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20 09:36 浏览量:26078 来源:中国食品报网
(本报讯 记者 何晓)在扶贫攻坚战中表现突出的菊芋,以维护健康和具有生态效益的特性,多年来吸引众多科研人员的关注和投入,已经在我国形成防治疾病、种养植及深加工的产学研体系和产业链雏形。
2月16日,以“菊芋产业发展与健康中国战略”为主题的中国第一届菊芋产业大会在山东泰安举行,来自各地的从事菊芋产业化的科研院所科研人员与种养植加工的企业家们齐聚一堂,就如何促进菊芋产业化发展积极建言献策。会议由中国菊芋产业联盟筹备组、南京农业大学、山东泰安市农业农村局、山东植益源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举办。
菊芋俗称“鬼子姜”,是菊科向日葵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抗旱、耐寒、耐盐碱,适宜在干旱半干旱的荒漠土地以及盐碱地推广种植,具有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和改良土壤的特性。是一种集经济价值、药用价值、观赏价值和生态价值于一身的生态型经济作物。南京农业大学刘兆普教授带领其团队潜心研究,完成了多项菊芋技术研发,培育出适宜盐碱地种植的南菊系列菊芋新品种。近年来与众多企业家共同努力,在我国各地东西南北中的盐碱地上已经成功种植了生长旺盛的菊芋,为我国14.9亿亩荒漠化盐碱地的有效开发提供了极其可贵的思路。
由菊芋提炼的菊粉是优质的可溶性膳食纤维。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所研究员、中国营养学会微量元素分委会主任委员霍军生用详实的数据和国内外大量的研究成果讲述了菊粉对人体健康的多方面作用,并表示,菊粉将是未来控制慢病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南京农业大学刘兆普教授
他建议,从居民健康和脱贫攻坚两个维度评估菊芋产业发展。实施慢病综合防治是落实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内容,社会各界要从维护全民健康的高度看待菊芋产业发展,推动纳入国家扶贫项目和国民营养计划落实项目。加强菊芋种植、加工利用和相关健康食品的法规、标准建设,加强科学研究,推动产业发展。真正做到既可改造环境土壤,帮助农村老百姓脱贫致富,又可解决城市农村慢病问题。
中国科学院过程研究所研究员、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糖生物工程课题组组长杜昱光,多年投身于菊芋生物加工科学研究。他表示,最新研究发现,菊粉跟一些功能性寡糖组合之后,跟抗生素连用会大大降低抗生素的用量。值得注意的是,菊芋不仅经现代技术分离得到具有宝贵医用价值的菊粉,还富含防癌排毒的硒元素。菊粉所含的各类果糖,已经是很多国家公认的食品配料,替代天然油脂添加到冰激凌、巧克力等食品中,还广泛用于功能性食品、肉制品中,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同时,菊芋也是生物能源、化学药品的原材料,其全株皆可开发利用,联合国粮农组织称为“21世纪人畜共用作物”。
菊芋是个小作物,但是个大产业,它提供给人类优质的膳食纤维和益生元,是国家“预防健康”政策的基础产业支撑,对健康国民、健康中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深圳瑞德源健康科技集团董事长左兆河介绍,多年来他们与科研院所专家们密切合作,做了大量的基础性探索研究,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转化成果,初步形成了“菊芋健康产业链”这一新型产业。进行良种筛选培育,并建立四大基地,实现菊芋的规模化、标准化种植,研发团队开展菊芋全物质利用的研发,实现了“野生种子产业化”。
深圳瑞德源健康科技集团董事长左兆河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菊芋产业化开发不仅能巩固扶贫成果,有益于生态文明建设,还是一个适合我国国情新兴的朝阳产业。目前,我国的菊芋产业化发展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存在企业规模小、研发投入不足、技术含量低等问题。需要各级政府部门高度重视,把扶持菊芋产业发展作为扶贫攻坚战的重要内容。当前,支持贫困地区的首要任务,是宣传贫困地区的特色产品,也就是让广大消费者了解菊芋、认识其重要功能,引起消费兴趣,实现真正的消费并且不断扩大影响。菊芋产业化持续发展,扶贫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也会大步加快。(中国食品网转载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