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17 14:52 浏览量:10445 来源:中国食品报
本报记者 王小萱
疫情期间,广大消费者去各地食品零售场所购物的安全性成为疫情防控的重要关键点。自2022年初以来,疫情相继多地频发,对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产生一定影响。在此期间,众多连锁经营企业克服困难,积极投身保供行列,积累了大量抗疫实战经验。日前,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食品零售经营场所新冠疫情防控指导手册》(2022版),适用于超市、便利店等零售食品企业。
助力零售企业稳步推进复工复产
目前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整体趋稳,但仍存在反弹风险,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为帮助企业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稳步推进复工复产,中国连锁经营协会(CCFA)食品安全委员会,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在2020版《超市经营场所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指导手册》的基础上,修订增加了人员防护、重点场所管理、冷链食品管理、不同区域和接触面清洁消毒操作指引等内容。同时,还增加了上海疫情期间企业积极保供的经验,形成新版防控指导手册——《食品零售经营场所新冠疫情防控指导手册》(2022版)(以下简称《手册》)。
《手册》参考了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发布的多项新冠肺炎防控指导文件,适用于超市、便利店、前置仓、专业专卖店等各业态的食品零售企业,亦可以作为今后应对其他类型公共卫生事件的参考文献。
翻开《手册》,记者看到其对新型冠状病毒及其变异毒株Omicron(奥密克戎)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及存活时间、新型冠状病毒杀灭效果等进行了介绍,就食品零售场所新冠疫情防控指引进行了具体细化,包括成立防疫工作小组、制定防疫应急响应方案、储备应急物资、防疫策略、防止人员传播、防止环境传播及防止物品传播等内容。
细化指导具体实操
在商品收货区方面,《手册》明确,应配备温度测量设备、清洁和消毒化学品,以及清洁工具(如地刮、地刷)、洗手设施或手部消毒凝胶、一次性手套和医用口罩等。
收货区应禁止进口冷链物流司机下车,其他货运司机避免进入收货区,如需进入的应经门店批准。对进入收货区的外来人员查验或登记所在单位、健康状况、接触疫情发生地区人员等情况。
同时,收货区按照不同产品类别进行收货,宜设置单独收货口对进口冷链食品、生鲜即食食品、畜禽类食品、蔬果类食品、预包装类食品及非食品进行收货。如条件限制应分时间段进行收货,优先对散装即食食品、需温度控制的食品收货后再进行其他产品收货。推荐使用电子预约收货形式进行收货。
验收进口冷链食品收货员工应固定,依照属地政府要求进行相对较高频次的核酸监测。收货部门应核验进口冷链食品随货票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包括核酸监测证明、消毒证明和(或)集中监管仓出库证明、进口货物检验检疫证书、报关单等。
进口冷链商品相关票据宜单独设置投递、收纳箱(盒),投递、收纳箱(盒)应每日进行消毒。
在卖场区域管理方面,《手册》明确,涉及顾客排队的区域均应设置1米间距提示,如入口、服务台、称重台、收银台等。如防疫政策要求限流的超市、商场管理人员要实时统计场内人数,在高峰时段采取分批次进入,必要时禁止人员进入。
在生鲜及散装食品区域,做好提示,提醒顾客不要用手直接拿取商品,可把塑料袋套在手上拿取所需商品或由企业提供一次性手套,以免造成交叉感染。有可能的情况下,鼓励生鲜农产品做好预包装;在熟食区域做好温馨提示,不要用手触摸,由员工帮助拿取。
鼓励顾客到自助区结账,缓解排队时间,顾客排队应保持1米以上距离,降低交叉传染风险。
线上销售拣货区定期消毒
对线上销售拣货区或暂存区,《手册》也有明确要求。线上销售拣货区或暂存区人员复杂、货品周转快,冷链商品可暂存于此,涉及资产如货架、冷藏冷冻设施、人员操作台、手持扫码设备等,均应进行定期消毒,以防止病毒传播。
设置外卖人员取货区,员工和外卖人员禁止接触,退货商品需要进行集中管理,并进行消毒。
门店配送接货区域,货品交接宜专人负责,应避免配送人员扎堆排队,设置1米间隔线标识,宜设置排队等候座位,配送骑手间隔就座,避免在货品交接区域饮食。货品交接处应配置手部消毒凝胶,用于门店员工和配送人员手部消毒。
配送骑手须提供有效期内的健康证,每次进入门店主动进行体温测量,全程佩戴口罩,并随身携带消毒凝胶,做好手部消毒。
另外,《手册》还对重点食品及食品安全管理,包括进口冷链食品管理.、其他食品管理、禁止售卖的食品、食品制售管理、产品质量及稳定物价等方面都有明确的要求和指导。
在经营场所消毒操作指引方面,《手册》对消毒剂分类与种类、消毒剂管理及超市经营场所不同区域的消毒以及应急处理都有较为明确的指导。国内食品零售场所的各类人员,皆可按此操作,具有较强的实地现场指导作用。
此外,CCFA还向会员企业广泛征集疫情期间保供典型案例,汇总整理后将向社会广泛宣传,并呈报相关政府部门,显示各行业企业在抗击疫情、保供应方面的重要作用,以争取更多纾困和利好政策。案例聚焦企业保供组织建设、政企协同、全链路防疫、供应链效率、社区服务、食品保障及质量安全等多方面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