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28 11:53 浏览量:25204 来源:中国食品报网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资源环境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何旭丹
“减排降碳”“碳达峰”“碳中和”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气候治理的焦点。食品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加快推动食品产业的碳减排进程,实现领域内的可持续发展,提升我国食品的国际竞争力,推动食品行业早日实现碳中和,为可能到来的碳贸易壁垒做好准备刻不容缓。因此,开展食品行业的碳足迹评价标准研究现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碳足迹评价是能够衡量产品全生命周期对环境影响的重要工具,可以对产品生命周期内的碳足迹进行量化评估,帮助人们提出碳减排措施。很多国家、地区与组织已陆续制定和出台了国际标准。但碳足迹评价的国际标准繁多,彼此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且不同层面的碳足迹评价标准涉及了生命周期评价的不同阶段,不利于我国食品领域的推广与应用,面对食品碳足迹分析对象的多样性、复杂性以及结果的矛盾性,难以直接应用于实践当中。
食品企业的规模、产品种类、生产流程及产品处理方式等差异较大,需要大量的原材料和能源生产方面的基础清单数据。但由于可获得的原材料与能源的生产清单数据大部分来自国外的数据库,因此利用《PAS 2050规范》等国际标准进行碳足迹评价不能完全反映中国食品行业生命周期中的真实情况,有必要基于我国食品企业的共性与特性,制订针对性强、可操作的食品行业碳足迹评价标准。
目前,各国都有不同的产品碳足迹评价方法,甚至一个国家不同的机构也有所不同,主要表现在产品系统边界划分、数据质量、分配原则、简化原则、使用阶段和废弃阶段的数据处理、排放信息报告等。利用不同的方法论,得出的产品碳足迹结果也不同。目前国际上相对广泛运用的标准为ISO 14044《环境管理生命周期评价要求与指南》、PAS 2050《商品和服务在生命周期内的温室气体排放评价规范》,以及ISO 14067《产品的碳足迹量化》等。
国内目前已按照生命周期所有阶段进行考虑,在家电、通信产品等行业发布了碳足迹相关标准。同时,各省市也在重点关注的领域制定了碳足迹相关指引。
目前,国内涉及食品行业碳足迹评价的相关内容不多,食品行业碳排放相关标准总则亟待制定。现有食品行业碳足迹相关标准仅有广东省发布的《产品碳足迹 产品种类规则 巴氏杀菌乳》(DB44/T1874-2016),以及国家发改委制定的《食品、烟草及酒、饮料和精制茶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
加速制定《食品行业碳足迹评价通则》可以指导食品企业开展全生命周期生产过程的碳足迹评价,获得其产品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清单并计算出碳足迹,在产品设计、生产和供应等重点环节中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促进企业精准制定并实施贯穿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切实可行的节能减排管理策略和计划,从而有针对性地优化我国的食品产业链,为发展环境友好型经济并如期实现包括食品行业在内的碳中和目标提供参考,实现食品行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提升我国食品企业的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