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25 12:00 浏览量:21670 来源:中国食品报网
本报讯 食用菌是我国特色的农业产业,1990年以来,我国食用菌产业持续高速增长,2012年跃升为粮菜果油之后的第五大种植业,产量占全球75%以上。但是,由于菌种混乱、质量低下和品种的环境适应性差,大面积减产、绝收等问题频发,菌种问题成为制约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的首要瓶颈问题。
前不久,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张金霞牵头完成的“食用菌种质资源鉴定评价技术与广适性品种选育”项目荣获201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该项目以种质资源高效利用持续创新为目标,重点突破食用菌种质资源精准鉴定评价和高效育种两大技术瓶颈,创建食用菌种质资源库和数据库,创新种质资源多层级精准鉴定评价和高效育种技术体系,选育广适性新品种。目前,该项技术在全国19个省(市、区)推广,近3年累计新增利润129.45亿元。
张金霞介绍,“食用菌种质资源鉴定评价技术与广适性品种选育”项目采集了我国云贵高原、川藏高原、大小兴安岭等多个生态区域的野生食用菌种质资源,并通过系统鉴定评价,创建了世界最大的菌种实物和可利用信息同步的国家食用菌标准菌株库(CCMSSC),包括7大类、418种、8000余株,解决了我国食用菌育种长期处于“无米之炊”的问题。
食用菌对环境变化敏感,鲜品耐储运性差,急需适宜不同气候条件的广适性品种。为此,该项目组选育了适合不同生态条件生产的金针菇、香菇、平菇、毛木耳等广适性新品种,实现了全国不同生态条件区域的品种配套以及市场的均衡供应。 (常理)
上一篇:可口可乐推茶饮 百事出酸梅汤 “两乐”健康饮品为业绩“保温”
下一篇:五一不出行,就去八大处安化黑茶文化周品黑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