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06 14:01 浏览量:16419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一到周末,看看各个商场儿童游乐园里面的小孩子,咿咿呀呀,蹦蹦跳跳,虽然吵闹,但是看着一张张稚嫩的面孔和散发的朝气,心里总是暖融融的。即使有再多的不快,也会暂时一扫而光。孩子是天使和开心果,是每个家庭的掌上明珠。但是如今生孩子却成了一件吸引全社会关注的事情。
上个世纪80年代,计划生育被列为中国的基本国策,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来,中国少生了4亿人,有效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实施单独二胎政策,即夫妇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可以生育二胎。2015年,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2018年初,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中国2017年新生人口数据。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出生人口1723万人,比2016年减少63万。人口出生率为12.43‰,比2016年下降了0.52‰。
为促进人们生育,最近,许多省份在其人口规划中透露要制定政策鼓励生育,社会上要求全面放开生育的呼声越来越高。但是,网友似乎不是很买账。尤其是在城市,生孩子的成本越来越高,从出生到上学,经济成本、时间成本都在不断上升。孩子在上学之后,一个暑假的兴趣班就要花费数万元。因此,在城市生活的许多年轻人,并不愿意要孩子。
但低出生率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开始不断显现。中国的人口红利基本已经用完,老龄化加剧,用工成本上升,社会保障压力大……要解决这些问题,不能仅仅靠家庭自觉,还应该制定更为完整的体制机制。说白了,生娃不只是家庭自己的事,也是国家大事。
为保证鼓励生育政策的落地,有些省份都表示要在鼓励生育上制定政策,这无可厚非;但更应该注意的是,要把政策落到实处,而不是画饼充饥。要让适育夫妇切实感受到政策福利,提高生育意愿。
为此,应健全社会保障,让“不敢生”变为“敢生”。很多年轻人不敢生孩子,是因为生不起,需要投入的精力和成本有点超过年轻人所能承受的范围。主要集中在教育、医疗等方面。如果政府能够在这些方面建立品质优良、价格实惠的公共社会保障,那么对于消除年轻人生育顾虑将会产生正向影响。
生育孩子对于中国人来说有着特殊意义。不想生育只是很多人面对巨大现实压力而被动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中国依靠庞大的人口红利实现了大发展,而面对低生育率,政府应该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中国食品网转载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