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食品行业门户网站,宣传食品安全发展,服务品牌创建品牌传播。食品行业影响力融媒体整合传播推广平台。
服务消费经济 诚邀各大品牌合作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食品网 > 乳饮 > 正文

消费放缓 供求失衡 乳业加强创新穿越周期

2024-09-03 10:31   浏览量:21079     来源:中国食品报

  2024年上半年,乳制品行业市场复苏缓慢。截至9月1日,A股与H股的26家上市乳企均已披露2024年上半年成绩单。总体来看,26家乳企上半年合计实现营收1774.98亿元,同比下降7.83%;合计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6.63亿元,同比微降0.19%。26家公司中,仅有6家公司上半年实现了营收与净利润双增长,16家乳企净利润同比下滑。行业人士认为,乳制品消费量的下降对乳业影响颇大,持续大面积促销、清库存等也对业绩造成一定拖累,在乳业阶段性过剩的当下,行业“马太效应”愈加明显。

  多家乳企上半年业绩下滑

  从营收规模来看,营收超百亿元的乳企有5家,分别为伊利股份、蒙牛乳业、光明乳业、中国飞鹤和优然牧业,营收分别为596.96亿元、446.71亿元、127.14亿元、100.95亿元和100.55亿元。其中,伊利和蒙牛两大乳企的总营收为1043.66亿元,占上市乳企总营收的58.8%;合计实现净利润为99.77亿元,占比为78.79%。

  值得关注的是,半年报数据显示,今年,伊利、蒙牛两大乳品巨头出现财务数据下滑。

  伊利半年报显示,2024年上半年,公司营收596.96亿元,同比下滑9.53%,归母净利润75.31亿元,同比增长19.44%。伊利表示,当前国内消费增速总体放缓,消费者信心指数于低位徘徊,食品价格下行。行业供需方面,短期内,乳品消费额较上年同期有所缩减,乳品市场处于阶段性的供给过剩,市场消费潜力有待持续被激发。伊利表示,上半年代表性新品收入占比15.2%,为业务发展提供持续新生动力。

  今年上半年,蒙牛的营收、净利润双双下滑。半年报显示,上半年蒙牛营收446.71亿元,同比下滑12.6%;归母净利润24.5亿元,同比下滑19.0%。其中,各板块业务收入均有所下滑。在8月29日召开的业绩说明会上,蒙牛方面表示,基于短期挑战,上半年蒙牛主动控制发货节奏,清理渠道库存并稳价盘,对销量造成一定影响。

  两大巨头之外,“下滑”成为多家乳企上半年一致表现。2024年上半年,三元股份营收38.52亿元,同比下降9.05%,归母净利润1.28亿元,同比下降40.69%;天润乳业上半年营收14.43亿元,同比增加3.8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约2791万元;国内水牛奶领域龙头企业皇氏集团业绩下滑明显,上半年营业收入10.41亿元,同比下降39.60%,净利润128.26万元,同比下降99.40%。

  天润乳业指出,业绩预亏的主要原因在于乳制品市场消费需求不振,奶源供应过剩导致原料奶和牛只销售价格持续下行。

  庄园牧场同样难逃亏损的命运,预计上半年将亏损7000万元至9500万元,较去年同期亏损的2016.33万元显著扩大。庄园牧场方面表示,乳制品供给不断扩张,但终端消费市场需求放缓,市场竞争激烈导致公司投入持续扩大,销售费用同比增加。同时,公司整体成本上升及毛利下降幅度较大,进一步压缩了利润空间。

  此外,飞鹤乳业和新乳业的增长则显得相对稳健。财报显示,飞鹤乳业2024年上半年飞鹤实现营收100.9亿元,同比增长3.7%,净利润达19.1亿元,同比增长18.1%。新乳业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53.64亿元,同比增长1.25%;净利润2.96亿元,同比增长25.26%。双方均提及,其业绩增长与持续的产品优化及效率提高相关联。

  产业升级与产品结构调整并举

  从财报来看,多数乳企正面临着经营压力和外部环境带来的多重挑战。对于奶牛养殖和乳品加工企业而言,国内原奶价格持续下滑,效益下滑严重。

  “回看今年上半年乳企表现不佳,背后有多重因素影响。”乳业专家宋亮认为,首先从消费量来看,今年上半年乳制品销量下滑明显。数据显示,2024年一季度,奶制品消费持续下滑趋势,同比下滑6%,全国人均奶类消费量为41.3千克,同比下跌1.5%。其次,近3年以来,龙头乳业持续开展大面积促销,各个品类的促销也对业绩造成了拖累。最后,今年以来,龙头乳企都在加快旧存货处理,希望在下半年能够重塑市场价格体系,但同时还要继续收奶喷粉,需要占用大量资金,也在一定程度上挤压着企业利润。

  “乳制品消费提升本质上是一个长期过程,因此,当务之急是从源头牧业减少供给。”宋亮表示,大型自建牧场应淘汰15%—20%的奶牛,包括后备母牛,以减少供给并调整供求关系。从中长期来看,国家应统筹各省的自然资源,实施配额制,并建立生乳乳制品供求产销的预测预警机制,以省为单位实施以销定产的策略。

  宋亮建议乳企,在做好原有产品的基础上,也要做好以价格为核心的市场秩序,同时加强产品创新寻找新的增长点。此外,还需要尽可能降本增效,减少流通环节的内耗。

  而在今年各大乳企的业绩会上,讨论最多的话题也都与如何寻找新增长有关。在乳业消费总量萎缩的情况下,存量争夺难度越来越大,乳企把希望寄托于乳业的深加工产品上,希望通过功能化、个性化的乳制品来重获增长。伊利、蒙牛两大乳业巨头管理层在业绩发布会上就表示,乳制品行业相对于其他的消费品行业刚需特征较为明显,乳业消费潜力有望持续增长。从经营和管理角度来讲,行业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应该说不是牛奶卖不动了,而是消费分层后,乳制品消费的供给侧和需求侧出现了偏差。”在食品分析专家朱丹蓬看来,未来消费者在选择乳品时将更加务实和理性。因此,乳品必须同时兼备性价比与质价比,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场景创新、产品创新、渠道拓展以及实现网点的全覆盖和渠道的全运营。只有这样,乳企才能在降本增效中谋求生机,有效抵御整个行业周期的挑战。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消费者的健康需求变化、认知变化、代际更替,对乳制品的需求也发生了新变化。比如老龄化的趋势下,中老年消费者对骨骼、睡眠、降糖等细分功能的需求持续增长;而年轻消费群体需求则更加个性化、多元化,既需要产品能够满足在不同消费场景下的使用价值,还要产品能够提供更多的情绪价值。

  虽然在满足消费升级方面,近年来乳企也做了一系列尝试,但进度落后于市场需求的变化。特别是一些新消费乳制品品牌,生产的产品没有脱离基础乳制品的范畴,但价格却和价值有所脱节,这也被市场所诟病。

  当下是中国乳业的周期低谷,但也是一次推动产业升级,调整产品结构的良机。东兴证券研报显示,原奶过剩局面将在今年逐步缓解,明年乳制品价格以低位震荡为主,是否能回暖主要取决于需求侧改善程度。在需求不足导致行业竞争加剧的情况下,产品力强、具备更大渠道拓展空间的乳企更能够穿越周期,需求恢复后弹性更大。

  (本报综合整理)《中国食品报》(2024年09月03日04版)

分享到:

上一篇:味美四川寻味宣汉 2024年巴人生态美食文化活动9月19日将在四川宣汉举行
下一篇:七月国内鲜乳收购价继续走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