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食品行业门户网站,宣传食品安全发展,服务品牌创建品牌传播。食品行业影响力融媒体整合传播推广平台。
服务消费经济 诚邀各大品牌合作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食品网 > 要闻 > 正文

甘德贝母通过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现场评审

2024-09-12 10:09   浏览量:22694     来源:中国食品网

  近日,根据甘德县农牧水利和科技局申请,成都聚诚佳创科技有限公司推荐,经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协会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管理办公室批准,成都海关技术中心组成专家组,对甘德县农牧水利和科技局申请的甘德贝母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进行了现场评审。此次评审工作由成都海关技术中心办公室主任、高级兽医师杨苗任评审组长、成都海关技术中心青白江分部主任、高级农艺师王成华、成都海关技术中心植检实验室主任、正高级工程师邵宝林担任评审员,组成专家组进行评审工作,甘德县农牧水利和科技局副局长罗桑达瓦及其他相关负责人参与本次评审会。

图片

评审专家组召开现场评审会

  生态原产地产品是指产品生产周期中,符合绿色环保、低碳节能、资源节约要求并具有原产地特征/特性的产品。本次评审专家组严格按照《生态原产地产品通用要求》、《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申请和评审管理程序》和《相关法律法规》等要求,深入申报产品原产地,对其所在地的地质地貌、生态、综合指标进行评审,同时对甘德贝母的种植、生产、储运、销售、质量管理体系、科技创新、品牌建设、社会责任、可追溯体系等环节进行了现场审核和综合评审,一致同意申报产品符合标准要求,予以推荐。

图片

图片

评审组专家审核种植基地及其他环节

  本次申请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由甘德县农牧水利和科技局主导申报,申报产品为甘德贝母,在县上注册的甘德县牧源农商有限公司负责采集与销售。

  甘德县位于青海省东南部,地处青藏高原腹地,位于青海省东南部,居果洛藏族自治州中部地区,东邻甘肃省玛曲县,南濒黄河,自西向东分别与达日县、久治县隔河相望,西、北两面与玛沁县接壤,地势平坦而开阔,属高原大陆性半温润气候光,全县平均海拔在4300米以上,地势高,气温低,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能资源较为丰富,日温差大,境内沟壑纵横,河溪密布,河流落差大,水利资源得天独厚,甘德县特殊的地形条件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合野生贝母的生长。

图片

图片

评审组专家审核种植基地及其他环节

  甘德贝母主要来源是川贝母基原植物的野生品种,是野生贝母中品质上乘的品种。甘德贝母的形状为圆锥形略呈桃形,直径0.6~2厘米,高0.6~1.8厘米。外层两鳞大小几乎相等,相对合抱。顶端钝尖而多偏斜,多为开口呈孔状或微开裂,残茎及幼小的鳞瓣多吐露于孔口。底部略平坦,一般多能放平坐稳,根蒂略凹陷。体表白色,细腻,体结实,断面粉白色。气微、味微苦。生物碱为其主要有效成分之一,贝母中常见的生物碱有贝母素乙、贝母素甲、西贝母碱、西贝碱苷、贝母辛、湖贝甲素、浙贝甲素等。现代药学研究证实,贝母具有镇咳、祛痰、平喘、抗炎、抗肿瘤等多种药用价值,且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公司依托“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致力于野生贝母的采集与销售。在野生贝母的采集上,不断优化其生产流程和管理体系,实现产品质量的持续提升。在技术培训方面,通过开展有机野生贝母加工技术培训,培养本土技术人才,特别是让农牧民掌握有机野生贝母加工技术,实现观念转变,激发其内生致富动力。遵循有机产品标准,通过设立专门的野生贝母采集团队、建立采集管理制度、严格把关采集标准等方式,确保公司生产的野生贝母符合有机产品标准,因此质量比同行更高。深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比普通贝母有更高的竞争力和溢价能力。

图片

图片

甘德贝母产品展示图

  甘德县农牧水利和科技局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及自治区、市、县党委政府精准扶贫政策,积极加强品牌建设,打造甘德县特色农产品品牌,构建以甘德贝母为龙头的特色产业发展,提高甘德县农业产业效益和特色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公司持续加大投入,对甘德贝母品牌进行全面规划定位,包括品牌核心定位、品牌故事定位、品牌价值定位,通过线上线下多种媒体网络平台等不同的手段宣传,布局打造甘德贝母品牌建设,建立完善的营销体系。

  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以采集野生贝母为核心,累计帮助1214户农户实现增收致富,为地方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贡献力量,为全县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提供平台支撑,提高农畜产品集约化水平、组织化水平,促进三次产业融合,推动发展壮大乡村产业新业态。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只有坚持生态优先,环境优先的可持续经济发展之路,才能真正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大力发展甘德贝母特色产业,带动乡村振兴,实现生态产品价值转换,提升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为广大消费者提供生态健康安全的高端产品。

分享到:

上一篇:郎酒在第十三届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上光芒闪耀
下一篇:青羊区开展节前食品检查 保障市民游客“舌尖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