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食品行业门户网站,宣传食品安全发展,服务品牌创建品牌传播。食品行业影响力融媒体整合传播推广平台。
服务消费经济 诚邀各大品牌合作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食品网 > 要闻 > 正文

高度加工食品改变儿童膳食结构? 业内人士:合理选择更为重要

2020-12-29 10:05   浏览量:17990     来源:中国食品报网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日前发布《儿童膳食改变的推手:高度加工食品和饮料的市场现状》报告,提出以高度加工产品为主的膳食结构正推动中国儿童超重和肥胖率的攀升。

  青少年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限制不健康食品摄入愈发重要

  报告介绍,中国儿童的肥胖率正在迅速增长,7—18岁的儿童中有五分之一超重或肥胖。传统膳食正在被现代膳食所取代,后者主要以精制谷物、肉类以及大量的高度加工食品及饮料所组成。这些产品通过系列的工业化方法改进后,成为更加美味、诱人并具有较长保质期的食品,但与此同时,它们往往也伴随着能量密度较大,含有不健康脂肪、精制淀粉、游离糖和盐等特点,是蛋白质、膳食纤维以及必要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较差摄入来源。

  报告显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对欧睿国际发布的市场销售报告进行了分析,从中对中国高度加工食品和饮料的销售趋势进行评估,分析中涵盖高度加工食品和饮料范畴内不同类别的产品和服务的销售情况,评估显示出以下三个要点:

  一是中国众多高度加工产品的销售量正在增长。尽管存在一些例外,许多类型的饮料、甜咸味零食、婴儿食品和配方奶粉的销售量都在增长。

  二是中国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高,激发了其对自认为“更健康”食品的兴趣。近年来,甜咸味饼干、碳酸饮料和果汁的销售量均出现下滑。欧睿国际报告称,这反映出人们对健康和生活方式所产生的担忧,消费者正在转向他们认为“更健康”的产品,例如运动和能量饮料、坚果和果干零食等。

  企业通过对产品进行改头换面,来满足消费者对更健康食品和饮料的需求,但是许多产品仍为不健康食品。有迹象表明,为了回应消费者对健康产品越发高涨的兴趣,有些企业正在减少某些产品中脂肪、糖和盐的含量,同时把这些“更健康”的选择作为卖点。但是还有很多企业仍在通过调整营销策略,继续销售不健康的高度加工食品和饮料。有些产品表面上宣称“营养”或“健康”,而实际上它们仍含有过多的不健康成分。

  三是目前中国尚未制定强有力的法规来对高度加工食品和饮料的营销进行管控,尤其是针对儿童食品的营销。

  针对以上情况,儿基会建议,从多方面采取措施,改善儿童膳食模式。其重点包括强化国家立法,对母乳代用品的营销进行管控,促进母乳喂养;引入清晰的正面包装标签,尤其针对儿童食用的食品;通过全国及各地的活动,进而促进消费者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对健康饮食的需求及偏好;采取有力措施,通过限制手段减少不健康食品营销活动对儿童的有害影响;考虑对含糖饮料进行征税;在所有餐馆(尤其是快餐店)中针对所售食品标注菜单营养标签;确保在制定和实施涉及食品和饮料营销限制政策与法规时不受外界影响。

  “加工”不是罪魁祸首

  合理搭配食物是健康饮食关键

  对于儿基会发布的这份报告,美国普度大学生物与食品工程专业博士、食品科学科普作者云无心认为,精制谷物、肉类以及大量的高度加工食品及饮料等“现代食品”的出现,主要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不是强行代替了传统膳食。“过去一二十年,中国社会的经济水平迅速提高,社会中的多数群体超越了‘吃饱’的阶段,开始了对‘吃好’的追求。尤其对于儿童,很多家庭对于‘吃好’的理解是好吃、丰富。跟传统的餐饮食品相比,现代加工食品的基本追求是方便、好吃、廉价。这些加工食品,很好地满足了人们‘随时方便地吃’的需求——传统餐饮形式下,想要吃一个馒头或者烧饼,需要去小摊或者餐馆,而加工食品可以随意携带或者购买,口感味道甚至可能还要更好。”云无心说,实际上,即便没有这些“现代食品”,很多儿童在家里也是大吃大喝。家长同样会以其他的食物去满足给孩子“吃得好”“吃得多”的理念。因此,这类加工食品的出现,使得“好吃”“丰富”的需求更方便地得到满足,助长了人们尤其是孩子的“非理性消费”。

  对于儿基会提出的建议,云无心认为,通过立法来限制儿童食品的营销宣传,有一定的帮助,不过也只是限制了“供给”,并没有解决家长和孩子们“需求”的问题。另外,关于“加征糖税”,在世界上有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尝试过——在整体上对于减少糖饮料的消费有一定帮助,但对于儿童群体,加税对于他们是否选择某种食品饮料很难有影响。

  此外,云无心还认为,“在所有餐馆(尤其是快餐店)中针对所售食品标注菜单营养标签”存在操作难点。“对于高度标准化的快餐店,这个要求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实现,而对于随意性相当高的传统餐饮,这未免有点强人所难。更重要的是,食物的营养成分数据跟食材来源关系很大,实际操作中的波动性很大。对于生产线上按照固定配方生产的加工食品,都需要允许20%的偏差。对于食材变化大、制作随意性也大的传统食品,如何界定‘标注合格’会变得更加困难。”

  云无心认为,食物选择的核心在于消费者自身。“在这些建议中,最核心、最关键的是‘促进消费者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对健康饮食的需求及偏好’。”他说,只有人们认识到自己应该如何获得健康、需要什么样的食品,其他的那些措施才有意义。而且,当更多的消费者真正懂得健康,去选择真正健康的食品,行业就会生产并且推广真正健康的食品,而不是把“健康”作为宣传的噱头。

  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科学技术部主任阮光锋认为,儿基会此次发布的结论与此前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下的美国糖尿病、消化和肾脏疾病研究所(NIDDK)完成的一项研究结果类似,该实验认为,经常吃超加工食品会使人发胖,因为超加工食品能量高、消化快,会抑制控制食欲的激素产生,最终导致人们更容易长胖。阮光锋解释,首先这项研究在受试对象、食物分类等方面存在局限性,其次肥胖的发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除了跟吃什么有关外,也跟运动、疾病、基因等多种因素有关,很难简单地归结为是因为某一类食品,控制能量的收支平衡是保持合理体重的关键。这需要控制每天整体的饮食情况,而不是纠结某一种加工食品。“总的来说,还不能得出‘吃加工食品就会使人肥胖’的结论。”阮光锋说,建议消费者认真按照食物的营养价值选择食物、搭配食物,尽量远离高糖高盐高脂的食物。

分享到:

上一篇:《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发布
下一篇:发力新零售 新茶饮加速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