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29 09:04 浏览量:28351 来源:中国食品网
中国食品报四川讯 市场主体是高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也是衡量高新区发展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经过30年的发展,成都高新区进入了全国高新区第一梯队,入驻各类企业12万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439家,为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新的发展阶段,成都高新区明确,在国际创新前沿的大趋势中,对标国内外先进科技园区,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中国食品网
成都高新区领导干部读书班暨“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集中学习研讨会提出“发展主体”之问:推进高质量发展,成都高新区的发展主体是什么?选择什么样的策略促进其发展?答案是,从企业这个市场主体入手,对症下药,健全完善企业招引、企业培育、企业服务“三大机制”,打造市场主体聚集高地,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在此次建言献策活动中,干部们围绕产业引进精准发力、构建产业培育网络体系、激发企业活力和创造力等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中国食品网
产业引进
探索国企“外延拓展” 助推产业生态圈高质量发展
成都高新区改革创新局 沙砾
在当前和未来推进产业功能区建设和产业生态圈发展的征程中,国有企业是成都高新区持续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抓手,建议对下一步将新设立的国资(合资、参股)企业进行以下3个方面的“外延拓展”,进一步提升强化服务产业、助推产业、引领产业的功能。
一、从行政化向专业化拓展
利用当前国家、省、市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的机遇和部署,进一步争取试点先行,推进企业现代化治理体系构建,建立完善、高效的“三会一层”治理架构。一方面是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让管委会产业部门在政府营商环境建设、招商引资服务、政策分析研究等行政方面,进一步聚焦产业前沿趋势和改革创新发展,积极对上争取政策试点。另一方面是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让成都高新区国有平台在产业生态圈发展、创新生态链构建、园区专业化运营等需要市场化手段落实的战略任务中,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主导作用,进一步聚集专业化园区管理人才、产业发展经验智慧、产业金融资本资源,从而让国有企业与管委会在助推产业发展方面,理清界限,各自发挥好专业职能,真正形成“一体化联动、专业化推进”产业生态圈建设工作体系。
二、从公益性向合伙人拓展
随着当前国家对政府平台公司系列融资约束制度出台,成都高新区国有平台应进一步强化履行党工委管委会重要战略的执行力,聚焦到高质量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战略方位上,围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经济等主导产业,逐步转变园区开发建设的传统公益职能,重点突出发展产业运营和投融资能力,为园区企业和招引项目当好“战略合伙人”。首先,在园区企业服务方面从传统服务向专业化合作拓展,重点做好标准化厂房、公共实验室、创新协同平台运营等产业创新链服务;其次,在新经济领域和前沿发展方面,针对需要政策突破或军民市场拓展的领域,共同推动争取试点先行、市场开放、政策匹配;最后,要在现有盈创动力、银科创投等平台的基础上,探索发展成立产业资产管理公司,进一步推进与全球顶尖创投、国家级资本等的合作和资源对接,把专业基金管理人筛选的优质项目与成都高新区的上市公司、龙头企业进行对接,让主导产业的核心企业能够越来越强。
三、由区域性向全球化发展
一方面,要与全球高科技园区开展广泛合作和资源联通,积极充分利用好全球顶级科技园区合伙人计划(TSPPP)的发展框架,通过国有平台积极开展与全球园区的合作互动,探索与法国索菲亚、香港科技园、韩国大邱等科技园区建立战略性实质合作,共建研发空间、共享创新资源、共赢科技成果,构筑科技园区命运共同体。
另一方面,在全球化布局和“走出去”进行提前谋划,积极探索企业全球化网络布局体系,从国内“飞地”园区开发建设运营开始,结合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积极布局相关重点国家或地区,通过参股持股等方式,逐步参与全球园区运营和产业地产开发。比如,参照中关村科技园“一区多园”发展模式,将成都高新区现在的“一区四园”向“一区N园”转变,谋划未来向全省、全国乃至全世界建立合作园区。
同时,运营主体以国有平台为载体,既可以是积极作为的运营方,通过股权合作积极参股、持股相关园区,或者协同启迪科技园、华夏幸福等相关品牌运营商,参与园区的具体运行管理,扩张成都高新区的国际竞争力;同时,也可以按照资产管理的方式,参照淡马锡模式,通过广泛参与协同主导产业的企业投资并购和相关园区运行管理,持续为成都高新区凝聚高新技术产业的核心要素,不断提升全球化产业与科技运筹水平。中国食品网
建立知识产权评议机制 助推招商引资引智精准高效
成都高新区科技与新经济发展局 杨利芝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而知识产权是创新发展的重要资源。目前,成都高新区尚未建立知识产权评议制度,对知识产权评议的认识还很欠缺,在重大经济科技活动,特别是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活动中还很少开展。建立知识产权评议机制,将知识产权评议嵌入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技术贸易、投融资和战略与政策管理等活动,可以从源头上构筑产业技术安全屏障,提高研发效率和创新质量,打造市场竞争优势,为成都高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首先要建立知识产权评议制度。借鉴外地先进经验,以管委会名义出台成都高新区重大经济科技活动中开展知识产权评议的相关制度,明确规定知识产权评议的对象、内容、流程、组织方式等内容,界定重大经济科技活动的范围,确保可操作性。其次,重点推进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活动中的知识产权评议。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一、应用方向
在引进前,利用知识产权信息数据进行分析,结合区域产业发展的优势和薄弱环节,搜寻产业急需、技术先进、拥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和人才,实现精准发力。在引进中,通过知识产权分析评议,对各竞投单位的知识产权信用、管理能力,招商引资项目所拥有的知识产权数量、法律状态、价值、权利归属、权利稳定性风险、技术水平等进行分析,对引进人才拥有知识产权的数量、法律状态、权利所属、技术高度、权利风险等进行分析,合理确定引进项目与人才的政策力度,增强谈判筹码。
二、组织方式
一般由经济科技活动的主管部门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直接委托第三方提供知识产权分析评议服务,知识产权管理部门根据需要配合开展,或要求对方提供有一定资质的服务机构出具的知识产权分析评议报告。对于特别重大的项目,也可与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联合委托,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负责监督并指导分析评议的实施满足质量要求。中国食品网
三、可用资源
先进经验资源。江苏省、浙江省、广东省、北京市海淀区、上海市浦东新区等开展了2017年重大经济科技活动知识产权评议工程示范项目,并已经国家知识产权局验收评审。可积极对接国家知识产权局,了解相关情况,组织去工作开展得较好的地区取经。
技术力量资源。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四川中心成立于2013年10月,是国家知识产权局直属事业单位,是国家专利审查的重要力量,也是知识产权服务区域创新发展、促进地区产业提质增效升级的重要平台。2017年管委会已与其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主要合作方向就有“探索开展重大项目知识产权评议、专利导航产业发展、重点产业专利分析、并购上市知识产权分析、知识产权融资评议等试点工作”内容。可充分利用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四川中心的技术资源,先期以其为主要支撑力量开展重大活动知识产权评议工作,待具备一定经验后也可委托具备资质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开展。
产业培育
围绕产业发展全生命周期 构建阶梯式产业培育模式
成都高新区经济运行与安全生产监管局 于航
实现高质量发展,产业培育的新模式、新路径成为成都高新区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命题。在此,我提出以产业发展全生命周期理论为主线,以打造产业生态圈完善要素,以统筹各部门原有政策作为培育工具,以企业发展阶段性明确牵头责任部门,全面厘清块与条、块与块、条与条之间的关系,构建一个权责清晰、行之有效的产业培育体系。
一、明确产业全生命周期为主线,以企业发展不同阶段分类培育
全生命周期的产业培育重点在于,为初创期的小微企业创造更好的生存空间,为发展期的中型企业提供由量变到质变的支持,为成熟期的中大型企业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舞台。将企业的发展阶段落实到具体指标后,对不同阶段企业进行重新分类:规模在1000万元以下的定义为初创期的小微企业,规模在1000万元至2000万元定义为发展期的中型企业,规模大于2000万元的上规入库企业定义为成熟期的中大型企业。在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由不同的部门牵头培育,制定有针对性的产业培育政策,彻底解决小企业没人管、大企业多头服务的问题。中国食品网
二、融入建设产业生态圈概念,补齐产业培育中的要素短板
针对产业发展的不同发展阶段,以打造产业生态圈发展理念入手,从各个维度出发,对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共性需求进行深入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构建阶梯式的产业培育模式。在企业初创阶段,可以从小微企业扶持资金、孵化器载体建设、创新创业培训等角度提供相应的资源,解决小微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共性问题,为小微企业生存提供更大空间;在发展阶段,制定行之有效的供地政策,建设标准厂房并合理租售,建立企业融资服务平台是这一阶段的重要培育手段,帮助中型企业不断壮大,完成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在成熟阶段,提供有效的法律服务、畅通的融资渠道、高水平的人才后备库成为扶持成熟阶段企业的重要手段。
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对于生产、科技、服务、劳动、基础设施、政府等维度的产业生态既有共性需求,又有差异性需求,对于共性需求的要素建设是产业生态圈建设的基本,而差异性需求的跟进则是产业生态圈建设的提档升级。将企业的需求与产业生态圈建设有机结合,又以要素的完善不断帮助企业发展,由此形成政府与产业发展间的良性互动。
三、将产业政策和服务工具化,凝聚产业培育合力
统筹成都高新区现有产业发展政策、中小企业培育政策和企业服务平台、设计中心、技术中心、转化中心等各类产业培育与企业服务资源,将原来分散在各职能部门的产业培育和服务工具有机整合,建立产业培育工具库和协同响应机制,在产业培育中统筹使用。这些政策或贯穿于产业发展的整个生命周期,或在产业某个发展阶段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或为企业提供有效打开市场的机遇,或为企业提供高水平的研发平台,这些工具在有机整合后将为产业发展提供更为强大的助力。
四、明确各部门不同阶段的统分关系,构建有效、高效的产业培育体系
明确每个发展阶段牵头部门、责任部门,落实责任和权力,确保不同阶段的企业均有人管,不同阶段的企业需求均能得到妥善回复,不同阶段问题均能得到妥善解决。建议初创阶段的小微企业培育由双创中心作为牵头单位,成长阶段的中型企业培育由科技与新经济局作为牵头单位,成熟阶段的规上企业培育由各产业局作为牵头单位,形成由牵头单位总负责、产业部门打配合、职能部门各司其职的产业培育机制架构。中国食品网
总之,全生命周期产业培育体系并非彻底打破旧有体制,而是将成都高新区原三段式企业服务、目前的产业生态圈建设、机构改革后的部门职能变化等要素以更加科学的思路有机整合,跳出原有分散粗放的产业培育模式,重新考量现有资源与企业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关系,凝聚职能部门合力,为新时代背景下产业腾飞打下坚实的制度基础。
持续加大投入 培育本土行业龙头企业
成都高新区生物产业发展局 杨刚
按照产业发展规律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所处的不同阶段,一般要从外引为主变为外引内培并重,再过渡到内培做支撑。我认为,当前成都高新区应加强外引内培。成都高新区要继续依托各产业功能区招大引强,不断壮大产业规模,完善产业生态圈,要耐住寂寞,下定决心,集中精力,配置资源,加大企业培育,实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中国食品网
尤其是在内培方面,本土行业龙头企业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并转化成高附加值的产品,产品又有较高市场占有率,那就会形成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带动本地产业快速集群发展。因此,我们应该持续加大投入,实施培育本土行业龙头企业工程。
企业培育是个系统工程,应集成政策,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经济等领域,推动培育本土行业龙头企业。
从企业自身发展来看,企业要在市场经济血与火的锤炼中成长,时刻面临融资难、能耗高、税负调整、用工成本高等困难,尤其是用工成本。根据对成都高新区生物医药产值排名前10的企业调查,用工成本和税费分别约占总支出的15%、17%。我们要通过出台新的降成本举措,加大扶持力度,并督促各项减负政策落地生效,力争为实体经济企业降低成本,增强企业的“获得感”。
从其他城市产业发展经验来看,以江苏省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等为例,他们经过长期不懈努力,培育出扬子江药业、恒瑞制药、正大天晴药业等一批医药行业龙头企业,他们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而这些龙头企业一方面能给当地带来丰厚的收益,另一方面也能集中优质资源,因此,培育本土龙头企业刻不容缓。中国食品网
从成都高新区培育企业的投入力度来看,要舍得投入,持续投入,加大投入,集中配置优质资源,重点加大对行业龙头企业的培育力度。成都高新区现在是“一区四园”同步发展,几个功能区并行推进,摊子大、压力大、资金需求大。尽管如此,对于企业培育的扶持资金不能压缩,还应该有适当的增加机制。
总的来说,我们要耐住寂寞。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培育行业龙头企业同样如此,阿斯利康无锡公司用了14年,恒瑞医药用了17年,就连科伦药业也用了10年,只要我们坚持、坚持、再坚持,一定能成功。我们要加大投入,建立培育企业资金持续投入机制,让外引与内培扶持资金逐步由10:1,到9:1……直到5:5,也许将会带来指数级的回报。我们要打组合拳,立足现有产业基础,以优势细分领域为重点,筛选和确定一批骨干企业予以重点扶持,培育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实施培育本土行业龙头企业工程,集成政策之精华,配置资源之优势,针对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精准服务。中国食品网
企业服务
依托“互联网+政务服务” 建立全域政务服务平台
成都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 沈锋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创新政务服务模式和方式,是成都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的核心职能和工作重点。当下,成都高新区政务服务工作正处于一个重要的转型期和窗口期,面临改革目标“定位”选择、体制机制“方向”选择、服务方式“模式”选择、基层政务“结构”选择4个方面的问题。结合我的工作实际,我提以下几点建议。中国食品网
一、树一个高新品牌。建立“G-ECO”政务服务生态系统,将其作为成都高新区政务服务的品牌固化,提升统筹和宣传效应。在此生态系统下,全面打造线上和线下两个政务服务生态圈,建立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政务服务一体化新模式,真正实现政务服务多样化、网络化、全面化、便捷化和智能化。中国食品网
二、创一条高新改革之路。坚持“产业发展需要什么改什么,民生服务需要什么改什么”的原则,深入了解区内产业发展、民生服务的实际需求,发现政务服务的薄弱环节,从供给侧研究政务服务改革的方向。在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中,既不原地踏步,也不照搬照抄,从法律的角度、产业的角度、流程的角度、发展的角度,系统化、多维度地研究集中权限的范围、方式、路径,探索一条适合成都高新区发展的改革之路。中国食品网
三、建一种高新服务模式。加快研究“人工智能+政务服务”“区块链+政务服务”等新模式。尤其在智能化政务服务上,在国家战略的支撑下,充分利用高新区产业上的优势,加大加快技术应用,真正实现高新区政务服务的智慧化、智能化。中国食品网
四、造一个高新基层体系。重点依托“互联网+政务服务”,建立统一的全域政务服务平台,全方位覆盖所有基层社区,深入开展全域网上预约、全程网上审批、全面网上评价,最终实现事项办理足不出户、服务状态掌上跟踪、网络问政一触即通。重点开展“大数据+政务服务”,推进社区治理综合管理平台建设,最大限度集成不同层级、不同部门、分散孤立、用途单一的各类业务信息系统,打破信息壁垒,实现网络互联、数据共通共享。重点打造“人工智能+政务服务”,推广包含社保、就业、教育、文化、计生、公安、交通等各类业务事项的全天候24小时自助服务一体化设备进社区,实现服务便捷化。全面开展权力下放,涉及居民个人的所有行政审批及公共服务事项全部委托、下放街道和社区,建立服务事项最全、办理地点就近的社区基层政务服务体系。全面开展全域审批,打破部门和区域限制,推广居民在任何便民中心、社区服务站都能统一办理所有服务事项。全面扩展便民服务中心功能,构建社区公共服务“一窗式”综合受理窗口,推行“前台一口受理、后台分工协同”,实现“一窗式受理、一站式办结”。探索建立具有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商务服务、社会服务等功能全面的“社区邻里中心”。中国食品网
出台天使投资风险补助制度 引导天使资本向高新区汇聚
成都高投创业投资有限公司 段兴国
围绕成都高新区“高质量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目标定位,我就发挥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在产业生态孵化、培育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提出4点建议:
一、建立天使投资人(机构)认定体系,鼓励社会资本敢投、多投早期创业企业。天使投资是助推创业企业成长的重要抓手,也是培育区域创新动力的源泉。成都高新区可参照深圳市建立《成都高新区天使投资人备案登记制度》,对合格天使投资人进行认定、备案,规范出一批从事早期项目投资的天使投资人(机构),促进备案登记的合格天使投资人(机构)敢投、多投成都高新区内的早期科技型中小企业。中国食品网
二、建立天使投资风险补助制度,引导天使资本向高新区汇聚。天使投资风险大,单个项目成功概率低,建议出台成都高新区天使投资风险补助制度,通过高新区认定的天使投资人(机构)对成都高新区内处于种子期和初创期的科技项目实施股权投资后,可按照不超过项目实际投资额的一定比例给予奖励,单个投资项目奖励额度设定一定金额上限,单家天使投资人(机构)年度累计奖励额设定一定金额上限。通过风险补助方式,鼓励天使资本汇聚高新区,助推高新区产业生态孵化、培育,助推高新区科技企业快速发展。中国食品网
三、壮大国有天使基金投资规模,成为高端人才招引扶持、产业新动能培育的有力抓手。种子期、初创期的科技型创业企业具有规模小、资产轻、盈利模式不清晰等显著特点,不易获得民营资本的青睐,而新技术研发、新成果转化却又离不开资金的支持。为此,成都高新区于2012年设立成都高新区创业天使投资基金,旨在聚焦主导产业,聚焦高端人才,着力扶持具有创新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初创型企业发展。6年来,天使基金共计完成55个项目投资,投资金额逾1.15亿元,支持高端人才创业项目高达25个,所研发的产品和技术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建议成都高新区管委会持续加大天使基金资金投入,充分发挥天使基金的招才引智和投资扶持作用,促进高端人才向高新区加速聚集,促进创新技术与科技成果在高新区转移、转化,推动高新区产业发展。中国食品网
四、引导区内新兴产业龙头企业共同孵化培育产业生态圈。成都高新区已培育、聚集了一大批新兴产业优质龙头企业,从渠道、市场、资源、团队、供应链等方面,均有较强的行业优势,如天象互动、医联科技、趣睡科技等等。建议成都高新区与区内新兴产业龙头企业共同携手,以设立专项子基金方式孵化、培育产业生态圈,助力中小微企业快速发展,夯实产业生态,形成良性发展格局。(记者 袁也然 陈兵 整理)中国食品网
上一篇:如何辨别 自然成熟的果蔬?中国食品网
下一篇:成都高新区出台新一轮就业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