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食品行业门户网站,宣传食品安全发展,服务品牌创建品牌传播。食品行业影响力融媒体整合传播推广平台。
服务消费经济 诚邀各大品牌合作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食品网 > 要闻 > 正文

李后强:弘扬科学家精神,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2024-06-27 10:42   浏览量:11984     来源:中国食品网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2024年6月23日至25日,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四川两弹一星干部学院名誉院长、成都市社科联主席、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后强带领相关专家学者,专程赴绵阳梓潼县“中国两弹城”调研,并参加了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助推科技自立自强主题活动。

  调研活动中,参观了四川两弹城博物馆,出席了第三届科学家精神学术研讨会、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团走进绵阳梓潼“中国两弹城”,参加文艺演出“时代风尚”活动和梓潼翠云廊历史文化研究院工作推进座谈会。李后强作有关报告并讲话,同时被聘为梓潼翠云廊历史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

图片

  在科学家精神学术研讨会上,李后强从“四个把握”角度阐述了科学家精神与新质生产力的关系,生动解读了“把握科学家精神的现实价值”“把握新质生产力的时代背景”“把握精神对物质的重要作用”“把握环境改善的重要意义”等内容。

  他指出,科学家是为人类社会做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工作者,科学家精神与科学精神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科学家精神≠科学精神,科学家精神=科学精神+世界观+人生观+信仰+感情要素。但科学家明白科学精神,并信守科学精神,否则就出不了真成果。科学精神是尊重真理和规律的精神,科学家精神是为真理和信仰献身的精神,是探索未知和奉献新知的精神。科学家精神是科学家在长期科学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是科学家本性的自然流露或延伸。

  由于社会制度和文化背景不同,各国的科学家精神可能不同。在中华民族的伟大进程中,经过一代代科学家的不懈努力,铸成了中国科学家独特的精神品质和鲜明的文化气质,铸就了中国科学家精神,这就是:一是爱国精神;二是创新精神;三是求实精神;四奉献精神;五协同精神;六是育人精神。

  这些精神正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意志要素和心智力量。物质决定精神,但精神对物质有巨大反作用。强大的意志和无畏的精神是成功的保障。科学家精神是向上、向善、光明的、正面的、积极的先进文化,属于人类文明,是巨大的精神动力。以科学家精神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正如化学反应一样,要有良好环境和条件,适度的能量、温度、浓度、压强、溶剂、催化剂、反应器等。

  科学家具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思想境界,“板凳须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文化气质,“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执着精神。科学家首先是人,和普通人一样,有衣食住行的需要,有喜怒哀乐的感情,在精神上也有理性和非理性的成分。由于所从事的科学研究自身的固有特性,科学家在某些方面往往表现出不同于常人的特点,有其独有的精神特质,需要社会理解和包容。

图片

  李后强指出,传统生产力是指人类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或者改造、利用和征服自然的能力,包括三大要素——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新质生产力是发生了质变的生产力,是被创新颠覆了的生产力,包括“三新一优”——新质劳动者、新质劳动工具、新质劳动对象及其三者的优化配置,1+1+1>3或者1+1+1→3+δx,这里δx就是新质,具有非线性特征,与传统生产力完全不同。

  人才是第一资源,科学家是劳动者,是新质劳动者,不再是没有知识的文盲。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新质劳动工具不再是锄头、镰刀、牛马,应该包括互联网、区块链、云计算、机器人、无人机、核技术、量子技术、生物合成、航天技术等手段;创新是第一动力,新质劳动对象不再仅仅是土地,而是新材料、新空间、新生物,如石墨烯、大数据、空间站、太阳能、人本身等,包括有形与无形的劳动对象。能否优化配置,发生化学反应,关键在体制、机制。

  根据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原理,新质生产力必然引发生产关系的变革,带来“新型生产关系”,这与传统生产关系完全不同,因此要深化改革。新质生产力的特点是创新,包括管理和制度创新,本质是先进生产力,本身是绿色生产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标志。

  科学家精神是思想、理念、信仰层面的无形力量,表现“场”效应;新质生产力是物质、硬件、实体层面的有形力量,表现“物”效应。二者耦合,形成“电磁场”,可以达到“知行合一、物我合一、人景合一”境界。在一定意义上说,科学家精神是“希格斯场”,能够给社会赋能,给个人提神,我们要让科学家精神照亮人间!

  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李后强特别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们必须抢抓机遇,加大创新力度,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要高度重视未来产业。过去未去,未来已来。未来已经到来,只是尚未流行。预测未来,不如创造未来。未来产业要关注人性与社会。好的未来产业符合人性,满足马斯洛关于人的需求层次理论。近代自然科学诞生在欧洲绝非偶然,这是由于欧洲的文艺复兴解放了人的思想,从以神为本转到以人为本。科学的伟大发现始于人性释放。

  他说,未来产业不是空中楼阁,不是玩概念,不是形式主义,不是文字游戏,而是与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要进行换位思考、第三方思考。所谓未来,实为当下;所谓前瞻,即为日常。比如能源问题,核能、储电技术大有可为;还有老年化问题,人工智能大有可为。这些都依赖于基础科学的重大突破。关注人性的产业才是最好的产业。最好的营销是人性营销,一切营销技巧的底层逻辑都是人性。李后强说,手机为什么成功?因为符合人性,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手机满足人的社会性需求,它永远不会消失,只是改变形式。手机既是传统产业,也是未来产业。

图片

  在梓潼翠云廊历史文化研究院工作推进座谈会上,李后强在讲话中指出,翠云廊充分体现了“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个经典伦理,但这个“凉”不是冷更不是寒,而是恰到好处的温度,是优质资源,谁掌握了“凉”资源谁就是赢家。他强调,研究院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让翠云廊发挥更大示范引领作用。“信仰的力量无穷”。文昌文化、古柏文化、蜀道文化和“两弹文化”都是信仰文化,是梓潼最为重要的优质资源,应该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图片

  李后强表示,人造的物质与精神叫文化,文化的本质是“人化”,具有积累性和延续性,对文化的最好继承是创造新的文化,要克服“文化误区”“遗产悖论”“生态困境”。他说:“古人为我们创造了辉煌文化,我们深感骄傲与荣耀。但是我们不能躺在前人的成就上,必须努力创造属于我们时代的新文化,让后人为我们感到自豪与欣悦。”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让翠云廊古树文化活起来、火起来、动起来、用起来。

  梓潼翠云廊历史文化研究院要处理好理论与实践、成果与应用、学术与需求、短期与长远、继承与创新、绿色与红色、文化与文明、县域与廊道、历史与现实、约束与激励等关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为“大翠云廊文化系统”建设做出积极贡献。要研究梓潼文化的基因、血型、气质、体型和动力,深度转化“翠云廊”文化价值和生态价值,把翠云廊建成文化廊、生态廊、科技廊、开放廊、共享廊。

  李后强要求,研究院要坚持“务实、借势、保护、发展、匹配”原则,在“翠云廊到底有什么特殊性?”“翠云廊在全国和世界有什么地位和作用?”“翠云廊能为全国和世界做出什么贡献?”“研究院应该做些什么工作?”等四个方面下足功夫。

  他强调,要在“六个高”和“六个翻”方面努力工作,即“吸引一批高水平的专家、发布一批高标准的课题、推出一批高效益的文创、举办一批高能量的活动、发表一批高质量的论著、带出一批高站位的人才”和“翻土、翻页、翻新、翻版、翻案、翻番”。

  他说,梓潼的“梓”乃“木王”“百木”之意,“潼”乃河水、江水之意,因此梓潼有著名的翠云廊是历史必然,也是大自然的造化。梓潼的生态信仰来自古老的星宫畅想,尤其是北斗七星,古人早就发现“七曲山形如北斗”,因此主张“天人合一以德配天”“刚健有为自强不息”“注重和谐崇尚中道”“注重实事不尚浮华”等理念。

  梓潼古柏量大、质高、龄长、形美,每一棵古树都是一本书、一件文物、一段历史、一种精神、一个象征、一面旗帜。树木无声,生命有情,大家要用心去感知、用情去倾听。要释放翠云廊“世界林长制”“中国植树节”发源地的潜能,吸引更多资源流向梓潼。文昌祖庭,世界知名。七曲山对东南亚地区有强大吸引力,可以利用文昌文化建设教育园、产业园,开展研学活动、健身、科考活动。

  “七曲山”可能来自太阳“七彩光”(雨后彩虹)或北斗七星,也可能是七个音级,更重要的是可以启发我们唱好“七首曲”:“序曲”(调研谋划)、“散曲”(解放思想)、“插曲”(学习借鉴外地经验做法)、“套曲”(各种组合配套)、“度曲”(按照规律谱写自己篇章)、“和曲”(大力协同、齐心合唱),“神曲”(发酵推动、诗意奋进)。要对有形与无形、现实与未来、自己与别人的资源加强研究,整合形成梓潼自己的发展优势和经济势能。

  李后强最后指出,梓潼是新中国设计研制原子弹氢弹的地方,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地方,是让中国人民真正挺起腰杆的地方,是提高中国国际话语权的地方,是中国工匠精神集中体现的地方,是人民共和国永远不可忘记的地方,也是新质生产力孕育和发展的地方。我们要强化责任感和担当意识,扩大全球视野和文化边界,按照国际标准把每年农历二月初三举办的“文昌祭祀大典”和“翠云廊大讲坛”,打造成梓潼名片和世界品牌,为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贡献。

  绵阳市领导莫怀学、梓潼县领导刘强、胥兴荣、黄开宇,四川两弹一星干部学院领导刘涛、邓诚、梁胜朝以及翠云廊历史文化研究院专家王胜、石明、罗东波、衡迅、刘文、刘升荣、罗朝华等分别参加座谈或交流。(文/李爽)

分享到:

上一篇:四川出入境检验检疫协会助力四川39个欠发达县域托底性帮扶“甘孜行”活动
下一篇:酒业盛宴:2024中国酒业金盛奖盛况空前 奖项几十个获奖单位数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