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食品行业门户网站,宣传食品安全发展,服务品牌创建品牌传播。食品行业影响力融媒体整合传播推广平台。
服务消费经济 诚邀各大品牌合作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食品网 > 要闻 > 正文

消费经济观察:直播带货套路多假货泛滥行业整治刻不容缓

2024-08-12 09:47   浏览量:11471     来源:中国食品网

  低价乱象、假货泛滥,直播带货套路又在升级。直播电商方便群众的生活的同时,售假现象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今年315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2023年消费者投诉举报六大突出问题中,直播带货问题突出。近5年直播带货投诉举报量也逐年上升,5年间增幅高达47.1倍。出现的直播售假、质量瑕疵等现象,则在很大程度上侵犯了消费者权益也扰乱了市场环境。

  直播电商行业当前仍处于野蛮增长阶段,从业者良莠不齐泥沙俱下,一些假货、山寨货、劣质货等,借助电商直播这一渠道,以低价形式促销,消费者上当受骗后,权利追讨也是耗时好力,社会反响很大。直播电商涉及各行各业,直播售假无疑将给所在行业造成不利影响。

  针对直播售假现象,平台企业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也在不断加大治理力度。数据显示,2023年,抖音电商平台主动删除涉假商品链接超80万条,清退售假店铺超6万家,处罚违规创作者账号超6万个,封禁站外引流售假账号超4万个。快手电商2023全年累计清退超6.3万个商家。

  在低价、直播间氛围和主播一声声的激情催促下,很多人就这样稀里糊涂的相信了主播的说辞,进而下单购买。今年3月,五粮液官网曾发布声明称,公司接到多名消费者关于低价从“拼多多”平台购买的五粮液产品真伪咨询。经公司核实,该平台多家店铺销售的五粮液产品为假冒。

  很多商家迫于竞争压力,为了吸引更多的观众和消费者,往往会采用夸大宣传的手法。他们会利用直播平台的特性,刻意渲染产品的优点,并通过其所组织的抽奖和促销活动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这种过度宣传的行为常常导致消费者对产品效果和质量的期望过高,从而容易被低质假货所欺骗。利用社交直播平台的开放性和自由度隐藏身份,这种低门槛参与的特点为“直播假货”现象的出现提供了条件。

  监管缺位也是导致“直播假货”现象的原因之一。当前对社交直播平台的监管还相对薄弱,监督力度不够。这就使得不法商家有机可乘,进一步蔓延和诱导了“直播假货”现象。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应对策略,以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和维护社交直播行业的健康发展。

  早在2018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中,就曾明确规定了电商平台打假的义务和权利,指出平台有义务对平台上经营的商品进行审查。然而,网购商品的质量问题依然严峻,并且随着直播带货等新业态电商的出现,电商的假货问题引起了更加广泛的关注。

  近日,中央网信办专门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为期1个月的“清朗·网络直播领域虚假和低俗乱象整治”专项行动。本次专项行动重点整治五类突出问题,其中“编造虚假场景人设,无底线带货营销”“欺骗消费者,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等问题被点名。

  据人民网“人民投诉”梳理发现,近期平台上涉及珠宝首饰、化妆品、旅游产品、在线培训等直播消费投诉较多,具体问题大多聚焦于——商品虚假宣传、饥饿营销、以假乱真;产品以次充好、货不对板;虚标价格、优惠夸大等;售卖时承诺可随时退,收到货后却设置障碍难退款、售后服务缺失等。

  7月1日正式实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有相关规定:直播营销平台经营者应当建立健全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明确消费争议解决机制。发生消费争议的,直播营销平台经营者应当根据消费者的要求提供直播间运营者、直播营销人员相关信息以及相关经营活动记录等必要信息。

  直播间运营者、直播营销人员发布的直播内容构成商业广告的,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的有关规定履行广告发布者、广告经营者或者广告代言人的义务。

  直播电商难以规范,一方面原因是直播平台众多且直播人数众多,往往不需要多少资质证明就可以开始带货,平台出于发展等方面的考虑也不愿意加大力度去限制直播电商的发展。另一方面,则是主播们为了获取更高的利润,有意无意的忽视对品牌方的相关审查,毕竟就算是被查出问题需要赔偿,与严格审核导致合作方锐减带来的损失相比也是不值一提的。

  当前,直播电商、新型网络营销等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有待健全,部分平台数据造假、低俗“带货”、诱导私下交易等问题需要加紧治理。视频审核也提出了更加严苛的要求,如何进行更准确高效的审核工作是目前所有短视频平台共同面临的挑战。

  希望政府和监管机构加强对网络直播行业的规范和监管,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同时, 希望广大消费者提高维权意识,自觉抵制假货,树立理性消费观念,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消费观察)

分享到:

上一篇:第四届中国(宁夏)国际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览会在银川开幕
下一篇:水井坊总经理胡庭洲:继续推动高端化产品在低度数领域的策略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