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07 10:59 浏览量:22667 来源:中国食品报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只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我们就一定能够不断提高我国发展的竞争力和持续力,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主动、赢得未来。
本报讯(记者罗晨)“微生物种质资源不仅在农业领域具有重要作用,在食品工业中也发挥着极其核心的作用,是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食品研究院副院长、总工程师乔晓玲表示,鼓励和支持食品微生物种质资源开发与保护,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快食品微生物种质资源保障体系建设,对摆脱国外垄断、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池、提升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乔晓玲介绍,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蕴含着丰富的微生物种质资源。传统酿造、发酵食品生产多沿用开放式的环境,最大程度地网罗自然界中的有益微生物,通过微生物的繁殖代谢产生特殊的风味与丰富的营养物质,从而赋予传统酿造食品营养价值与生理功效。除传统酿造和发酵类食品外,新兴的益生菌类食品、特医食品等应用生物技术加工制造的产品,其风味、品质、营养、功能和安全质量都离不开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微生物种质资源的丰富性、多样性和全面性是评价传统酿造和发酵食品行业生产水平与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准。2019年12月30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意见国办发〔2019〕56号》,将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提升到了空前的重视程度。
当前,现代新型发酵技术正受到世界各主要经济强国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采用现代新型发酵技术可实现微生物的精确繁殖,并获得高营养价值、高功能特性和良好感官特性的高质量食品。
对于传统酿造和发酵食品的微生物资源,我国已有不同程度的开发利用,取得了一定效果。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食品微生物种质资源在菌种开发与保护、性状研究与安全性评价等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尚未形成一个完善的微生物种质资源支撑体系。发酵乳制品和发酵肉制品的发酵剂菌种被国外大公司垄断,核心种源依赖国外进口,对进口的严重依赖给相关产业带来了安全风险。对此,乔晓玲建议,加强我国食品工业微生物种质资源开发与应用。
加强食品微生物种质资源开发利用的规划布局,强化顶层设计,统筹我国食品微生物种质资源开发与应用工作。综合考虑地域、专业、品类等因素,优化专业机构设置,统一规划部署基础性的微生物种质资源的挖掘、保护、开发与应用工作,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和公众服务保障机制。建立国家食品微生物种质资源库、微生物菌种保藏库等分类保藏和共享平台,加大对微生物种质资源的保藏和利用管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统筹推进食品微生物的综合利用和资源的开放共享。
加快食品微生物种质资源保障体系建设,出台相关法规与标准。微生物种质资源是国家的核心战略资源,食品微生物种质资源更是关系到食品安全与国民健康。以新兴健康食品产业创新发展为前提,瞄准世界前沿,研究制定食品微生物种质资源挖掘保护与开发应用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食品微生物种质资源功能性状和安全性评估标准,为食品微生物种质资源的高效利用、加快现代生物制造技术在食品工业创新发展中的应用,提供法律保障。
加强政策支持,强化科技有效供给。建议设立专项资金,围绕食品微生物种质资源技术创新链布局,突出国家战略目标和任务,加大食品微生物种质资源的科研力度,加强对地方特色食材中功能性益生菌和发酵菌种选育、保藏和应用研究,加强对我国传统酿造食品微生物资源发掘保护与开发应用,深入研究其功能特性、微生态菌落互作及益生作用机制,构建或扩大专业菌种库及信息库,重点培育高效转化工业微生物菌种,为实现工业化利用,加快产业升级,提升国际竞争力提供坚实的种质资源保障。
完善微生物种质资源信息量化、标准化和数字化的指标体系,加快菌种到发酵剂产业化的进程。持续开展菌株性状指标的量化和标准化研究,建立涵盖菌种基础信息、功能信息、使用权限信息等在内的标准化指标体系,提高菌株的研究和应用效果,最大化的实现菌种资源价值。加大发酵剂制造技术的研究和产业扶持力度,推动我国高活性发酵剂产业的健康发展,解决该领域的“卡脖子”问题,提升我国科技创新水平和国际竞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