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食品行业门户网站,宣传食品安全发展,服务品牌创建品牌传播。食品行业影响力融媒体整合传播推广平台。
服务消费经济 诚邀各大品牌合作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食品网 > 要闻 > 正文

“社区食堂+”: 抓住居民的胃,更抓住居民的心

2023-05-12 15:42   浏览量:17010     来源:中国食品报

  大白馒头2元,社员价1元,老年人社员价1元;小面7元,社员价5元,老年人社员价3元;豆花饭7元,社员价5元,老年人社员价4元,周日3元……最近,位于重庆市江北区华新街街道的桥北社区食堂火了,每天来这里就餐和打卡的食客络绎不绝,受到不同年龄段人群的追捧。一家社区食堂何以成为大众关注的“网红”店?目前我国各地的社区食堂有哪些做法值得学习?

拓展服务功能

  在重庆江北的桥北社区,60岁以上老人、困难群众、残疾人等群体加起来占社区总人口的30%,一日三餐成了他们生活的难题。江北区民政局为解决这一难题,出台了运营补贴政策,大力支持开办菜品有特色、对老年人有优惠的“民办公助”社区食堂,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实惠、便利、营养的助餐服务。

  桥北社区党委书记黄磊介绍,2021年,街道和社区引进了集面馆、食堂、培训于一体的餐饮企业,来到桥北社区共同开办社区食堂。正如桥北社区食堂墙上挂着的“社区食堂,民心所向,老有所依,老有所享”的开店理念,这里对辖区60岁以上老人、困难群众、失独、残疾人等群体免去每个月15元的社员费用,同时给予特殊折扣,折扣最低可达5折。对行动不便的老人及孤寡独居、高龄老人,志愿者们还会送餐上门,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非辖区老人全年缴纳15元注册社员后也可享受同等特惠。而60岁以下周边居民、上班族每月缴纳15元社员费,则可享受低于市场价的普惠。

  据了解,前来吃饭的除了该辖区的老人,还有不少专程从北碚、沙坪坝、南岸等地赶来的人,他们基本都是通过抖音直播慕名而来,过来第一件事就是加入社员。桥北社区食堂负责人龚洪明说,目前食堂注册的社员有6000余人,其中一半是辖区的老年人,另外有一半是其他社区的。

  桥北社区食堂“火”出了圈,前来取经的人更是源源不断。据介绍,社区食堂自开门营业以来,街道与餐饮企业联合探索出了“社区食堂+”模式,包括“社区食堂+刚需人群”“社区食堂+学堂”“社区食堂+就业”“社区食堂+新时代文明实践”等,通过政府扶持、企业让利、市场化运营,实现了社区食堂可持续发展。

  “我们不仅提供基本助餐服务,还因地制宜拓展了其他服务功能,满足其他服务需求。”龚洪明介绍,比如以“社区食堂+学堂”的服务模式引导公共服务资源向食堂延伸,开展学员培训、就业帮扶、家政服务等多项服务,变“输血”为“造血”,有效解决社区食堂公益与盈利平衡难题。

  此外,该社区食堂还探索在食堂设置公益性岗位,充实食堂管理服务力量,为困难家庭和有一定劳动能力的残疾人等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就业机会,探索“商业+公益”模式,对小面、套餐、冒菜、包子、馒头等多种餐品进行分类成本精细化管理,并加入华新“互助会”,挂牌“爱心商家”,积极承接公益项目,在社区食堂实现积分“爱心券”兑换餐费。

方便居民是关键

  除了走红的桥北社区食堂,我国很多地方的居民社区都在打造、优化各具特色的社区食堂,解决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就餐问题。

  在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狮子山街道通惠社区广美食堂里,党员夏传胜作为居民“试吃员”中的一员,对新上菜品口味的建议已被采纳多次。

  红烧鲫鱼、素炒藕丁、爆炒猪肝……中午时分,在该社区食堂里,十余种菜品几乎在同一时间被端到点餐处,荤素搭配,每种菜品价格6—12元不等。“每天9元的优惠套餐包含一荤一素一汤,在保证营养均衡的同时,也让居民有机会品尝到更多美味。社区老人、残疾人、低保户等群体凭证件还可享全场菜品的折扣优惠。”通惠社区党总支书记熊荆玲介绍,开业以来,日均就餐人数达到200多人。

  “通惠社区属混合型社区,低保、残疾等困难群体较多,60岁以上老人有1300多人,80岁以上高龄老人有145人。”熊荆玲说,去年社区在统计老年人健康数据时,了解到老年居民普遍存在就餐难问题。社区的3个片区分布范围较大,前往临近的菜场需要走过巡司河,来回通行不方便。在一次社区党员大会上,建设社区食堂的提议得到了现场人员的一致同意。

  “4月底食堂开业,就餐环境明亮干净,居民抢着排队尝鲜,粉、面在两小时内售罄。”熊荆玲说,社区还特地邀请了多名周边老年人及党员作为居民代表前来试吃菜品,将他们试吃后的建议同步汇总给食堂经理。社区每天都会汇总“试吃员”对菜品设置、价格调整等事项的想法,让菜品做得更地道,收费更亲民。

  熊荆玲表示,社区食堂的探索与实践仍在继续,目前社区正在对接武昌首义学院和社区的志愿者,为腿脚不方便的老人提供送餐上门服务,也计划在后院空地上增设健身器材,让居民在家门口能够吃动平衡。

  在上海市闵行区浦江镇,目前已有两家社区食堂,但因镇区域面积较大,浦连路召楼路附近的居民前往这两家社区食堂距离较远,非常期盼“家门口”能开设更多的便民食堂,满足居民特别是老年居民的用餐需求。市民方先生说,他和家里的两位老人于4年前从黄浦区动迁到浦江镇中城新苑。去年底,浦江镇瑞和城·食光里社区食堂开门营业,他带老人体验后,不禁多了一份念想,希望“家门口”也有这样一家社区食堂。

  接到建议后,浦江镇老龄办、社区中心、机管所等多部门立即启动调查研究,在实地排摸、入户沟通、座谈倾听中,逐步摸清了广大居民特别是老年人的用餐需求。浦江镇老龄办相关负责人戴红娟介绍,浦江镇现有两个社区食堂,一个是瑞和城·食光里社区食堂,一个是浦航社区食堂。其中,瑞和城·食光里社区食堂自去年启用后,已有1200多人办理就餐卡,单日就餐人流量在300人左右,每日可提供20多种菜品,基本做到“15元吃饱吃好一顿饭”。而方先生所反映的浦连路召楼路区域确实与这两处社区食堂相距较远,步行时间均超出半小时。

  为此,浦江镇多部门拿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路径。首先,充分用好现有的社区配套资源,打开养老机构的“围墙”,将各项服务如助餐等延伸至社区;通过政府引导,采取“以奖代补”等激励措施,让更多市场化运营的餐饮企业加盟“保障性公益”,在物美价廉中成为高品质的家门口食堂。其次,在14家养老机构以开放模式提供机构助餐、2家社区食堂提供社区助餐、9个助餐点及13个临时助餐点提供送餐上门服务的现有格局基础上,以瑞和城·食光里社区食堂为起点,从南部到中部到北部,每个区域计划布局不少于两个社区食堂。在实际推进中,将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避免在养老资源相对充沛地区重复建设,造成因客流不足而难以为继的局面,因为社区食堂只有“开得更久”,才能“办得更好”。

  (本报综合整理)

分享到:

上一篇:超一线城市全面解禁路边摊 燃起烟火气息 提振消费信心
下一篇:农产品加工科技为农业农村现代化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