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08 10:40 浏览量:19201 来源:中国食品报
3月7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委员进行大会发言。多位委员就粮食安全、乡村振兴、经济稳发展等社会关切话题提出意见建议。
2021年,我国粮食生产连续第十八年丰收,为经济社会大局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赢得了主动。但也要看到,我国粮食生产还面临不少困难,粮食安全尚难言完全过关。在连年丰收的同时,去年我国粮食进口继续增加,一些区域因灾减产较多,地方抓粮、农民种粮内生动力不足,端牢中国人的饭碗还有隐患。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党组书记陈萌山表示,为增强粮食这一初级产品的生产保障能力,今年中央提出要推进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以集聚现代科技和先进装备发展粮食生产,集聚市场资源要素做强粮食产业,这对打牢国家粮食安全基础十分必要。
陈萌山提出,国家应在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整体布局,率先建设高水平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的目标任务是,突破耕地和种子两大瓶颈,全面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推动粮食精深加工和高效养殖,全面提高粮食综合效益;建设粮食运输走廊,连接国家粮食储备库和加工基地,形成既能产得出,又能调得快、供得上的高效供应链。
陈萌山建议,一是明确产业带建设战略地位。把建设粮食安全产业带作为东北振兴、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制定一揽子支持政策,打造粮食产业集群,形成产业竞争优势。在产业带区域,要把粮食发展作为主要指标,赋予更多的考核权重。
二是加大种粮农民政策扶持。针对农民普遍反映粮价“不得劲儿”,种粮很不划算的问题,陈萌山表示,解决这个问题,不能仅靠提高收购价,要建立技术补贴制度,加大符合国际规则的转移性补贴力度。
三是加大粮食大县政策扶持。解决粮食大县财政吃紧,需要加大中央一般性转移支付,提高地方在主要税种上的分成比例,研究建立主销区向产业带的补偿性转移支付机制、设定面向产业带区域的专项税收等问题。
四是促进加工养殖业发展。要强化政策引导,鼓励粮食就地加工转化。“可在产业带试点实行对粮食加工企业用电按农用电计价,每斤粮食加工成本可降低1分钱,这将增加企业利润约10%,产业政策的导向十分有力。”陈萌山说,要通过用地、贷款、补贴等手段,鼓励养殖企业规模发展,推动农牧循环。
五是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要补齐水利设施短板,在东北加大控制型水利工程建设,在华北加大节水设施建设和渠系配套,在长江流域加快灌区设施改造升级。要提高标准、健全管护、全面覆盖,确保高标准农田持续发挥效益。
六是增强科技装备支撑服务能力。实施良种工程,揭榜挂帅选育高产优质抗逆新品种;实施沃土工程,改良土壤,合理轮作,提升地力;加大绿色低碳技术集成推广力度。为应对种粮农民普遍老龄化问题,要采取免费培训、金融扶持等,不断壮大新型经营主体规模。实施大学生特岗计划,吸引科技人才到粮食合作社、农技推广机构服务。设立国家重点研发专项,持续攻关,尽快改变国产农机研发制造落后局面。
(本报记者 韩松妍)
上一篇:王一鸣委员:中国经济“稳”可预期“进”有动能
下一篇:在爬坡过坎中推动高质量发展 ——从全国两会看“稳字当头、稳中求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