃迁至“量子实验室”,才能真正与新一代消费者产生共振。

分享到:

上一篇:国酒研究所:山庄集团凭啥具有中国皇家白酒的硬核实力?
下一篇:论酒类流通从确定性到概率性的认知革命 /“牛顿力学思维”与“量子力学思维”的主要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