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25 10:11 浏览量:18558 来源:中国食品报
近期,乳企品牌陆续披露上半年业绩预告,不少乳企,尤其是上游乳企的亏损态势引人关注。据行业观察,奶类消费不足、品类不够多元等因素成为制约我国奶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原料奶2023年产量同比增加265万吨,增幅为6.7%,创历史新高,但受消费环境影响,全年奶类消费下降约1.6%。专家指出,消费问题不仅关乎市场回暖,更是乳业突破当前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所在。
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市场分析预警团队牛奶首席分析师杨祯妮指出,居民饮奶意识不强、对乳制品认知不足是奶类消费低迷的主要原因之一。
据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营养所测算,我国城镇居民液态奶需求收入弹性为1.74。“需求收入弹性数字大于1,表明液态奶还不是居民的生活必需品。”杨祯妮认为,这或许与消费者缺乏饮奶习惯,以及尚未建立相应的饮食文化氛围有关。
乳品价格偏高是制约居民奶类消费扩大的又一重要因素。“调研发现,消费者普遍认为奶价过高,偏好性价比高的平价奶。”杨祯妮以低温鲜奶(巴氏杀菌乳)为例分析,2023年最低档价格的低温鲜奶销售额同比涨幅约在8%,远超其他高价位鲜奶产品。
商务部数据显示,我国牛奶(高温瞬时灭菌奶,即UHT奶)2024年上半年平均零售价格为12.3元/升,与原料奶比价为3.5,高于国际上2.0左右的平均水平。在此背景下,按照膳食指南推荐的日均饮奶量300克计算,牛奶支出要分别占到农村和城镇居民食品支出的22.2%、13.8%,对低收入人群而言负担较重。
“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还有奶类消费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比如农村居民奶类消费水平很低,尤其是偏远乡村的居民更低。”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奶业创新团队执行首席专家郑楠表示,国家的奶类政策要集中解决消费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才能够推动整个奶业健康持续发展。
对此,杨祯妮建议借鉴国际经验,研究发放消费券刺激乳制品消费,通过精准补贴农村与低收入群体,提升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的乳制品摄入量,同时有效缓解奶业产能过剩问题,实现供需两端的良性互动,为奶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消费市场的培育需要时间。”乳业分析师宋亮强调,不能完全依靠扩大内需进行破局,还要同步调节供给,积极融入全球化发展浪潮。虽然在国际市场开拓方面,我国处于初级阶段,但是与奶业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奶业发展也有独特优势。
农业农村部相关实验室连续3年在国内20多个大中城市的超市内对液态奶进行抽样评估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安全方面,国产奶与进口奶都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品质方面,国产奶明显优于进口奶。“我们可以通过开发功能性、高附加值的成品奶产品,逐步开拓国际市场。”宋亮说。
杨祯妮则建议,加大奶业科普宣传力度,加大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扩大力度,推动奶类产品进军队、机关食堂等集中供餐点,把奶类供应纳入营养健康食堂的评价体系,以扩大奶类消费场景、培育壮大奶类消费群体。
(魏婉)
《中国食品报》(2024年09月24日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