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食品行业门户网站,宣传食品安全发展,服务品牌创建品牌传播。食品行业影响力融媒体整合传播推广平台。
服务消费经济 诚邀各大品牌合作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食品网 > 叶歌观酒 > 正文

挥别以量取胜 精酿啤酒市场渐开

2021-07-12 10:24   浏览量:12971     来源:中国食品报网

  6月25日,燕京啤酒发布消息称,公司借助品鉴会推出全新全国大单品“燕京V10精酿白啤”;6月27日,广州花都思埠集团宣布与广药创赢达成战略合作,推出精酿啤酒新品——王老吉啤酒“哔嗨啤”;7月1日,汉源花椒精酿啤酒投产仪式在四川雅安举行,年产6000吨汉源花椒精酿啤酒正式投产……近年来,精酿啤酒赛道快速升温,国内精酿啤酒品牌数量已从前几年的800余个增长至近5000个,头部精酿啤酒企业的销量增速不断提升,精酿啤酒品类呈快速增长之势。

  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国内啤酒市场呈高端化发展态势,精酿啤酒的走红便是典型代表。业内人士表示,走过萌芽期的精酿啤酒,现如今已进入发展期,行业发展态势良好、市场潜力巨大,但也面临一些障碍待寻路突破。

  精酿赛道快速升温

  我国啤酒产量在2013年达到顶峰,此后开始逐年下降。2018年,欧睿国际曾做出预测,中国啤酒市场将以每年2%的速度收缩,到2021年,中国啤酒销量要比2009年减少近16亿升。尽管当时业界对这一观点普遍不看好,但眼下,在强品牌的寡头时代,啤酒产量难以恢复已成业界共识。北京君度卓越咨询公司董事长林枫认为,在产量和行业格局逐步稳定的存量竞争大环境下,啤酒产品结构升级和利润需求提升成为行业发展的重点。

  “纵观整个啤酒行业,巨头们都在升级产品、布局高端。”玩啤工厂总经理薛锐进一步解释,这个高端不仅体现在价格段上,啤酒的酒精度和原麦汁浓度也在不断提高。作为啤酒高端品类的代表,精酿啤酒近年来逐渐受到企业和消费者的青睐,整体市场以40%的复合增长率逆势上扬。

  精酿啤酒也称工坊啤酒,其概念源自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曾掀起了一轮精酿运动,用更高品质的原料手工精细化酿造啤酒代替传统的工业生产。而国内精酿啤酒的第一轮高速发展期则在2008年之后,高大师、丰收精酿为代表的第一批国产精酿啤酒品牌在彼时出现。

  2015—2017年,斑马精酿、熊猫精酿、高大师等精酿啤酒品牌获得融资,国内精酿啤酒行业一度炙手可热,但在那一轮融资热潮之后,精酿啤酒行业恢复了平静,直到近两年,市场又开始发生新的变化。一方面体现在企业数量的增长上。中国工商登记部门统计数据显示,到2018年底我国精酿啤酒企业数量接近2000家,截至目前,这一数字已增长至接近5000家。企查查数据显示,2019年,国内精酿啤酒相关企业新增了1073家,2020年则新增了1122家,截至今年6月15日,国内又新增了565家精酿啤酒相关企业。另一方面,精酿啤酒行业销售正在快速增长。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初,国内精酿啤酒行业整体受到较大冲击,但在此后精酿啤酒销售快速回暖。

  欧睿国际预测,与我国低端啤酒市场将近饱和的状态相比,高端啤酒中的精酿啤酒市场规模将在2023年增长到751.3亿元。

  “部分国产啤酒的市场份额被精酿啤酒取代,这个是必然的。以啤酒消费成熟的美国为例,精酿啤酒的市场份额已占到了20%以上。这一数字在中国市场上目前仅为3%—5%,未来发展空间很大。”花雅啤酒老板朱晓说。

  多重机遇持续助力

  精酿啤酒愈发走进人们视野,究其原因,既与人们消费需求升级有关,也和目前啤酒高端化趋势密切相连。啤酒营销专家方刚认为,消费水平的提高催生了高端化、多元化的消费需求,也成就了精酿啤酒的生存土壤。所谓物极必反,当主流啤酒口味趋于平淡,低度化趋势让大家喝腻了寡淡无味的啤酒,就会有一部分消费者开始接触不一样的啤酒。消费需求的另一体现就是愈发明显的啤酒高端化趋势。相比于普通啤酒而言,精酿啤酒价格较为昂贵,因此也受益于啤酒高端化趋势,成为更多人的选择。

  除了消费升级的驱动,精酿啤酒的走红还少不了年轻人的助力。对于所有行业来说,抓住年轻人就是抓住未来,这一观点也同样适用于啤酒行业。精酿啤酒现阶段主力消费人群为80、90后男性,其对啤酒品质要求较高,加之人们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喝少但喝好”的消费需求愈发强烈。一位爱好黑啤的圈内人士认为,喝精酿啤酒代表着一种更为健康的生活方式,它鼓励人们饮酒时注重沟通交流,而不是纯粹的大量饮酒。除了更加养生,精酿啤酒的网红属性也吸引了众多年轻消费者的注意。一方面是新消费层级、商务人士基于高品质的消费需求,精酿啤酒可以作为标记属性类商品。另一方面,基于好看、好喝,可以发朋友圈的网红爆品属性,精酿啤酒可以作为年轻群体情感表达、个性诉求的载体。“由于目前还没有结婚买房的想法,所以工资很大一部分用来提升自己生活品质了,周边同龄同事也是如此,喜欢追求一些个性化的东西,精酿啤酒就是其中一样。”一位95后消费者说。

  此外,我国啤酒进口量连年下降也为精酿啤酒提供了发展机遇。从2018年开始,我国结束了连续五年见涨的啤酒进口。有业内人士认为,这说明我国对外国啤酒的依赖程度在降低,这对于本土啤酒产业的发展是有利的。在啤酒进口量连续下滑的同时,国产啤酒的高端化进程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引导行业规范发展

  虽然精酿啤酒发展态势向好,但仍属于小众产业,既没有形成成熟的产业链,也没有诞生行业独角兽。在业内看来,精酿啤酒行业还没有真正蹚出一条路来。

  方刚表示,目前国内啤酒高端化主要还是集中在品牌和品类两种不同的方向上,啤酒大厂大多选择了品牌方向;此前进口啤酒曾尝试向多品类的方向发展,但受制于国内消费者对进口啤酒品牌和啤酒品类缺乏认知等问题,最终市场效果并不好,而精酿啤酒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更为重要的一点是,无论是小型厂商还是龙头企业,在面对行业增量问题时,最难的一点是如何将精酿啤酒的消费场景打开。

  熊猫精酿创始人夏语林表示,精酿啤酒是一个舶来产品,虽然国内有很好的啤酒消费基础,但精酿啤酒本身没有太多人了解。百惠比德堡精酿创始人周强表示,传统的啤酒销售渠道已经被啤酒巨头所把持,精酿啤酒面临着“酒香也怕巷子深”的问题,由于企业品牌和规模都较小,企业缺乏资金去拓宽新的销售渠道;而在市场教育上也面临同样的问题。近年来,虽然部分精酿啤酒品牌借助电商实现了跨区域销售,但电商本身并不是主要销售渠道,精酿啤酒缺乏即饮的消费场景。

  更重要的是,随着精酿啤酒热度的增长,行业还面临规范发展方面的问题。

  “举例来说,一般普通啤酒批发价只要3元左右,但是只要打上精酿的标签,价格可以翻上两三倍,而一般消费者很难准确鉴定。”业内人士表示,相比于国外已经有一套严格的规则体系,目前我国精酿啤酒行业还处于一种自由生长的状态,产品概念比较模糊,一部分属于特色啤酒的产品也打着精酿的旗号在销售,特别是大厂推出的一些高端啤酒产品,被认为也在“蹭”精酿的概念。

  2019年10月,中国酒业协会发布的《工坊啤酒及其生产规范》团体标准正式实施,其中对工坊啤酒及其生产设施做出了定义,并对生产设备、生产资质等设置了相应标准,但团体标准本身并没有强制性。业内人士认为,精酿啤酒行业也到了需要“宽进严管”的时候,以避免精酿啤酒行业的繁荣变成昙花一现。

  今年5月,中国酒业协会宣布成立中国酒业协会工坊啤酒委员会,并希望进一步加强和发挥对行业的监管作用。中国酒业协会秘书长兼啤酒分会理事长何勇表示,委员会将讨论如何在质量、品牌、市场、渠道上对行业进行规范和赋能。比如,精酿啤酒的说法本身并不规范,国家知识产权局已经给予中酒协商标批复,中酒协未来将对工坊啤酒进行认证,只有符合标准的啤酒企业才可以使用工坊认证,从而避免劣币驱逐良币。目前,我国高端啤酒消费市场份额在行业内占比不足2%。何勇预测,未来3到5年内,这一占比将跃升至15%—20%。“在啤酒行业转型发展过程中,需要对精酿啤酒建立严格的质量标准体系,防止鱼龙混杂损害消费者信心。”

分享到:

上一篇:“战马”跻身国内功能饮料第二阵营
下一篇:贵州:酒类经营者须设置不向未成年人售酒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