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食品行业门户网站,宣传食品安全发展,服务品牌创建品牌传播。食品行业影响力融媒体整合传播推广平台。
服务消费经济 诚邀各大品牌合作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食品网 > 综合 > 正文

中国“肉盘子”基本端稳

2023-04-27 15:27   浏览量:19082     来源:中国食品报

本报记者 周 岩

  2022年,我国肉类总产量超过9000万吨,占全球肉类产量的1/4以上;人均肉类消费量超过65公斤,大幅超过世界平均水平……4月18日,世界肉类组织副主席、中国肉类协会会长李水龙在2023肉类产业发展大会上表示,经过一代代肉类产业人的努力,我国已经发展成为肉类生产大国、肉类消费大国,已经基本端稳了“肉盘子”。

  在山东青岛举办的2023肉类产业发展大会是今年中国国际肉类产业周的重头戏,由中国肉类协会与世界肉类组织共同主办,汇集肉类产业相关机构负责人、知名专家学者以及企业大咖,围绕“构建新格局,迎接新挑战”主题,共商新发展格局下肉类产业政策变化、市场变化、消费变化。

畅通“双循环”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国肉类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陈伟表示,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为保障包括肉类在内的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应等相关基础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政策指引,为加快构建我国肉类产业新发展格局、实现肉类产业转型升级、增加高质量产品供应以及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李水龙指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高地,就肉类产业而言,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构建肉类产业发展新格局,立足国内,把国内的大循环畅通起来,联通国际,争取开放发展中的战略主动,才能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活力。

  世界肉类组织主席胡儒在致辞中表示,中国肉类产业发展大会对于中国肉类产业来说非常重要,业内同仁可以就国家的情况、经济形势和其他不同的话题发表观点。当前肉类产业面临很多问题,包括动物卫生、疫病情况、动物福利、可持续发展等。全世界都在尽最大努力解决这些问题,使肉类产业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

  从全球来看,肉类消费量持续增加,增速放缓,国内肉类消费仍有增长潜力。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周琳在谈到全球视野下肉类消费发展新趋势时建议,以做大做强优质特色肉类产品为抓手,推动传统畜禽肉类消费升级;顺应白肉替代红肉的消费趋势,优化肉类生产结构,引导和实施“低碳—营养—健康”的肉类消费和生产模式;大力开展细胞培养肉技术攻关,缩短与国际间的技术差距,早日实现技术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突破;以预制菜产业发展为契机,推动肉类加工产业发展,让肉类加工产业成为肉类市场稳定发展的蓄水池。

  成都大学教授、四川肉类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王卫指出,肉类预制菜是预制菜的主体,其核心内涵是菜肴的工业化转换。肉类预制菜创新发展方向为:一是尽量不通过食品防腐剂实现低温产品的常温可贮,走冷链或高温保鲜、防腐保质方式;二是尽量不借助食品添加剂改善工业化菜肴的保水性、嫩度,解冻后可复鲜回鲜;三是尽量应用天然调味法,而不是调味增香剂调鲜、增鲜、补鲜、复鲜或掩饰异味;四是尽量避免对传统经典菜肴配方的复杂化、过度预制化和过度包装。他强调,预制菜追求的目标是风味保持、营养方便和生态环保,预制菜作为预制食品中的一员,需要与其他食品相互补充,才能满足大众对安全、营养、风味、方便的优质蛋白食品日益增长的需求。

提升质量安全助推高质量发展

  畜禽屠宰一头连着畜禽养殖,一头连着食品消费,是畜禽产品走向百姓餐桌的重要环节,对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副局长王功民提到,近年来,畜禽屠宰行业相关的法律制度进一步健全,行业升级加快,行业秩序不断规范,质量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增强,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但是,目前屠宰行业还面临众多挑战,保障产品质量安全任重道远。

  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冯忠泽介绍,生猪屠宰行业经过10年发展,呈现出“一减四增”的特点,即全国生猪定点屠宰数量大幅度缩减,生猪屠宰行业集中度显著提升、生猪屠宰行业设计产能不断增长、生猪屠宰企业平均屠宰量持续增长、生猪屠宰行业的资产和营收成倍增长。此外,10年来,行业管理也取得了突破:共立项屠宰国家标准和农业行业标准122项,获批发布标准78项,国家标准更新率为76.5%,行业标准更新率为45.9%。同时,冯忠泽坦言,在屠宰行业发展和规范过程中,产能严重过剩、质量管理规范未建立、违法违规事件时有发生等问题依然存在,阻碍了行业的发展。冯忠泽强调,《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对生猪屠宰行业发展提出了很多新要求,今后一段时期,要重点推动实施生猪屠宰质量管理规范,全面加强人员能力提升,加大屠宰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力度,继续推进生猪屠宰标准化示范创建,全面推动生猪屠宰行业高质量发展。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食品生产安全监督管理司副司长黄敏在肯定了国内肉制品质量安全状况稳定向好的同时,也指出了一系列问题。“当前我国肉制品行业还存在产品品质升级不足、企业研发创新能力不高、产业整体竞争力不强等短板弱项,特别是微生物污染不合格率依然较高,调理肉制品、熟肉干制品、食用血制品、动物源性成分风险的问题反复,腌腊肉制品中违法添加敌敌畏项目风险发现率逐年上升等,需要引起行业和广大企业的高度重视。”黄敏说。

  黄敏认为,构建我国肉类产业的新发展格局,离不开全面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始终坚守质量安全底线以及大力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靠人来落实制度,用制度来落实责任,广大肉制品生产企业应当按照要求建立并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制,重点落实质量安全的领导责任、管理责任、风险管控责任、检验检测责任以及投入责任,把责任落实到具体岗位和人员,真正用责任保障安全,用管理提升质量,用信誉赢得市场。

  随着我国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肉类消费结构也在不断优化,人们对肉类特别是优质牛羊肉的消费需求将会进一步增长。海关总署进出口食品安全局一级巡视员于文军提醒,进出口企业要严格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按照中国的法律法规,肉类进口商应当在签订贸易合同或协议前取得进境动植物的检疫许可证,应当建立食品进口和销售记录制度,建立境外出口商、境外生产企业审核制度,进口食品时应依法向海关如实申报。

  为稳步推动中国肉类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于文军提出,境外肉类进口企业应建立有效的食品安全管理和防护体系,在所在国家地区合法生产和出口,保证向中国境内出口的产品符合中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发现不符合注册要求时,应当主动暂停向中国出口食品,立即采取整改措施,从源头防范和化解食品安全风险,确保输华的食品安全,并加强供应链各环节主体间的产品安全风险信息交流与处置协作,共同营造国际共治、社会共享的进口食品安全治理格局。

分享到:

上一篇:农业农村部:严厉打击破坏水生野生动物资源行为
下一篇:2023年,食品生产者拓展成长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