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25 15:53 浏览量:19846 来源:中新经纬
中新经纬客户端2月25日电 据农业农村部网站消息,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近日印发《2019年农业农村科教环能工作要点》(下文简称《要点》),其中提及,将研究生物天然气终端产品补贴、全额收购等政策,推动出台农村地区生物天然气发展,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等意见。
《要点》提出,要对标硬任务,提升科技支撑水平。包括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及全力支撑粮食生产等。
《要点》还提出,要优化科技创新布局,增强农业农村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强化基础前沿和原创性研究。以中央单位为主,开展农业生物主要性状遗传与调控机制、重要畜禽水产疫病病毒起源与进化规律、资源高效利用机制、农业信息获取与分析、食物营养功能挖掘等基础前沿和原创研究,力争突破一批重大基础理论和方法。加强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等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研究,增强生物育种等战略前沿领域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大数据、云计算、3D打印等农业智能技术研发,形成新兴领域自主创新优势。办好第二届中国农业农村科技高峰论坛。
第二,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和模式集成。围绕制约产业发展瓶颈问题,集中优势力量攻克大豆高产优质品种、牛奶品质与质量安全、玉米籽粒机收、油菜全程机械化、小麦赤霉病防控、柑橘黄龙病防控、草地贪夜蛾防治、淡水养殖减量提质及深远海工业化养殖、特色热作产业升级、农业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乡村景观设计、休闲文旅功能开发等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探索建立“公开张榜、事后奖补”新机制,鼓励支持科研、教学单位、企业和社会力量主动参与“卡脖子”科技难题攻关。
第三,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条件能力建设。加强部门和地方协调,指导编制总体规划,大力推进国家热带农业科学中心建设。修订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条件建设规划,继续加强学科群重点实验室、国家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等条件能力建设。完善各类数据监测方法、数据处理储存共享标准等,持续开展种质资源、土壤肥料、病虫害、农业环境等领域长期定位观测监测,加强农业科学数据的汇集、分析和利用。
第四,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突出抓好研究试验、南繁基地监管,统筹做好育制种基地监管,强化源头管控。强化转基因农产品境外出口商、境内进口商和加工企业一体化监管。切实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加强约谈、函询、督导、督办和公开通报,强化责任追究。创建农业转基因科普精品,编制标准化、规范化科普培训教材,开展全国巡回宣讲,在“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重要节点开展演讲、沙龙、现场体验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
此外,《要点》还提出,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大力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加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优化体系任务布局,组织各体系聚焦1~2个产业发展最核心最关键的技术问题,开展全产业链协同攻关,推动产业技术转型升级。组织体系各功能研究室,以县域为单元,聚焦主导产业,联合开展技术攻关与集成示范,打造县域产业集聚样板,提升产业质量效益竞争力。调整优化体系结构,加强薄弱环节技术研发团队建设,补齐产业发展短板。组织体系与企业对接,建立体系与企业融合发展机制,为企业提供生产、采收、贮藏、保鲜、加工、物流、电商等全链条的技术支撑,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第二,做强做实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研究出台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建设指导意见,构建联盟协同协作、高质量运行、多元化支持等机制,推动联盟规范化管理运行。认定一批标杆联盟,推动水稻分子化育种、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等10个以上联盟实体化运行,建立产学研用创新联合体。加速东北秸秆综合利用、小麦赤霉病综合防控等联盟一体化进程,提供综合解决方案。强化农业大数据、农作物种质资源等联盟共建共享,提高科技创新资源利用效率。
第三,推进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强化中央和地方联动机制,深入推进江苏南京、山西太谷、四川成都、广东广州等4个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建立健全资源配置、投资融资、人才引进等配套政策。充分运用市场化机制,吸引高端人才团队、高科技企业、高水平基金进驻,推动实现科技与产业、企业、人才和金融等深度融合。按照先建、后认、再挂牌和建一个成一个的要求,适时新启动1~2个科创中心建设。
第四,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深化中央级农业科研机构绩效评价改革试点,强化主体定位和核心使命,完善评价指标体系,推动试点机构调整学科布局,优化人员、项目、经费等科技资源配置。开展农业科技成果产权改革试点,建立以分类、赋权、让利、防腐等为关键的农业科技成果产权制度,赋予科研人员一定比例的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推动中央关于科技成果转化和人才激励的政策要求落地见效。继续实施农业杰出人才培养计划,着力培养一批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杰出青年农业科学家。
第五,加快科教环能工作信息化进程。以信息化推动农业科研、推广、教育培训体系衔接贯通和农业生态环境科学高效管理。聚集各类农业科技教育资源,强化农业科教云平台支撑服务功能,为各级农业管理部门、科研专家、推广人员和广大农民提供资源共享、供需对接、成果速递和管理考核等服务,推动信息互通、管理互联、实时互动,提升农业科教工作信息化水平。构建农业生态环境管理信息化系统,建立集数据收集、分析、监测预警、综合决策于一体的大数据综合管理平台,实现各级各类管理部门之间的互通互联和信息共享,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和生态环境保护管理能力。
此外,要强化推广队伍建设,提高科技推广活力效能。包括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与改革、提高农技推广队伍素质与能力,以及打造科技支撑产业发展示范样板。要深入实施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建设一批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总结典型经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组织机制和产业模式。引导国家重点科技计划项目、资金、人才进入农业产业发展主战场,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建立引领性科技示范基地。组织开展重大引领性技术示范,集成推广油菜全程机械化等10大技术。强化科技支撑,打造100个县域产业集聚发展的科技示范样板,1000个“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乡村振兴科技示范村镇。
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助力乡村生态振兴方面,主要覆盖六方面:
第一,强化耕地土壤污染管控与修复。加快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制定分类清单,在江苏、河南、湖南三省率先完成。出台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推荐技术目录,推广低吸收品种替代、土壤酸度调节、水肥调控等技术措施,建设一批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集中推进区,打造综合治理示范样板,探索安全利用模式。严格管控重度污染耕地,推动种植结构调整、休耕和退耕还林还草。构建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网,以土壤重金属、农田氮磷排放、秸秆地膜为重点,开展监测评价,建立监测预警制度。基本完成第二次全国农业污染源普查。
第二,全面实施秸秆综合利用行动。以东北地区为重点,以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利用为主攻方向,做好技术对接,全面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探索秸秆利用区域性补偿制度,整县推动秸秆全域全量利用。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台账制度建设,搭建国家、省、市、县四级资源数据共享平台,为实现秸秆利用精准监测、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第三,深入实施农膜回收行动。加快出台《农膜管理办法》,强化多部门全程监管,严格农膜市场准入,全面推广标准地膜。深入推进100个农膜回收示范县建设,加强回收体系建设,加快全生物降解农膜、机械化捡拾机具研发和应用,组织开展万亩农膜机械化回收示范展示。探索建立“谁生产、谁回收”的农膜生产者责任延伸机制。
第四,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开展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创建,推进种养循环、农牧结合。创建一批主导产业鲜明、产地环境优良、投入品有效管控、农业资源高效利用、农产品绿色优质的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以涉农企业为主体,创建一批农业生产与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相适应的现代生态农业园。着眼农业高质量发展,研究构建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生态循环农业政策框架体系。
第五,开发利用农村可再生能源。强化农村沼气设施安全处置,示范推广沼气供气供热、秸秆打捆直燃供暖、秸秆热解碳气联产、生物质成型燃料和太阳能利用等技术与模式,打造一批农村能源多能互补、清洁供暖示范点。加快推进农村地区节能减排,因地制宜推广清洁节能炉灶炕。研究生物天然气终端产品补贴、全额收购等政策,推动出台农村地区生物天然气发展的意见。
第六,加强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强农业野生植物资源管理,推动制定第二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开展重点保护物种资源调查,加大农业类珍稀濒危物种资源抢救性收集力度。做好已建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区(点)管护工作,新建一批原生境保护区(点)。推动外来物种管理立法,提出第二批国家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名录。强化综合防控,新建一批生物天敌繁育基地,做好应急防控灭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