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20 11:47 浏览量:28944 来源:中国食品报网
【在经历了三次阶段性反弹之后,国内原奶价格近来终于开始摆脱低迷状态,这一轮从2015年开始的原奶下行周期让行业遭受重创,半数牧场陷入亏损。
在业内看来,随着奶牛存栏数下滑,国内原奶供给不足的矛盾开始推动奶价上行,养奶牛重新开始赚钱,而这对于连亏3年的原奶企业无疑是个好消息。】
奶价低迷4年终现反转
根据农业农村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1月第四周内蒙古、河北等10个奶牛主产省(区)生鲜乳平均价格3.61元/公斤,这一价格已经是2015年奶价大跌以来回升的新高。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国内原奶企业负责人确认,目前国内奶价的回升势头很明显,由于此前奶价下跌明显,加上环保等因素,导致中小养殖户大面积出局,目前市场原奶供给和市场需求已经存在差距,未来国内奶价将进入一段时间的稳定上涨阶段。
而这也意味着2014年以来的原奶价格下行趋势终于反转。
这一轮漫长的原奶周期让奶农们伤透了心。2013年开始,国内原奶收购价格进入快速上涨阶段,由于当时国内出现口蹄疫,与此同时国际原奶主产区新西兰遭遇大旱等诸多因素推动,导致行业“奶荒”,当时农业农村部定点监测数据从3.2元/公斤上涨至4.3元/公斤。企业间一度上演抢奶大战,部分热门区域的原奶收购价格被炒高至6元/公斤。
但好景不长,2014年随着“奶荒”结束,“奶剩”随之而来,奶价大幅下滑,到2015年,农业农村部的数据一度跌至3.4元/公斤,但实际在很多主产区,收奶价格甚至跌至2.5—2.6元/公斤,行业再现倒奶杀牛。之后的3年中,国内奶价虽然连续三次反弹,但大多浅尝辄止,很快又跌出新低,而这也导致国内牧场大面积亏损。
独立乳业分析师宋亮表示,经过一轮调整,国内奶牛存栏数量达到了一个临界点,导致了市场供应的不足,2017年业内就讨论过奶牛存栏数下降的问题,认为目前国内奶牛实际存量并没有官方统计数据那么多。此外,2017年以来,国内人工、饲料等成本都在上涨,也让奶价有上涨的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奶价的上扬,奶牛养殖重新升温。
北京东方戴瑞乳业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豆明表示,2018年下半年至今,奶价一直呈现上扬趋势,随着行业回暖,一些大场重新开始扩群,奶牛进口开始增长。2019年1月,就有6批船次2万头种牛入关,其中半数以上是荷斯坦奶牛。但据豆明介绍,经过此轮调整,中小养殖户已经消亡殆尽,目前引进奶牛的大多是规模化牧场,或是下游乳企的自有牧场,一次性引进头数也较多,往往几千头一个批次,而新引进的牛群形成产能也得2年之后,不会马上填补市场空缺。
原奶上市公司能否脱困
由于连续奶价下滑,也让国内多家原奶企业苦不堪言,陷入亏损,奶价的上涨无疑成为一场“及时雨”。
截至2018年中报,包括现代牧业、西部牧业、原生态牧业、中国圣牧等主要原奶生产企业已经连亏3年。
其中,得到蒙牛加持的现代牧业亏损明显收窄,但其余几家牧业公司的情况并未明显好转,部分牧业公司亏损继续放大,其中2018年半年报原生态牧业的亏损放大210%,而中国圣牧则巨亏超过10亿元。
牧业上市公司亏损一方面来自奶价下跌导致的利润减少甚至亏损;另一方面则来自奶价过低导致的生物资产减值,奶价上涨无疑将大大缓解这一压力。
以现代牧业为例,2018年前三季度累计实现营业额36.5亿元,其中原奶收入达到34.08亿元,同比增长14.7%;归母净利润亏损1.77亿元,其中奶价过低导致的公允价值变动损失为6.3亿元,奶价上涨的利好刺激下,现代牧业的股价也从1月份的最低点0.71港元上涨至1.01港元。
不过对于此轮奶价的上涨幅度,业内还保持谨慎乐观。
据上述原奶企业负责人透露,目前很难预测今年原奶的上涨空间,但此前与两大乳企伊利和蒙牛沟通中,两大乳企做出的预判是2019年原奶价格或将上涨3%到5%。
但也有河北奶农透露称,2018年四季度由于原奶供给不足,社会上抢奶偶有发生,收奶价格达到4.5元/公斤。
据了解,虽然趋势反转,但多位受访者认为奶价短期内并不会进入快速上涨阶段,一方面上半年本身也是奶业销售淡季,市场需求放缓;另一方面国内奶价依然要受到国际大包粉价格影响。海关数据显示,2018全年进口大包粉平均价格为3030美元/吨,而2019年2月11日最新一次拍卖,全脂奶粉的成交价在3027美元/吨,折合生鲜乳价格在3.6元/公斤左右。
宋亮表示,目前国内奶牛养殖成本较高和进口冲击的问题并没有得到缓解。包括国内很多大乳企都实现了国际和国内双奶源布局,以国外为补充,互为替代,国际国内奶价的一致性也决定了国内奶价很难出现爆发式增长。
在宋亮看来,原奶企业的问题依然是需要去探索建立上下游之间的利益联动机制,让上游享受到下游产品高端化带来的更多收益。(中国食品网转载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