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食品行业门户网站,宣传食品安全发展,服务品牌创建品牌传播。食品行业影响力融媒体整合传播推广平台。
服务消费经济 诚邀各大品牌合作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食品网 > 乳饮 > 正文

乳制品深加工产品科学发展论坛暨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乳制品深加工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召开

2020-12-08 10:02   浏览量:29694     来源:中国食品报网

  本报记者 蒋 梅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乳制品结构型短缺,原料型的稀奶油、乳清粉、乳蛋白、乳糖基本依赖进口,成为国内乳业发展的“卡脖子”原料。为提升我国乳制品深加工产品的科技创新和研发能力,集中力量突破国产乳制品原料“卡脖子”的关键技术,优化产业结构,12月3日,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与国际乳品联合会中国国家委员会(CNCIDF)联合在京举办乳制品深加工产品科学发展论坛并成立乳制品深加工专业委员会。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食品生产安全监督管理司稽查专员毕玉安出席论坛并讲话。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任发政,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食品处处长李强通过视频,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来自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中国农业大学、内蒙古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水牛研究所、陕西省功能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工信部赛迪研究院等科研机构、大专院校代表以及法国农业食品委员会、乌拉圭国家奶农合作社、利乐公司、荷兰皇家菲仕兰研发中心、帝斯曼(中国)有限公司的近200名代表出席会议。

  深加工关键技术亟待突破

  毕玉安表示,国家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中提出更加明确的要求,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坚持自主可控、安全高效,分行业做好供应链战略设计和精准施策,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这些要求和举措就是要解决各类“卡脖子”和瓶颈问题。

  “中国乳业的原料供应、科技水平、创新能力与世界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乳制品行业产业链还存在安全隐患,核心技术水平掌握还不够全面,关键原料供应高度依赖进口,相关的加工设备、检测仪器、检测试剂国产化水平不高。乳制品产业创新能力还不够强,产品还存在高度同质化的问题。”毕玉安说,要解决“卡脖子”的问题,改革是基础,创新是关键。要按照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各类要素向企业集聚,发挥企业家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作用,鼓励企业加大投入、加大创新力度。

  毕玉安希望广大乳制品企业今后将创新作为发展的重要目标和任务,加强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补齐关键技术短板,掌握核心生产管理技术,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和可持续性,实现乳制品行业健康和高质量发展。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作为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管部门,将进一步完善乳制品质量安全法规与监管制度措施,构建更加科学、高效的治理体系,深入落实“放管服”改革部署,继续开展乳制品质量安全提升行动,鼓励企业科研创新,支持企业多元化发展,推动行业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任发政在视频致辞中强调,我国乳制品行业正处在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的关键阶段,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乳制品深加工专业委员会要响应“四个面向”国家战略,加强乳制品基础研究,突破乳制品深加工关键技术,为我国乳制品工业技术进步发挥重要作用。

  李强在视频发言中表示,长期以来,我国乳制品企业紧盯国内消费需求,深耕国内消费市场,是以内需带动发展的典型行业,也是下一步以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的重点行业之一。李强希望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乳制品深加工专业委员会能带动国内广大乳制品企业加大对深加工的投入力度,全面掌握乳制品深加工的核心关键技术,逐步解决奶酪、稀奶油、黄油等乳制品深加工产品以及乳清粉、乳糖、浓缩乳清蛋白粉等婴幼儿配方乳粉关键功能基料的国产化问题,从而真正打通乳制品行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

  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刘美菊在论坛致辞中表示,创新能力显著提升被列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个主要目标,坚持创新驱动全面发展新优势,更被摆在未来5年一系列重要领域工作中的第一位。对于中国乳业来说,创新是永恒的话题,要补上关键技术不足的短板,攻克核心生产技术难关,加强科技创新和研发能力,解决“卡脖子”原料对行业的制约,优化产业结构,创新产品,推动乳制品多元化发展。

  提到乳业未来发展,刘美菊说,下一步要推动乳制品的研发和生产,以乳为载体,深入研究其中的营养成分,扩大其营养成分的外延,开发个性化产品,更好发挥乳制品营养健康食品的天然优势,满足不同人群的消费能力和消费需求,加强乳制品深加工技术研究和产业化,拓展行业产业链和应用范围,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提升乳制品的国产化率。

  结构调整、品种优化是当务之急

  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原理事长、CNCIDF名誉主席宋昆冈在论坛上做了题为《乳制品产品结构调整、优化的重点与方向》的报告。他认为,乳制品市场处于结构性过剩与短缺的矛盾之中,调整乳制品结构、优化品种已是行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宋昆冈在报告中谈到,随着母乳喂养率的逐步提高和婴儿出生率下降,婴幼儿配方乳粉市场的发展空间已经有限。“乳粉应以成人粉为主攻方向。孕产妇、中老年及儿童乳粉有着良好市场空间,要优化产品配方,有针对性地增加功能配料,提升技术含量,更适合目标人群的营养健康特点,同时要做好宣传及市场推广工作。”

  宋昆冈认为,深加工产品有着巨大的市场空间,是目前我国乳制品结构调整、品种优化的重点,要坚定不移地发展稀奶油、全乳蛋白粉(浓缩乳蛋白粉)、乳清制品(乳清粉、乳糖、乳清蛋白粉)。

  宋昆冈介绍,近年来,我国干酪市场发展很快,但国内产量很少。由于国内生产的干酪在品种和数量上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造成干酪的进口量逐年快速增长。他认为,我国发展干酪产品的时机已经到来,应重点生产国际上最流行的原干酪和适合中国人口味的再制干酪。

  同时,原料奶价格高造成的生产成本问题成为制约乳制品结构调整、消费市场扩大的瓶颈之一。近10年来,我国原料奶收购价格一直处于高位运行。2009年5月,10个主产省份生鲜乳平均价格为2.37元/千克,2019年8月份为3.67元/千克,增长了54.9%,比国外高出三分之一以上,个别地区甚至高出一倍。高奶价导致国产乳粉等深加工产业在市场上缺乏竞争优势,产量停滞不前,进口乳粉逐年快速增长,大部分乳粉企业的生产经营处于困难之中。奶酪被誉为“奶黄金”,生产1公斤奶酪大约需要10公斤牛奶。国产原料奶价格高,每公斤近4元的原料奶制作干酪的成本高于进口奶酪价格。

  科技创新破解原料难题

  科技驱动产业升级才能带动大众生活品质的升级,激发国内消费市场。如何让科技创新补上短板,破解“卡脖子”难题,夯实乳业“双循环”发展根基,是本次论坛的重要议题。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王君,中国农业大学教授、CNCIDF乳品科学与技术工作委员会首席专家毛学英,雀巢(中国)有限公司专业餐饮食品品类总监吕航,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研发总监、CNCIDF成分分析方法工作委员会首席专家刘彪,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战略创新总监陈云,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CNCIDF特聘专家陈历俊,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发酵工程研究发展部主任、CNCIDF乳微生物分析方法工作委员会首席专家姚粟,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乳业研究院院长、CNCIDF营养与健康工作委员会首席专家刘振民,飞鹤乳业集团采购部总监魏庆梅,杜邦营养与生物科技应用部门经理/菌种和乳品酶高级应用专家王德纯等,在论坛上做了相关乳制品深加工科学发展报告。

  专家指出,我国功能乳配料产业尚无完整的生产体系,尤其婴幼儿配方乳粉配料进口依赖度更高;应加强干酪副产品综合利用,稀奶油、浓缩乳蛋白在乳制品研发中的应用研究;开发储备自主知识产权菌株,更好满足发酵乳制品多元化和功能化的需求。政府应加大对“卡脖子”原料的研发生产等政策支持,培育中国牛乳深加工产业链。同时,随着营销渠道、消费场景等的变化,中国乳业由量的竞争进入质的竞争,乳制品企业应研发创新更多满足中国人口味、不同消费人群的深加工乳制品。

  本次会议成立了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乳制品深加工专业委员会,通过了专委会工作章程;专委会下设乳脂肪、乳蛋白、干酪、炼乳、调制乳粉5个工作组。专委会提名中国农业大学、雀巢(中国)有限公司为主任单位;推举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飞鹤乳业有限公司、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杜邦营养与生物科技、熊猫乳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百强乳业有限公司、北京中轻机乳品设备有限责任公司、宁夏塞尚乳业有限公司、上海妙可蓝多食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甘肃华羚乳品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本优机械有限公司、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等14家企业为副主任单位。

分享到:

上一篇:重庆巴南:完善基础设施 暖进贫困户心窝
下一篇:齐齐哈尔特色产业“种”出小康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