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19 09:15 浏览量:16878 来源:中国食品报网
多位行业专家分析认为,当前中国葡萄酒行业的发展已步于调整期,但行业发展的波谷之后,势必会带来更为强劲的波峰。
国产葡萄酒当前的困境是品质问题吗?酒庄葡萄酒如何迎接高质量发展的未来?基地建设、供应链优化、品牌建设、用户体验和市场精细化、产区形象打造。。。多位专家认为,中国葡萄酒市场还没有真正开启,真正走进平常百姓家远未到来,庞大的中国市场被国外商家“虎视眈眈”大举进入,难道国内企业深耕市场“无计可施”?举步维艰的现状怎样改变寻求变革?葡萄酒企业需要有危机意识,立足“双循环”创新走好自己的路,讲好中国特色的葡萄酒产区故事。
实现国产葡萄酒品牌的长效增长,还任重道远。
要破局,需要从更多维度去思考和着手。
要重生,更需要聚合政府、协会、企业等多方力量。
A.
“品质认知瓶颈”依然是制约发展的根本
10月31日上午,在第十五届中国国际酒业博览会上,来自行业知名专家学者与来自宁夏、新疆、甘肃、蓬莱等全国葡萄产区等企业代表齐聚泸州,就《中国葡萄酒产区标准》制定的背景、意义和项目的实施进行讨论。
中国酒业协会执行理事长王琦认为,标准的制订和推广实施,将更好明确中国葡萄酒产区概念,指导产区建设,打造产区知名度,推动我国葡萄酒行业健康发展,规范葡萄酒行业的发展。
中国食品报中国酒报道团队了解到,关于国产葡萄酒市场加速洗牌的原因有诸多方面,首先是中国现代葡萄酒发展40多年的历史,行业基础比较薄弱,尤其是葡萄酒行业内优秀酿酒师人才短缺,并缺乏严格、有效的葡萄酒质量分级体系,导致市场混乱,葡萄酒品质参差不齐等乱象。其次,葡萄酒文化氛围薄弱,缺少对葡萄酒文化的认知和葡萄酒自身品质的分析和评价。另外,酿酒葡萄品种单一,各产区同质化严重,适合当地风土、多样化的品种和酒种尚待开发。没有说清楚中国葡萄酒的特点,与国外葡萄酒的区别合优势。
有专家分析认为,国产葡萄酒要摆脱困境,在长期加强品质建设的同时,如何改变市场的品质认知,让消费者对国产葡萄酒品质有了解、有信心,这同样是一个关键性问题,而酒庄分级便是路径之一。
事实上,中国葡萄酒在近几年消费升级、渠道下沉的发展中,市场呈现出“头部品牌集中化”与“中小品牌碎片化”并存的格局,葡萄酒市场导致大品牌集中度进程受阻,小品牌震荡中难以生存的现象。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从市场端来看,消费者对于国产葡萄酒的认知仍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品质认知瓶颈”依然是制约中国葡萄酒发展的本质问题。
梳理中国葡萄酒产业的发展脉络可见,从各自为政做销售、到重视基地建葡萄园,再到圈地争相建酒庄,之后产区推广定规范,逐步显示出企业对风土产区特色的逐步重视。历经40余年,中国葡萄酒产业才行至“产区化发展”的初级阶段。
在王琦看来,《中国葡萄酒产区标准》正在加速修改出台,为行业健康的发展,对做酒的产区或者企业来说是一件好事,积极把这件好事做好,这是在为葡萄酒企业寻找出路。
“目前澳大利亚政府、葡萄酒局以及葡萄酒协会十分积极地寻求能不能与我们合作,我们自己的企业行动却缓慢。”王琦认为,葡萄酒市场蛋糕要怎么做大,是中国葡萄酒市场突围的重要方向。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分析认为,当前国内的葡萄酒市场和消费认知已经进入成熟期,当前行业也加速洗牌,以后将往专业化、品牌化去转型,产业结构在不断调整中逐步优化。
B.
抱团发展,共同引导消费价值
要破局,需要从更多维度去思考和着手。
早有专家提出,国产葡萄酒企业要想突出重围,就要找到合适的整体营销策略,比如提升产品质量,以产品质量为根本,拿出整套的整合各种资源、应对各种危机的策略和战略性的规划来。其次,产品定位清晰化,将品牌化运作市场化,市场化运作精细化。最重要的是,引导消费者建立新的价值观念和消费方式,获取消费者的价值认同感。
张裕公司董事长周洪江提到,从未来行业的发展来看,中国葡萄酒需要从家庭消费场景打开市场的增量空间,中国葡萄酒市场社交和家庭两个消费场景的消费比例大约为9:1,家庭饮用占比非常小,这意味着家庭消费有着巨大的潜力。
无论是在“2020酒类领军企业莫干山论坛”现场,还是在“第十五届中国国际酒业博览会”上,周洪江都表示,抱团与携手共同发展是做强做大中国葡萄酒产业,作为行业的领军企业,张裕有义务与责任去开拓、培育这个市场。
他认为,当下,中国葡萄酒市场仍是世界上最具潜力的市场,未来也会变成竞争最激烈的战场。而面对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国产葡萄酒企业应该与酒类协会、酒业同仁、经销商等共同携手,团结凝聚行业力量,共同推进国产葡萄酒的高效发展。
中粮长城酒业一把手曾带队到访张裕股份,交流中提出,中国葡萄酒行业内的龙头企业只有形成合力、抱团取暖,才能在如今竞争激烈的葡萄酒全行业中扩大规模,提升品类影响力,在消费者心中树立国产葡萄酒品质好、品牌好的形象。
“做好自己的同时,我们要和行业内部、行业协会携手,良性竞争,共同发展。”周洪江说,在2020年,需要更多国内葡萄酒企业沉下心做市场,做品牌,用更接地的方式推广葡萄酒,降低消费门槛,让消费者多喝,常喝,开心地喝,将存量竞争转化为增量扩展,共同将葡萄酒的市场规模做大。
细观葡萄酒市场,中国食品报中国酒观察到,未来葡萄酒世界是品牌化做主导,有品牌化才是葡萄酒的未来,大单品仍然是行业趋势。茅台葡萄酒、张裕、长城、王朝,正在引领这个行业重新向大单品集中。
C.
对策创新,品牌引领“内外兼修”
在中国国际酒业博览会上,张裕联合中国酒业协会等单位共同发起“7天葡萄酒公益行动”活动。“让葡萄酒成为中国家庭情感沟通与爱意升华的载体,用更接地气与更有温度的形式讲好中国葡萄酒的故事,推动中国葡萄酒走进千家万户。”
周洪江看来,张裕这几年不是简单研究如何在线上多卖几瓶酒,而是更多的研究提高与消费者讲故事和打交道的能力,品牌与用户的关系,已从以前的“叫卖模式”转变到“恋爱模式”。有了自己的葡萄酒文化,才能影响到消费者并形成消费习惯,无论进口还是国产葡萄酒在家庭消费缺失的是文化和习惯问题。
同样,王朝酒业在今年疫情期间线上也举办了“中国风土 世界品质”直播会。执行董事李广禾指出,中国人喝酒喝的是感情,八大菜系各种口味都有,中国有很多优秀产区,从东到西,中国葡萄酒应该更懂中国人的口味。
“葡萄酒是受疫情影响最大的品类之一,未来我们应该如何振兴中国葡萄酒市场,值得思考。”王琦说,在葡萄酒家庭消费来看,国内国外消费两重天,家庭消费市场,必然成为中国葡萄酒消费市场增长的关键突破口。
王琦提供一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葡萄酒年消费量人均只有0.66升,只占世界年人均6升消费量的十分之一左右,而排名第一的葡萄牙人均葡萄酒消费量高达62.1升,法国则以50.2升紧随其后。
“传播居家消费,是中国葡萄酒重启增长大门的一把钥匙,壮大家庭消费,是葡萄酒在中国市场从边缘酒种进入主流酒精饮料的不二之选。”让王琦感慨的是,东西方葡萄酒家庭消费的巨大反差最终显示为葡萄酒年消费量的差异。相对于国内白酒、啤酒市场已进入抢蛋糕阶段,而我国的葡萄酒市场还在做蛋糕。
周洪江坦言,尽管前三季度合并报表显示,公司的营收和净利润依然同比下滑,但公司在海外西班牙、法国、智利的子公司的销量并未下降,葡萄酒已成为这些地方家庭消费的必需品,超市货架上的葡萄酒早已被抢购一空。
实际上,国内葡萄酒龙头企业早就开始出海。从2013年到2019年,张裕先后收购了法国富朗多干邑公司、西班牙爱欧公爵、法国蜜合花酒庄等,投入资金超过3.5亿元。国内其他同行也没闲着。威龙股份披露,公司募集资金投资的1.8万亩有机酿酒葡萄种植项目变更为“澳大利亚1万亩有机酿酒葡萄种植项目”,新项目总投资折合1.39亿元人民币。
值得注意的是,张裕与意大利最大的葡萄酒及烈酒进口商梅嘉利集团联姻,双方将共同推动张裕旗下宁夏摩塞尔酒庄酒及可雅白兰地等产品在意大利的销售。梅嘉利集团表示,他们的目的不是与中国的其他优质葡萄酒一争高下,而是与世界上标志性产区的名酒去竞争,让更多人发现中国葡萄酒,爱上中国葡萄酒。
在业内人士看来,“以全球谋中国,以整体谋局部”,以张裕为代表的国内葡萄酒企业想要分享进口葡萄酒高增长的红利,成为全球葡萄酒集团,正继续加速国际化步伐。
2020年张裕的重点改革是“加速推进营销数字化转型”,张裕与腾讯合作开发小程序,力争3年内圈粉千万会员,以促进产品销售,增加消费者体验,进行精准营销。同时,还计划“推动经销商实现新形势下的生意模式转型”,在全国构建2000多个“消费者生态圈”,把每个经销区域的目标消费者数据引流给经销商。
中国食品报中国就报道观察到,张裕A年报显示2020年除了继续奉行“聚焦高品质、聚焦中高端、聚焦大单品”、“建设葡萄酒、白兰地、进口酒分酒种体系”等既定战略外,还将针对新的趋势、新的市场重点发力数字化。
D.
聚集优势,塑造产区品牌形象
如果说产品和渠道是硬实力,那今天的新品牌要想成为破局者,更大的挑战可能还是来自品牌层面的软实力。
事实上,不少葡萄酒产地国为了适应中国市场,对葡萄酒的包装和口味进行改变。例如澳大利亚的瓶装葡萄酒将通常使用的螺旋密封盖,改为了在中国更为流行的软木塞。还有一些进口葡萄酒生产商正在试图调改葡萄酒的口味,提高中国消费者的接受度。
而两大国产葡萄酒巨头的觉醒,以张裕、长城为代表的国产葡萄酒也意识到了这些问题,纷纷从调整产品结构、布局中高端等方面提升竞争力,抢占国内市场。
长城全面梳理长城葡萄酒产品线、淘汰低效无效产品,同时全面梳理长城桑干酒庄产品线优化结构,将桑干酒庄打造成代表中国的世界级酒庄。
张裕也强调“性价比极具国际竞争力”海外战略,收购了澳大利亚歌浓酒庄80%的股权,通过提升国际市场的影响力,来带动国内市场的销售。
有业内人士认为,张裕和长城两大葡萄酒企巨头的觉醒,为国产葡萄酒带来了新希望。随着中国葡萄酒市场日趋成熟,消费者对葡萄酒的接受度不断上升,国产葡萄酒如果能在品质和品牌方面有所突破,将在中国市场有不错的表现。
值得关注的是,《宁夏葡萄酒产业发展情况汇报》显示,2020年宁夏高效高质酿酒葡萄基地总规模将达到60万亩以上,年产优质葡萄酒15万吨(2亿瓶)以上,综合产值达到500亿元以上。同时,2025年宁夏全区酿酒葡萄基地总规模预计达到百万亩,年产优质葡萄酒23万吨(3亿瓶)以上,实现综合产值1000亿元。
宁夏现有酒庄211家,其中包括已建成酒庄92家和在建酒庄119家,年产葡萄酒1.3亿瓶,综合产值达到261亿元。宁夏实施“32521”产业布局,做强5大酒庄集群,培育20家龙头酒庄企业和10个世界级葡萄酒品牌。
同样,新疆天山北麓也在塑造产区品牌形象,具有生态与经济双重效益的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已成为包括新疆在内的西部地区鼓励发展的重点产业类别。根据不同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气候,目前新疆已形成天山北麓产区、吐哈盆地产区、焉耆盆地产区和伊犁河谷四大葡萄酒产区,并且拥有各具特色的酒庄,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值得一提的是,新疆天山北麓产区酿酒葡萄种植面积达到4866.7公顷,年酿制优质葡萄酒6000万公斤以上,培育了众多国内外知名葡萄酒品牌,努力实现由“做酒”到“创牌”的转变,并鼓励企业大力推介产区品牌和酒庄品牌整体形象。
努力打造中国“波尔多”的河北怀来也不逊色,集结了长城等众多葡萄酒国资企业。两大葡萄酒产区,曾被定为国家葡萄酒原料基地与高档葡萄酒生产基地,种植着达150余种葡萄品种。酒庄达200个,重点加速葡萄生态体验区、葡萄小镇提升区建设,正实现葡萄产业高效种植、高品质酿造、高附加值发展。
“酒的质量要好,要把重点放在种植和酿造上。”正如宁夏西鸽酒庄董事长张言志所说,他来宁夏后整合了当地20年的老葡萄园,又种下去5000亩,西鸽酒庄也种了1000多亩葡萄苗。葡萄种好了,更要做市场。
E.
【专家说】
中国还没有出现葡萄酒强势品牌
记者:我国葡萄酒年消费量人均只有0.66升,只占世界人均6升消费量的十分之一左右,市场增长空间非常大。面对市场的发展潜力,国产葡萄酒企业如何建立本土优势?
陈向东(朗斐股份董事长):目前中国葡萄酒市场潜力非常大,但还需要我们中国葡萄酒产业本土企业做大量工作。现在有一些有利条件,比如澳洲葡萄暂时进不来,法国葡萄酒受疫情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外国葡萄酒进口的额度下降的比较大,这给我们中国本土葡萄酒企业带来了一定的市场发展空间。
国产葡萄酒企业如何建立本土优势?我觉得,还是要打造品牌产品的形象,要树立品牌,提高技术含量,树立传播文化价值,打造知名品牌,这也是总书记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本土企业现在纵深酿造不是问题,主要还是目前中国葡萄酒没有或缺乏强势品牌。
今年参加过几场葡萄酒论坛,我也强调这个观念,中国现在的白酒已拥有了强势品牌,像茅台、五粮液、郎酒、洋河、今世缘等,但中国葡萄酒只有知名品牌,而没有强势品牌。
什么叫强势品牌?就是消费者非他不可,非喝它不可,这才叫强势品牌。所以中国葡萄酒缺两个方面的引领:一是缺龙头企业对行业的引领,二是缺强势品牌对消费者的引领。
怎么努力呢?企业就往这两个方向努力,打造产品的高端产品的形象,要树立品牌,只做几十块、一两百块低端产品是做不出品牌来、做不出强势品牌的,强势品牌就像茅台越做价格越高,引领其它企业有个留出利润空间。
建立强势品牌必须做高品牌结构,首先树立高端产品的品牌形象,带动中低端产品的销量。其次,总是定位中低端,不仅品牌出不来,而且消费者还不愿意喝。所以现在本土企业要在做品牌上下大功夫,特别是打造强势品牌,这是目前最重要的工作。
朱丹蓬(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这几年整个红酒板块都趋向于下滑,之后中国本土红酒更加没有任何优势可言。我觉得,中国红酒要东山再起的话,必须要有一个中长期的规划,从整个产区的概念,再到与消费者之间的这个服务体系,还有跟消费者之间的粘性这一块还要持续的加强,否则的话,整个红酒增长的红利,跟整个本土的这个葡萄酒都没有太大关系。
周劲松(中国葡萄酒协会联盟执行主席、成都市葡萄酒协会会长):我认为国产葡萄酒与进口葡萄酒相比在本土具有优势,首先要建立自己的文化和风土优势,第二个要强调自己的溯源优势,第三要强化我们目前国产葡萄酒的质量与技术优势。特别是最近十年来,国产葡萄酒的品质和生产工艺技术在世界上也是可数可圈的,国产葡萄酒在国际性的大奖赛中都拿了很多的大奖,说明我们的葡萄酒质量得到了葡萄酒行业的认可。
记者:以茅台葡萄酒为首推了一些大单品,张裕,长城、王朝也在做大单品,他们引领这个行业重新向大单品集中,是否能带动整个市场的向好发展?
陈向东:茅台葡萄酒在打造大单品,张裕长城也在打造大单品,但我觉得,所谓打造中低端大单品,对行业的引领作用会有一点作用,但作用与意义不大,消费者对那些中低端产品做大单根本无所谓。
我还是建议龙头企业思考怎么起到龙头作用,现在中国葡萄酒缺龙头企业的引领,这是最致命的问题。所以张裕、长城,包括茅台葡萄酒,应该做高品牌结构,树立高端产品的品牌形象,然后才能拉动中高端、中低端品牌的销量,消费者才会跟随,这是消费者的特性,光宣传一两百的中低端属于大单品,谁去喝你的酒呢?
朱丹蓬:我认为,大单品只是一个概念,如何打造大单品,它是从品质到品牌、到产区、到场景、到渠道、到客户、到团队的一个系统工程,所以来说,我们看到了一些东西,但能不能把这个趋势变现,那是两码事情。我觉得,仅大单品带动整个市场的向好发展很难。
国产葡萄酒龙头削减产品线的初衷是削减成本聚焦大单品。但实际上,国产葡萄酒企业不像茅台等白酒龙头有明显大单品,国产葡萄酒企业本身产品线混乱,没有明星产品,削减产品线只会使自身业务越来越差,在削减成本的背后营收下降更严重。
周劲松:关于大单品市场是非常有限的,我并不看好。因为现在市场已非常细分化、专业化、碎片化,消费者的需求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已不再是像20年前产品极度缺乏的时代,不可能靠某一款单品就可以通吃天下。
当然,并不是说像长城、张裕、茅台、王朝这些大企业不可以来做大单品,因为他们有一定的基础、产量大、供应链能够跟得上、有一定的知名度品牌、有成熟的渠道等,从这些方面来说是可以来尝试做一款或者两款大单品的,但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我觉得还有待观察。而对于一些中小型葡萄酒企和酒庄,我认为是无法来承载做大单品的需求,那是不大可能的事情。
我认为,中国葡萄酒市场一定不是大单品的市场,而是各种类型的产品、各种价位的产品相互并存的市场。
记者:《中国葡萄酒市场2016-2021年的现状和未来趋势数据报告》预计,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二大葡萄酒与烈酒消费市场,仅次于美国。中国葡萄酒企业该如何做市场?
陈向东:事实上,中国葡萄酒产业市场在2018年后就进入洗牌和大调整格局,因为缺乏强势品牌的引领,整个行业都一蹶不振。而白酒市场已形成了一个强势品牌的集团。
我认为,中国葡萄酒产业市场潜力很大,盘子也很大,但没有撬动的手段是不行的。首先要对全国的消费者做培训,对消费者进行引导和培养教育。这项工作光企业做不行,还需要国家倡导来做这项工作。葡萄酒是世界级饮品,全球人都在喝葡萄酒,为什么中国葡萄酒一蹶不振呢?行业一直往下掉?就是没有龙头企业引导。
另外,要想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的葡萄酒消费国,我觉得各地产区政府要大力度的宣传葡萄酒品牌,要打造中国的葡萄酒的文化和培训教育体系,如学习法国的经验,把所有的消费者兴趣都调上来,让他们对葡萄酒感兴趣,来喝葡萄酒,作为企业来讲,要在政府指导下要打造品牌。
今年6月9日在宁夏,总书记讲的原话非常清楚,葡萄酒产业大有希望,前景很好,但要提高技术含量,要打造文化价值来塑造品牌价值,塑造知名品牌才能获得综合效益。
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应该是“政府+行业协会+企业”三者共同努力。说老实话,达到全球第二如果说没有三者联合起来,没有大的动作,明年是不是增长都比较难说,这个恐怕要看行动。中国的葡萄酒市场正处于调整优化期,期望通过行业的调整和洗牌,产业能健康发展。
朱丹蓬:未来国产葡萄酒应该是向品质、价值、产区等三个方向发展。谁能抓住上述趋势,谁就可能觅得发展先机。重要的还是做好品质、品牌、场景服务体系以及与客户的粘性。
就拿产区来说,我们看到法国的红酒为什么它能够享誉世界?关键的一个问题就是他们是抱团发展,并没有说哪一个比较厉害。比如说,波尔多地区、埃梅多克地区,都是产区的概念,以政府为引导让整个产区去共享行业的一个红利。现在我们也是在提倡要打造产区要大家抱团,像烟台产区、天山产区、贺兰山产区等一样,所以大家要集体出海,否则单打独斗肯定不行。
周劲松:我们要有自己的文化自信和产品的自信,打开本土市场要向进口葡萄酒学习,要深入到消费者当中去进行推广,进行普及,进行引领,而不是高高的端起来不与消费者亲近,不与消费者接触,在这一点上真的要像进口葡萄酒学习。
我说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最近几年来,在成都市场上每一周至少都有一场进口葡萄酒的葡萄酒地品鉴会、葡萄酒的培训班、葡萄酒的推广活动,但很遗憾的是这样的活动95%要么是进口酒的酒庄在做,要么是一些进口酒的进口商在做,要么是一些国外地产区政府或者是产区行业协会在做,而我们国产葡萄酒企占不到5%。
其实,对于在于消费者的教育推广培训方面,我们与国外的进口葡萄酒相比差距还是很大。虽然这两年一些国产葡萄酒地产区政府及一些个别酒庄也很重视,但是整体上来说还是很弱,还是需要向进口葡萄酒学习。
另一方面,我们的国产葡萄酒动辄就是300、500,甚至一瓶上千元,这样的价位确确实实能喝到很多国外名庄酒了。酒庄庄主们也有很多的理由,认为自己的成本高等因素,但产品进入市场后,消费者是不会管成本高不高,消费者只是来对比价格或产品质量,你的价格贵而且还没有品牌,消费者凭什么要买你的酒?
所以说,我们一定要根据市场需要来进行产品的价格定位,而不是根据企业自己的需要来设计产品的价格。
另外,这么多年来,我们成都市葡萄酒协会锲而不舍在做的,一定要让我们的葡萄酒与我们的中国菜相结合,这是我们的优势,是进口酒所不能比的优势。从目前很多葡萄酒的培训来看,都是基于西餐课程试课,进口葡萄酒更多搭配的是西餐。那么,就我们在本土来说,要吃西餐肯定是数量很少,所以我们一定要研究酒或产地搭配什么样品种的葡萄酒,适合搭配什么样的菜,而不是传统把酒铺进去就完了,没得任何效果的。所以说我们很多的酒厂和酒庄忽略了这些。
我认为一个优秀酒庄主或营销老总,不仅要懂自己的产品,懂自己的酒,还要懂中国八大菜系里面的哪些菜适合配自己的酒,这样才真正能做到长久地融合。
F.
中国葡萄酒未来
多位行业专家“支招”
A.政府、协会、企业、主流媒体参与,全面持续讲好中国葡萄酒故事。做到深入人心,引导、教育、带动消费者转变观念。
B.行业需要“领头羊”企业。需要有担当、有责任、有情怀的葡萄酒企业,树标杆、做示范,带领行业健康发展。
C.打造中国葡萄酒产区品牌。各大葡萄酒核心产区独特风土、气候、葡萄品种特点、成分都要说清楚讲明白。
D.加大酒庄传播,注重消费体验。聚不完全统计,中国葡萄酒酒庄数量300座以上。然而,品牌影响力、知名度、美誉度,环境、品质、酿造、储藏等,自己说得清楚,消费者更要明白。不能“闭门酿酒”。
E.加快培育中国葡萄酒的专业营销人才。改变当前葡萄酒行业的专业品酒师、侍酒师、营销人才匮乏,专业营销机构没有规模的现状。
F.善于向优秀者学习,走特色化。学习国外产区在酒庄建设、酿造工艺传承、消费者培育、营销模式、产业扶持等经验。
中国人,要喝中国葡萄酒!给中国人喝中国葡萄酒的理由。
美好生活高质量需求,国内葡萄酒消费增量一定会是大势所趋。
葡萄酒行业繁荣也一定会迎来美丽的春天。。。
(中国食品报中国酒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