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30 11:50 浏览量:21037 来源:中国食品报网
近年来,我国植物提取行业发展正在迎来发展黄金期,但是同时也处于产业阵痛期。无论是自我驱动还是产业倒逼,企业都需要完成自我革新。我国植物提取行业也正在经历由野蛮生长回归理性发展。在未来,相关企业如何打造有竞争力的产品,在天然健康产品中掌握更大的话语权,成为业关内注的焦点。
迎来蓝海
消费人群覆盖面扩大
植物提取物目前被广泛应用于植物药、食品添加剂、功能性食品、化妆品等多个领域中。尤其是在保健食品领域,无论是功能性保健食品还是营养补充剂,植物提取物都是产品核心竞争力中基础的一环,也是最重要的一环。
以往,我国的植物提取行业以出口为主。目前,无论是从规模还是增速上看,我国的植物提取物市场更是一片蓝海。
据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统计年报显示,2017年,全国共有保健食品生产许可证2317件,我国营养保健市场总额超过7000亿元。由此可以看出,行业还有巨大的增长空间,市场消费潜力的增速在于整体消费升级,人们更愿意为健康买单。
2017年,我国人均医疗保健支出1451元,这个增速已经高于人均消费支出增速。除此之外,保健食品消费市场的消费人群也正趋于多样性。
热衷于“养生潮”的90后和90岁老人一样爱买保健品。来自亿邦动力的数据显示,去年双十一,80后90后最爱的保健产品之一便是枸杞。90后们和日益增长的银发族并存,正在逐渐成长为保健品消费的又一生力军。
行业短板
制约行业发展
虽然,植物提取行业拥有巨大的市场空间,近年来,行业也经历了由恶性竞争回归规范化发展的过程。就目前而言,整个植物提取行业依然面临发展的短板。
想要在接下来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更多的话语权,在产业链中占据核心位置,国内天然健康产品行业无论内外都需要更多修炼。因为在高速发展下,行业规模发展不明显、核心竞争力不强、研发能力不强等内生性问题开始凸显。
首先,目前我国保健食品行业发展规模优势不明显,投资范围在1亿元以上的企业只占行业企业总数的1.45%,10万元到100万元的企业,占41.39%,10万元以下的企业为38%。这说明了目前行业还未形成规模化发展。另外,在产品上,仿制和同质化竞争严重,在国际化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国内的企业还要面对“自相残杀”的竞争格局。
此外,在质量监管体系上,行业标准和准入门槛较低;在销售渠道上,过度宣传甚至是虚假宣传等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事件,也时有发生。
外部挑战
倒逼企业市场革新
我国植物提取行业除了需要突破发展瓶颈,解决行业发展问题,外部环境中的变化和挑战,也需要我国天然健康产品行业自身做出积极改变。以往植物提取行业中,我国是植物提取原料出口的大国,但是在产业链下游中的产品竞争中却是弱者。随着国际竞争的日益加剧,维持原状只能是坐以待毙。
虽然我国保健食品市场有着千亿规模,但却不是人人都能分得一杯羹。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国外保健食品销售额占跨境电商进口总额的10%,达到500亿元市场规模。跨境电商的进口总额已经可以直逼国产保健食品品牌份额。
来自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的一组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植物提取物出口额高达20.1亿美元,同比增长4.33%,但是我国保健食品出口额却只有2.41亿美元,同比还减少了3.35%。
同时,2017年,我国保健食品进口额达3.23亿美元,这个数字并不惊人,但是同比增长率高达69.51%。也就是说国外产品对国内市场的冲击越来越大,国内保健食品无法回避激烈的国际化竞争。
这些数据反映着我国植物提取行业发展正在迎来发展黄金期,但是同时也预示着该行业处于产业阵痛期。无论是自我驱动还是产业倒逼,国内保健品企业都需要完成自我革新。
利用优势
化危机为机遇
总体来说,在研发环节,企业需要更多创新,增加科研投入,而不是仅仅满足于在产业链中利润最低的上游。在生产环节,需要引用数字化的方式重新定义品控;在营销环节,需要拓展新的渠道,联合下游企业,进行品牌建设。
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孟冬平表示:“天然保健品行业想要突破发展瓶颈,形成规模化发展,一需要具备国际视野,要遵循国际规则;二要不断创新,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三要借助行业平台,打组合拳,投资贸易结合,引进来走出去结合。”
中国植物提取物分会理事长张成文说道:“目前,行业还需要相关的法规出台,规范行业发展,同时全面启动消费者教育机制,建立从原料到流通整个环节的质量监控机制。”
未来,植物提取行业将要由大到强,形成差异化的核心竞争力并不是短期就可以完成的。相关业内人士纷纷表示,已经在推动行业往纵深方向发展,提升科研、品控、服务等各环节的能力,更好地在健康中国战略中起到更大的作用,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和客户多层次的需求。(李文)(中国食品网转载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