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食品行业门户网站,宣传食品安全发展,服务品牌创建品牌传播。食品行业影响力融媒体整合传播推广平台。
服务消费经济 诚邀各大品牌合作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食品网 > 农牧 > 正文

红出圈的“东岳红” 富裕一方百姓

2024-03-29 16:30   浏览量:27555     来源:中国食品报

本报记者  付宜成   通讯员  尹为明  余江  胡译丹

  一颗小红薯,能做什么?在河南省信阳市息县,它被做成了大产业。滑溜溜的红薯粉嚼劲十足,黄灿灿的红薯脆条入口即化,软糯的红薯冰淇淋爽口开胃……在息县,红薯如今正在以另一种方式成为主角。

  息县地处淮河上游,南北气候的分界线,淮河两岸的沙土地漏风土孕育出了息县的好红薯。数据显示,息县红薯年产60多万吨,以红薯为原料的各类产品产值达15亿元。其中,以河南豫道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豫道公司”)生产的红薯粉条为原料的酸辣粉产业,迅速得到发展。豫道酸辣粉作为息县红薯产业化特色产品之一,在市场占有率很高,让息县红薯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持续提升。

  “息县历史悠久,物产富饶,有着3000多年的建县史,连续九年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是名副其实的‘中原粮仓’。在大力发展酸辣粉产业之下,全县已经形成了集红薯育苗、种植、储存、精深加工及销售为一体的绿色全产业链,酸辣粉产业优势显著。”息县县长郑春表示。

  乡村要发展,产业是关键。2022年10月,《河南省酸辣粉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出台,提出到2025年全省酸辣粉产值达300亿元,要将河南打造为全国酸辣粉知名生产基地,并着重指出要大力支持息县发展红薯全产业链。信阳市、息县迅速行动,提出以豫道为“龙头”,打造“双基地双小镇”(中国红薯研发基地和红薯小镇、打造中国酸辣粉创新基地和酸辣粉小镇)的目标。

  把准方向,方可行稳致远。息县县委、县政府立足红薯大县实际,将红薯产业作为群众脱贫致富主要产业进行大力扶持。根据市场需求,息县引进优良品种,培训科学种植知识,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先后10余次出资,邀请浙江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河南省农科院等农业科研专家现场指导,聘请红薯专家长期驻地,指导农户种植,帮助提升种植技术,为稳产高产高效做好保障工作;豫道公司与薯农订立最低限价收购合同,保证种植户的红薯或红薯初加工淀粉敞开收购,把责任揽在企业身上,保证薯农利益。

  在息县东岳镇,驻足泥泞的田间,望眼一片绿油油、长势喜人的红薯秧苗,正是东岳镇培育的红薯“东岳红”。

  “过去的红薯是‘救命口粮’,当地老百姓把红薯当作主粮,有着“红薯干饭红薯馍,离了红薯不能活”的俗语。如今的红薯是增收‘金疙瘩’,每年我都会留足土地种红薯,有收购商兜底,不愁销路。”背着草帽、行走在地头、晒得黝黑向我们娓娓道来的正是东岳镇邱庄村村民邱冬汉。几年前,邱冬汉结束多年在外打工的生涯,回到老家种地,把日子过得有模有样。

  “东岳镇属于旱作物区,漏风土透气性强,非常适合红薯生长。我们和豫道公司喜结‘扶贫缘’,用一块小小的红薯,撬动整个产业链。农户种植的红薯不愁销路,供不应求,种苗有保障、种植有指导、产品就地卖,红薯种植已逐渐发展成农民致富的大产业。”东岳镇党委书记李西伟无比自豪地说。

  去年,全镇共种植红薯3万多亩,呈现出“规模种植、链条完善、产销两旺、群众增收”的美好景象,迈出了红薯小镇发展的坚实步伐。

  红薯虽小,如今在息县却成了大产业,越来越多的村民通过种红薯脱贫致富奔小康,从东岳镇向外辐射种植红薯20多万亩,“东岳红”已发展成为4个大系列、18个品种。豫道公司把基地建在东岳的田间地头,东岳的红薯粉专供豫道公司,并由他们兜底,加工成酸辣粉等产品销往全国。

  “按目前红薯的种植规模,还远远满足不了公司的需求。”豫道公司负责人赵豪介绍,下一步布局分三期,一期为第四代涂布工艺红薯粉条生产线,生产即食方便粉丝、非油炸方便面等产品;二期为低温油炸和蒸煮工艺休闲食品生产线,主要生产薯干、薯条、薯片、蜜饯等休闲食品;三期与浙江大学生命科学院合作建立红薯研发中心,布局以红薯膳食纤维、红薯肽等为主的大健康产品。

  种植一片红薯,发展一个产业,连接一批农户,富裕一方百姓。站在新的起点,探索红薯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新路径,积极迎合市场需求导向,不断拓宽产业链,将香甜的红薯变为村民增收致富的“金果果”,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当前,正举全县之力打造‘双基地双小镇’,力争在5年内实现年产值50亿元、10年内打造出百亿级产业集群。”息县县委书记管保臣满怀期待地说。

分享到:

上一篇:农业农村部公布2023年全国农业行政执法典型案例
下一篇:加快推动预制食品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