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食品行业门户网站,宣传食品安全发展,服务品牌创建品牌传播。食品行业影响力融媒体整合传播推广平台。
服务消费经济 诚邀各大品牌合作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食品网 > 要闻 > 正文

二0二0中国酒业回顾·产业内外环境

2021-01-11 10:56   浏览量:27993     来源:中国食品报网

  2020年,我们迎来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受外部环境、政策调整、新标落地、发展模式变化等因素影响,酒业也迎来了巨变。酒业板块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酒企再掀上市热潮、“云喝酒”带来新乐趣、线上渠道带来新机遇、酱香酒热度再升温、年轻化成为行业热点议题……一件件大事拼凑出了特殊时期中国酒业的面貌。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中国酒业全面迎接挑战的一年。温故而知新,为探寻酒业未来发展趋势,展望酒业新时期的高质量发展。本报立足2020年中国酒业的关键事件,从产业内外环境、资本涌动、市场表现等三方面进行梳理回顾。

  疫情大考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使酒类消费场景冻结,中国酒业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1月24日,湖北省启动新冠肺炎疫情一级应急响应,作为全国性的酒业协会,中国酒业协会在1月23日发布了《关于积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倡议》;1月24日,中国酒类流通协会发出《致全国酒商一封信》。众多酒企和酒业人自发捐款捐物,承担中国酒业的责任与担当。

  自2月10日起,茅五泸汾等多家酒企陆续复工复产,保障产量及产品品质,坚守目标战略,并采取市场调查、库存摸排及加强经销商支持等措施。茅台提出上半年坚定不移完成“双过半”,将注意力集中到疫情之后的市场上来,不必担心卖不掉、价格出现逆转;五粮液则明确提出精准施策、不搞一刀切,强化优化配额、加快费用核报等工作;泸州老窖取消2月国窖配额计划,降低渠道库存压力。

  2月14日,中国酒类流通协会面向全行业发起“保价格、保质量、保供应”活动倡议书。具体承诺包括在做好本企业防疫、抗疫工作的同时,加强企业自律,履行诚信经营,承担社会责任,努力稳定本企业产品价格。疫情期间,做到同款产品不提价、不减量。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法,坚持以“四个最严”标准严把产品质量关。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导致全球经济陷入低迷,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0年前三季度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情况显示,全国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消费支出4546元,增长5.5%,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30.5%。食品烟酒类复苏势头稳固,酒类消费中,白酒和啤酒行业韧性较强,复苏显著。作为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民族产业,酒业既是我国食品领域的重要产业,也是与世界经济接轨的跨国产业。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酒业作为实体经济,承担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凸显。茅台、五粮液等头部企业快马加鞭,迈进后千亿时代,张裕、青岛啤酒、绍兴黄酒集团、劲牌集团等龙头企业抗压前行,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政策调整

  2020年的几项政策调整引发酒业高度关注。

  白酒方面,《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自1月1日起正式施行。新目录中,“白酒生产线”已从限制类轻工业中删除,困扰白酒行业发展14年的“紧箍咒”正式解除。4月13日,四川省经信厅发布《优质白酒产业2020年重点任务》清单指出,围绕“六朵金花”“十朵小金花”等企业建设酿酒专用粮基地。8月10日,河南省工信厅、财政厅联合确定了7个白酒生产企业申报的营销宣传推广项目。

  将“白酒生产线”从“限制类”产业中移除,意味着白酒产业生态体系的重构,在加剧竞争中促进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也有利于外部资本良性竞争进入酒类行业。各地相关政策的发布,以政府力量推动了白酒行业品牌建设、渠道升级加速。

  啤酒方面,5月18日,商务部宣布裁定原产于澳大利亚的进口大麦存在倾销和补贴,国内产业受到了实质损害,决定对上述产品征收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征收期限为5年。

  中国对自澳大利亚进口大麦启动反倾销、反补贴调查,于2018年年底立案,市场已度过近两年的潜在缓冲期。澳麦进口占比高,但依赖度在降低,且可替代性在增强,此次澳麦事件或促进行业进一步压缩低端啤酒产能,倒逼产业结构升级,提价也将成为行业应对风险的可选项。

  葡萄酒方面,7月6日,中国酒业协会代表国内相关葡萄酒产业,正式向调查机关提起对原产于澳大利亚的进口相关葡萄酒进行反倾销调查的申请。调查机关于8月18日发布立案公告,决定对澳大利亚的进口相关葡萄酒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12月10日,商务部公布对原产于澳大利亚的进口相关葡萄酒反补贴调查的初步裁定。7月3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公告,废止《葡萄酒行业准入条件》。鼓励相关行业组织积极发挥作用,加强行业自律,维护市场秩序,引导企业健康发展。8月14日,山东省工信厅发布《关于促进山东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的起草说明及征求意见稿。主要内容共九条,分别为放大产区优势、提升源头品质、推动基地建设、强化技术支撑、加强质量管理、打造区域品牌、发展新模式新业态、加强安全监管、强化社会化服务。

  近年来,受阻于进口葡萄酒挤压市场份额,国产葡萄酒发展很不顺利。但眼下,政策的东风已达,国产葡萄酒迎来发展机遇期。废除《准入条件》不仅有利于企业资源共享、分工合作,也将推动相关部门监管能力和检测检验水平的提高。同时,“双反”调查对市场的影响在于中长期,经销商调低澳大利亚葡萄酒预期的同时,会增加其他国家产品分散市场风险,加之重要产区的地方政策支持,国产葡萄酒将迎来更加多元化的市场机会。

  果酒方面,4月20—26日,在四川省经信厅的指导下,四川省葡萄酒与果酒行业协会组织进行了针对四川省桑葚果酒行业的首次专题调研。调研共覆盖12个县市区及13家重点生产企业,主要了解全省各地桑果的分布状况、品种及种植面积,桑果产量和用途以及存在的问题等情况。

  一直以来相对比较小众的果酒在2020年忽然受到了众多青睐。天猫数据显示,“双十一”期间,天猫酒水中的果酒销售额高达2亿,仅11日当天,果酒成交额同比增长40倍,涨幅在所有酒类中排首位。消费者对此类产品的认知度正在不断提升,相关政策的支持将推动果酒更好更快发展。

  2020年,针对各酒类的相关政策纷纷落地。此外,《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减税降费、降低企业经营成本等;《中欧地理标志协定》正式签署,包括酒类方面的中国地理标志11个、欧盟地理标志74个……宏观政策中也有不少惠及酒业的内容。政策调整引发关注,从业者需摸透行业差异,冷静对待、全面分析,在抓住机遇的同时理性考虑风险。

  标准落地

  2020年,多项标准落地为中国酒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4月24日,工信部批准《果酒通用技术要求》等656项行业标准。并于10月1日正式实施。

  6月5日,《啤酒术语和分类》团体标准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啤酒术语和分类》团体标准自2019年2月启动了行业调研与数据征集工作。制定符合我国啤酒行业的分类体系,对更好地满足国内啤酒产品升级创新需求,进一步规范行业术语和分类,填补国内啤酒行业在该领域的空白具有重要意义。

  7月23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2020年第18号中国国家标准公告,批准GB 4544-2020《啤酒瓶》强制性国家标准发布,新标准将于2021年8月1日正式实施。

  9月1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标准技术管理司发布通知,根据《国家标准管理办法》的相关要求,就《白酒工业术语》等11项推荐性国家标准(报批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并于10月8日前将《反馈意见表》反馈至该单位。其中,所涉及的标准中包含《白酒质量要求第1部分:浓香型白酒(报批稿)》与《白酒工业术语(报批稿)》。

  一项项标准的落地标志着行业管理日趋规范,在扶持优质酒企的同时,落后产能将被加速淘汰,这将有力推动中国酒业技术和工艺的进步与创新,促使企业科学规范生产,为酒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对企业来说,这也是一个发展契机。企业应在标准基础上把握市场发展规律,高标准、严要求规范生产,树立优秀的品牌形象,打造更优更好的产品,满足消费者需求,助力酒业高质量发展。

  人事变动

  2020年,中国酒业发生了不少重大人事变动。

  7月16日,中国酒业协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六届理事会第一次(扩大)会议在北京召开。大会选举产生中国酒业协会第六届理事会组织机构,宋书玉出任理事长,王延才出任名誉理事长,王琦出任执行理事长,何勇出任秘书长。

  除行业协会换届调整外,2020年酒企人事变动也相当频繁。

  2月26日,贵州茅台发布公告,推荐涂华彬、王晓维为公司副总经理人选;同时茅台还发布了推荐游亚林为公司监事、监事会主席人选的公告。3月3日,贵州茅台再次发布公告,推荐高卫东为公司董事、董事长人选。几天后召开的董事会会议选举高卫东为公司第二届董事会董事长;同日,游亚林先后在临时股东大会、监事会会议上当选为公司第二届监事会监事、监事会主席。

  7月10日,古越龙山发布《第八届董事会第二十次会议决议公告》,选举孙爱保为公司第八届董事会董事长,根据公司章程,由孙爱保担任公司法定代表人。

  8月19日,ST威龙发布公告称,董事会选举孙砚田为第五届董事会董事长。

  9月21日,水井坊发布公告表示,鉴于危永标因个人原因辞去总经理职务,为保证公司经营工作的正常进行,在公司聘任新总经理之前,同意由公司董事、副董事长朱镇豪自2020年9月22日起代为行使总经理职责。

  9月28日,舍得酒业召开了2020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张树平当选为公司董事长,蒲吉洲为副董事长。同时,董事会聘任蒲吉洲为公司总裁。

  2020年,酒业频繁进行人事调整。从贵州茅台“换帅”到部分区域酒企低调“换将”。疫情困局之下,换人如换刀。人事变动常常透露出公司战略方向的调整抑或战略重心的转移,行业领导及知名酒企高层人员的调整,对企业自身甚至整个酒业格局都会产生深远影响。

  产区领跑

  2020年,中国酒业向大产区集中,产区品牌效应显现。

  4月1日,贵州遵义市酒业协会、仁怀市酒业协会会议召开,按照“打造世界酱香白酒产业基地核心区,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要求努力提升遵义白酒产区和仁怀核心产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紧跟时代发展节拍,全方位推进白酒产业转型升级,开启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5月30日,“烟台葡萄酒产区集群品牌”线上推广活动新闻发布会举行。会议提出,通过组织“烟台葡萄酒产区集群品牌”入驻“酒先知”,为烟台产区葡萄酒企业提供涵盖产品展示、招商服务、品牌运营、线上引流等多项服务。按照与采购商、经销商直接对接的B2B模式,精准推送招商信息,深耕国内市场,帮助烟台产区葡萄酒企业宣传推广,拓展营销市场,推动烟台葡萄酒产业在逆境中获得新发展。

  6月8日,茅台、郎酒、习酒等7家企业共同提议的《世界酱香型白酒核心产区企业共同发展宣言》发布。由此,世界酱香型白酒核心产区从概念照进现实。

  作为中国黄酒名产区,绍兴启动总投资超300亿元的黄酒小镇开发项目。6月22日,该项目投资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举行。

  抱团发展已成为酒业共识,以产区作为品质、品牌和价值表达的方式,打造产业集群、优化全产业链建设,推动产业创新升级成为地方政府发展地方酒业的重要举措。毫无疑问,作为中国酒业发展的高地,产区不仅能给产品品质做背书,还能成为区域酒业进行工艺升级、文化品牌推广的有力支撑,品牌的发展与产区的发展互为支持、相得益彰。(本报记者  顾雨霏

分享到:

上一篇:二0二0年新食品原料受理及审批
下一篇:成色更足的中国饭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