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食品行业门户网站,宣传食品安全发展,服务品牌创建品牌传播。食品行业影响力融媒体整合传播推广平台。
服务消费经济 诚邀各大品牌合作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食品网 > 要闻 > 正文

“十四五”时期我国肉羊产业向高质高效发展

2022-04-19 14:37   浏览量:19397     来源:中国食品报

  我国是羊肉生产和消费大国,实现肉羊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重点提到要“积极发展牛羊产业”。同时,2021年农业农村部在《推进肉牛肉羊生产发展五年行动方案》中要求“促进肉牛肉羊生产高质高效发展,增强牛羊肉的供给保障能力”。在“双碳”目标下,“十四五”时期,我国肉羊产业如何遵循绿色发展理念,走上高质量发展道路?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国家现代肉羊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岗位专家李军从生产、贸易、消费、价格及政策等5个方面对“十三五”时期我国肉羊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回顾,总结其主要特征为:一是产量和产能均有所提升;二是进口规模稳步增长,但出口规模有所缩减;三是消费总体稳步增长,但人均户内消费量有所下降;四是羊肉价格整体高位运行,在外界因素影响下波动比较明显;五是产业政策扶持力度继续加大。他预计,“十四五”时期,羊肉产品需求将稳中有升,但供给侧结构仍需优化,产业发展仍然面临着较大的环境和资源约束。建议在巩固提升传统主产区的基础上,挖掘潜力发展区,拓展增产空间,多渠道增加羊肉供给,促进生产高质高效发展。

保障市场供应,羊肉产量将持续增加

  21世纪以来,我国羊肉产量增长较快,2001—2021 年增长了89.1%,年均增长率达到3.2%,近5 年增速虽有所减缓但年均增长率为也达到了2.2%。未来,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背景下,肉羊产业稳步高质量发展。

  一方面,内生动力持续释放,肉羊生产发展方式将逐渐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养殖标准化水平和规模化程度提高,产业提质增效潜力释放;另一方面,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国家将持续落实良种补贴、规模场补贴、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等产业扶持政策,建设一批国家级和省级保种场和保护区,稳步推进粮改饲项目,选择重点帮扶县支持肉羊产业全链条发展,进一步激发产能,保障羊肉市场的供应能力。预计2022 年羊肉产量将继续增加,但考虑到产业发展仍面临着资源环境等条件约束,产量涨幅有限,长期来看羊肉产量增速将减缓并达到相对稳定的水平。

  进出口方面,预计羊肉进口增幅放缓,出口或将缩减。未来将有更多质优价廉的进口羊肉进入国内市场。但是,受物流、成本等因素限制,目前我国羊肉进口以冷冻肉为主,冷鲜肉非常少,而两者口感差异较大,进口羊肉难以完全替代国内新鲜羊肉,所以羊肉进口规模增长有限。

  从我国羊肉出口情况来看,虽然我国是羊肉生产和消费大国,但自给能力不足,在质量、生产技术等方面处于国际竞争劣势,多年来出口呈缓慢下降趋势。总体而言,预计2022 年我国羊肉进口不会大幅度增长,出口或将缩减,但均可能受到国际环境以及如全球性疫病等突发事件的影响。

优化产业布局,加大肉羊良种繁育和推广力度

  以羊肉增产保供为目标,统筹牧区、农区、南方草山草坡地区肉羊生产。

  东北区要发挥丰富的粮食饲料及秸秆饲料资源优势,推进肉羊养殖方式向舍饲、半舍饲转变,加强品种选育与改良,并提升养殖主体防灾减灾能力。中原区要拓宽饲草料多元化供给渠道,推广标准化规模养殖,提升机械化水平。西北区要加强地方特色肉羊品种保护,以草畜平衡为基础发展现代家庭农牧场,提高肉羊供给品质,稳定羊肉生产。西南区要因地制宜开发利用草山草坡和农闲田资源,探索“公司+ 合作社+ 农牧户”等多元主体联合的肉羊养殖新模式,打造地理标志性羊肉品牌,发展特色养殖。

  结合各地资源条件和养殖基础,明确主推品种,做好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同时引进国外优良品种,开展系统性联合育种,培育适合我国生产条件的品种品系。打造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改善种畜站基础设施条件,提高人工授精服务水平,打通良种推广的“最后一公里”。加快建设种禽畜生产性能测定中心和遗传评估中心,做好种质评价和质量认证,以统一标准开展繁育推广工作和生产技术普及。

  在管理方面,要进一步完善饲养标准,保障养殖投入品供应高效安全,继续加强研发肉羊饲料配制技术和加工工艺,指导养殖户进行标准化生产,促使肉羊产业向更加标准更加优化的方向发展。加强动物疫病防控,树立“保健重于预防、预防重于治疗”的思想,健全和完善基层动物疫病防控和检测监督机构,摸清各地传染病的流行情况,制定并执行科学的免疫程序,加快相关疫苗的研发推广。注重饲养环境控制,加快现代信息技术与产业的深入融合,推动建设智能化数字化养殖场和家庭牧场。

构建联结机制,延伸产业价值链

  继续开展多种合作生产形式,积极引导和支持众多的小规模散户走产业化、规模化和集约化的养羊方式,增强市场竞争力。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推动建立龙头企业引领、合作社和家庭农牧场跟进、广大养殖户参与的肉羊产业化联合体,构建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利润合理分配。要引导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领养殖户调结构、闯市场、增收入。制定适用于新型加工技术与生产方式配套的标准体系,促进屠宰企业多方面标准化改造与升级,建立从养殖、运输、屠宰、分割、加工到销售全程的质量安全控制体系和追溯体系。深入开展相关研究,提升肉羊产业整体水平。开展的主要研究如下:

  羊肉品质评价研究 初步确定了8 个羊肉品质潜在生物标志物;揭示了不同品种绵羊与肌纤维发育性状相关的差异代谢物和关键表达基因。充分利用地方品种资源优势,发展具有地区绿色资源优势和民族文化特色的肉类加工产品,打造肉制品加工产业集群。

  羊肉品质智能识别技术研究 开发了基于硫化氢、光纤光谱技术的羊肉新鲜度识别技术;评估了花青素、姜黄素等天然指示剂对羊肉新鲜度的监测能力;研建了一体化羊肉品质检测装备。通过当地消化转移或引进外地精深加工企业等方式,完成对下游产品的转化和利用,聚合绒、毛、皮、骨、血、脏器等特色副产品加工业,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羊肉精准保鲜数字物流技术研究 揭示了肌球蛋白调节轻链磷酸化靶向调节肌动球蛋白解离的机制;阐明了糖酵解对羔羊肉品质调控的作用机制和超快速冷却抑僵直保质与抑菌保鲜的机制;明确了反复冻融、超声波辅助冻融对羊肉品质的影响。

  烤羊肉风味与加工危害物分析研究 揭示了绿原酸、表儿茶素等抑制羊肉烤制过程中杂环胺形成规律;阐明了磷脂酰胆碱与磷脂酰乙醇胺可能是形成烤羊肉风味物质的关键脂质;研究了天然香辛料对卤煮羊肉品质的影响;构建了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的烤羊肉颜色识别与褐变程度预测技术。

  羊副产物高值化加工技术研究 揭示了超高压及处理对羊骨脱脂效果、羊肝酱风味品质的作用效果。

  羊肉质量安全监测研究 研发了活羊胴体性状CT 精准测定与评价技术、羊肉致病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建立了羊肉中多黏菌素液相色谱- 串联质谱检测方法;构建了肉羊运输应激标志物预测模型。

完善管理体系,健全综合监测预警制度

  不断健全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建立健全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制度。各部门应主动采取措施提前避灾,并做好协调物资供应等配套工作。联合气象部门、交通部门、农业部门等建立应急救援合作机制,为快速有效开展应急救援提供支持和保障,完善救灾保障体系,确保每次预警后都能有制度化的成熟反应。

  增强养殖户避险自救能力。开展有关自然灾害对产业影响及灾害防控措施的宣传和培训工作,让公众了解相关工作,及时做好防范。

  加强法制保障。建立产业链各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机制,各负其责,互相配合,切实履行好政府主管部门的职责。

  继续加大肉羊产业财政扶持。继续稳步实施和落实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规模场补贴和草原生态补奖等补贴政策,支持动物防疫社会化服务的发展,建立重大疫情应急机制和处置基金。

  不断创新产业发展金融支持。对肉羊养殖、加工、流通等环节加大投资,推行抵押贷款试点。

  强化技术人才培养和技术指导支持。集聚产业技术体系、科研院所和企业力量,积极探索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训模式,不断完善基层畜牧兽医部门基础设施设备,扩大基层人才队伍,提高业务素质。

  (来源:《中国畜牧杂志》)

分享到:

上一篇:乳业普遍飘红 休闲只赚吆喝 餐饮止跌回升 上市食企去年业绩增长超预期
下一篇:宜宾市筠连县:302名网格员构建医保基金监管服务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