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食品行业门户网站,宣传食品安全发展,服务品牌创建品牌传播。食品行业影响力融媒体整合传播推广平台。
服务消费经济 诚邀各大品牌合作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食品网 > 乳饮 > 正文

中国食品网播报 14家企业启动上市计划 乳企聚焦IPO求突围

2022-07-20 14:38   浏览量:16850     来源:中国食品报

  乳企的上市热情在今年又一次被激活。7月5日,认养一头牛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认养一头牛”)预披露招股书,拟冲刺上证主板。从今年5月阳光乳业上市起,紧随其后的除了认养一头牛,还有澳亚集团、菊乐股份、骑士乳业等。公开信息显示,今年共有14家乳企启动上市计划,几乎均为新锐品牌和区域乳企。众多新锐品牌和区域乳企瞄准A股上市,让巨头林立的国内乳业市场再起波澜。

  业内人士认为,在国内乳业巨头的围剿下,新锐品牌和区域乳企要突围而出,必须寻求资本的支持,才能应对复杂的竞争环境。

乳企扎堆IPO为哪般

  事实上,这并不是乳企的第一波上市热潮。回顾国内乳业的发展历程,自1996年乳业巨头伊利拉开上市帷幕后,截至目前,我国A股市场上共有32家上市乳企,形成了少数全国性乳企、数个区域性乳企以及众多地方性乳企并存的市场格局。而龙头企业在原奶收购、产品研发、品牌力建设等方面具备明显的规模优势,市场份额持续向头部乳企集中。

  据乳业分析师宋亮介绍,2013—2016年是乳品市场的资本黄金期,当时有不少资本看好乳品市场红利。在资本的助力下,乳企在随后几年迎来了一波上市小高潮,仅2020年就有熊猫乳品、均瑶健康、品渥食品、李子园和一鸣食品等5家乳企相继在国内上市。但像今年这样有14家扎堆上市的,在乳业历史上还很少见。

  究其原因,乳业营销专家侯军伟认为,主要有三个:一是受国家鼓励民营企业上市的政策影响,二是疫情期间乳企抵抗风险能力下降,三是目前国内乳品市场的竞争十分激烈,头部企业给腰部中小型乳企造成了经营压力。

  宋亮认为,除了要募集资金、抵抗风险外,乳企扎堆上市的原因还有两方面:一是通过建立股权激励机制,以便管理层将来变现;二是进一步加码供应体系,从而进一步提高公司实力。

  面对头部乳企的压力,新锐品牌和区域乳企通过上市融资稳固基本盘成为必由之路。从募资项目看,扩大产能、开拓渠道、补充资金成为乳企的首选项目。

  阳光乳业IPO募资6.69亿元,分别投向江西基地乳制品扩建及检测研发升级项目、安徽基地乳制品二期建设项目、营销渠道建设和品牌推广项目。投产后,公司将新增11万吨产能。

  同样谋求募资扩产的还有菊乐股份,拟IPO募资约13.63亿元,用于古浪县菊乐牧业奶牛养殖项目、温江乳品生产基地改扩建项目、年产12万吨乳品生产基地项目、补充流动资金等。

  依托电商崛起的认养一头牛拟IPO募资18.51亿元,用于海勃日戈智慧牧场建设项目、品牌建设营销推广项目、信息系统升级改造项目、补充公司运营资金等。值得注意的是,该公司准备拿出5.2亿元用于品牌建设营销推广。

  赴港上市的澳亚集团,IPO募资计划用于扩张牧场群、改建牧场设施、对新牧场设施进行投资等。

部分乳企多次折戟

  但在扎堆IPO的同时,很多乳企自身面临着重重问题。

  骑士乳业资产负债率持续走高,总体负债水平高于同业可比上市公司。认养一头牛则因3年累计10亿元的营销推广费用饱受质疑。作为供应商,澳亚集团也面临着国内生乳价格下行和养殖成本上涨的风险。

  上市之难,甚至让几家企业终止了自己黯淡的IPO之路。

  早在2017年就开始接受IPO辅导的红星美羚,在今年仍未成功过会。公司称在审核期间经历了2次现场检查、10余次问询回复、8次财务数据更新、6次收入专项核查、3次IT审计。在上市失败的公开信中,红星美羚称“上市比唐僧取经还难”。

  就在7月初,号称要做“羊奶粉第二品牌”的美庐生物的第三次IPO也终止了。美庐生物的上市之路也颇为坎坷,早在2008年,美庐生物就曾想在美股上市,后来上市计划折戟。2020年美庐生物在主板申请上市,迟迟没有进展后,又在2021年初终止主板IPO进程转投创业板。

  不得不承认,上述两企业自身的发展确实存在一些问题。红星美羚虽然已经成立将近20年,但报告期内的净利润只有5000万元左右;美庐生物的净利润也常年稳定在8000万元左右,其主要的自产婴幼儿配方乳粉营业收入总体呈下降趋势。

  不过也有曾上市失败的乳企再度冲刺资本市场,如菊乐股份在今年开启了三闯IPO之旅。但该公司也存在着区域性过强、业绩规模位于同类竞争对手末位的问题,能否三战成功,仍然需要打一个问号。

上市并非“万能解困药”

  从披露的招股书来看,这些在IPO路上的乳企都交出了非常“漂亮”的业绩,但上市之路并非坦途,暴露出的问题同样突出且大同小异。相比大型乳企来说,区域乳企面临着更大的困难。乳制品市场集中度的提升,大型乳企向全国扩张、区域乳企之间的竞争以及进口乳制品的冲击,都对区域乳企的生存空间造成了挤压。

  此外,很多区域乳企当前的发展仍较为缓慢,整体规模也相对较小。以2021年营收来看,在一众区域乳企中,除完达山外,营收基本都在10亿元上下徘徊。为寻求进一步发展,选择上市无疑是更为快速的方式。但上市后,仍要面临很多风险,对区域乳企来说,上市并不是“避风港”。

  在侯军伟看来,以阳光乳业为代表的区域乳企,在上市后仍面临巨大压力,上市并不能改变区域性集中的问题。比如,已上市的三元股份至今核心优势还是在北京,光明乳业大本营在上海,新乳业核心优势在四川。

  在伊利、蒙牛等乳业巨头的围攻下,区域乳企未来要面临的挑战还有很多。侯军伟认为,上市后这些乳企仍将面临来自产品、渠道、营销推广以及人才不足等四大方面的挑战,最核心的是要建立自身产品的壁垒。如果中小企业不能在产品上打造出超强的差异化优势,将在和伊利、蒙牛的竞争中失去优势。

  而从招股书来看,这些乳企的研发投入费用普遍不高。过去2年,认养一头牛的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0.04%和0.27%;2021年,菊乐股份的研发费用率则为0.44%,费用仅为628.13万元。

  乳业专家认为,后疫情时代消费者健康观念提升,乳制品营养价值受到重视。在乳业龙头恒强的局面下,新锐品牌和区域乳企需发挥细分赛道优势,上市寻求资本助力,进行差异化布局,才能在竞争中谋求一席之地。

  (杨晓晶 综合整理)

分享到:

上一篇:中国食品网播报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加强雪糕等产品监管 上半年抽检3137批次产品,15款不合格
下一篇:中国食品网播报 二〇二二年《财富》中国五百强发布 伊利、蒙牛、光明、飞鹤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