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24 11:39 浏览量:10386 来源:农民日报
跨越十个纬度的扶贫支援战
——北京助力拉萨率先整体脱贫纪实
本报记者芦晓春
金秋的西藏拉萨,阳光倾城。寄托着藏民美好愿望的五彩经幡,比以往舞动得更起劲,仿佛在传递一个莫大喜讯:9月底,经报请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同意,拉萨市成为全国第一个整体脱贫的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地级市!
拉萨的整体脱贫摘帽,堪称“世界屋脊”上的人类伟大创举。奇迹的创造,北京市功不可没。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安排,北京市负责对口支援拉萨市城关区、堆龙德庆区、当雄县和尼木县。自1994年以来,北京累计投入援藏资金约44.7亿元,实施项目554个,选派援藏干部人才788人次。如今,还有185名北京援藏干部人才坚守在拉萨扶贫一线。
从北京到拉萨,跨越10个纬度,飞行近4个小时。万水千山总是情,在全国脱贫攻坚决战决胜期,两地上演了一场与时间赛跑、向全面小康冲刺的扶贫支援战。日前,记者走进拉萨,在乡村田野探访,于医院学校见闻,感受对口帮扶为西藏农牧民带来的新生活、新气象。
千里援藏责任义不容辞,首善标准书写真情答卷
初到拉萨的人,或多或少都会出现头晕头疼、呼吸不畅、睡眠困难等高原反应症状。在一个人类生存艰难的高海拔地区向贫困宣战,既无前车之鉴也无后路可退,如同在刀刃上起舞,步步惊心。
雄鹰可掠过雪山之巅。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藏族人民摆脱贫困的决心不容置疑,北京援助西藏终结贫困的意志不可小觑。“对口支援西藏是国家重大战略部署,是党中央交办的重大政治任务,是北京义不容辞的责任。”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坚定地说,北京要坚持首善标准,助力拉萨打赢脱贫攻坚战。
落实首善标准,援藏干部真情奉献、尽最大努力完成帮扶任务。万家欢聚的节日里,有的干部在村里值班,有的继续走访困难群众,有的坚守在手术台旁……他们承受着高原环境给身体带来的损伤,忍耐着对家人的思念和牵挂。
“援藏,付出的是我们热忱的心和纯纯的高原红,但是我们更能收获到藏族同胞的一片真诚以及这方水土的感情……援藏,不仅是一项工作,还是友谊的桥梁,把拉萨和北京紧紧联系在一起。”北京第八批援藏干部人才、堆龙德庆区副区长邬斌峰感概道。
援藏干部的真情付出,换来的是藏民们的幸福新生活。在堆龙德庆区波玛村,村民们在村前宽阔的广场上跳起了锅庄舞,庆祝搬进新居的好日子。18岁的丹增多吉高兴地说,现在他是“德吉藏家”旅游民宿村的餐厅服务员,每个月工资3000元。
“德吉藏家”是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项目的基础上提升改造而成。项目总投资1.18亿元,其中北京援藏资金投入6000万元。但这只是北京项目援藏的一个缩影。“十三五”期间,北京市按照中央要求安排援藏资金13.04亿元基础上,结合拉萨脱贫需求,又额外增加资金5.34亿元,专门用于助力拉萨脱贫攻坚。目前,北京已在扶贫领域投入资金达9.97亿元,实施扶贫项目151个。
从京郊山区落地雪域高原,沟域经济助力拉萨乡村振兴
格桑花遍开拉萨乡野,在藏民心目中它代表着幸福。如今,在尼木县卡如乡,去年种下的1万棵来自北京平谷的桃树,也成了当地农牧民眼中的“格桑花”。
决定把平谷大桃引进西藏种植的,是尼木县常务副书记赵金祥,他也是“大桃之乡”平谷区派出的援藏干部。引入平谷大桃虽源自他的偶然发现,但细致问来,其中却大有文章。
原来,卡如乡是北京市帮扶尼木县打造的精准脱贫奔小康示范乡,按照帮扶设计,将通过发展沟域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引入经济作物,为该乡农牧民打开新的增收渠道。而卡如乡精准脱贫的一个“关键词”——沟域经济,对广大京郊干部来说并不陌生。10多年前,北京独创了这一模式,山区的乡村通过利用当地特色产业、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发展起沟域旅游,实现了“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走上了强村富民路。
如今,沟域经济模式第一次从京郊大地“跃上”了雪域高原,卡如乡充分利用当地的高原环境、藏族民俗和“文香故里”的文化资源,由北京投入6000万元援藏资金,打造了“核乡寻忆民俗风情体验村”。自今年5月营业以来,该项目已经接待了9000多名游客,收入18万元。
在沟域经济的盘活带动下,森林度假、农业休闲、民俗接待、藏鸡养殖、扶贫搬迁等一个个特色项目区在卡如乡相继建成,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4771户18710人。曾经山坡上放牧为生、青稞地里刨食的藏民们,如今吃上了“旅游饭”、发起了“旅游财”。
82岁的德庆白珍一家是卡如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她酿制的青稞酒因格外香甜,全村知名。政府花费了几万元对她的家进行了房屋改造,对女儿次仁卓嘎开展了相关的培训,打造了老阿妈青稞酒坊。“游客可以在这里品尝和购买原汁原味的藏家青稞酒,而我们全家也有了新的收入!”德庆白珍高兴地说。
“组团式”输送北京医教人才,在藏地筑起返贫最强防线
医疗和教育是西藏的民生短板,也是脱贫攻坚的难点。为了尽快帮助拉萨补齐短板,北京市发挥医疗水平和教育资源的优势,采取“组团式”援藏,共圆拉萨贫困群众的“健康梦”和“上学梦”。
很难想象,作为拉萨市属最好的一所医院,拉萨人民医院竟然长久没有重症监护室(ICU),而由于这道关键防线的缺失,很多病人因救治不及时失去劳动能力,陷入贫困,有的甚至失去了生命。
为了拔掉因病致贫的穷根,“十三五”期间,北京市计划投入援藏资金2.1亿元,重点围绕“精准扶贫脱贫”和“防止因病返贫”两个要求,提升拉萨市整体的医疗扶贫脱贫水平。
2017年,不到40岁的陈光强,带着援建拉萨人民医院ICU的重任从北京天坛医院来到西藏。在他手把手地指导下,医院有了ICU的专业设备,也有了专门的科室医生和护士。一年以来,新建的ICU科室成功收治了170多名病人。
也是这一年,依托北京市属22家“三甲”医院,借助“医院包科室”“团队带团队”“专家带骨干”“师傅带徒弟”等方式,拉萨人民医院率先完成了“创三甲”任务,结束了西藏地市级没有“三甲”医院的历史。
改变藏区面貌,根本要靠教育。有一个孩子成才,就有一个家庭脱贫。教育扶贫是藏区精准扶贫的优先方向。近年来,北京市聚焦对口支援藏区教育薄弱环节,填空白、补短板、促提升,始终冲在一线。
2014年,北京市投资援建拉萨北京实验中学,选派教师开展成建制的教育援藏。2017年8月,北京市“组团式”教育援藏由单一援助拉萨北京实验中学拓展为同时援助拉萨4所学校,涵盖了小学、初中、高中和职业教育各个学段。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为了斩断雪域高原贫困代际传递路径,2017年,北京教育援藏团队设立“京藏宏志班”,每年面向拉萨市精准招收建档立卡户学生。2018年,京藏宏志班从1个班变成3个班,从初中拓展至高中,120多名建档立卡家庭学生享受到优质教学资源。
白玛德庆是“京藏宏志班”一名初二学生,她用流利的汉语告诉记者:“北京来的老师教会了我们改变死板的学习方法,我的成绩也进步的很快,现在是班里的生物课代表。”谈及以后的梦想,她略带羞涩地笑着说:“考上北京大学,带着全家人到北京旅游!”
京藏情深,亲如一家。虽然拉萨现已摘掉“穷帽”,但北京市将按照脱贫不脱政策的要求,继续深化推进支援帮扶,巩固好脱贫成果,确保两地能跨越时空、携手同步迈进全面小康的美好时代!(中国食品网转载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