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食品行业门户网站,宣传食品安全发展,服务品牌创建品牌传播。食品行业影响力融媒体整合传播推广平台。
服务消费经济 诚邀各大品牌合作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食品网 > 农牧 > 正文

连云港黄窝村:海边小渔村从黄沙窝迈向“黄金窝”

2020-07-10 10:21   浏览量:18048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七月的连云港海边,风裹挟着潮湿吹在脸上,清凉而湿涩。

黄窝村休闲广场和牌坊。 于从文 摄

  驱车从海滨大道由南向北驶过田湾跨海大桥,不一会就来到海湾对面的山脚下,沿着绕山公路行驶,一拐弯,远远看见,供电线塔、信号塔矗立山坡,山坳中,郁郁葱葱的半山腰上,星罗棋布坐落着上百幢红瓦白墙小洋房,几处飞檐走壁的仿古建筑点缀绿树丛中,环山游道隐约可见……俨然一幅海滨度假胜地的模样。小洋房对面的公路桥上,竖立的标牌更加醒目:黄窝村,全国美丽乡村示范村。

黄窝村山间一景。 于从文 摄

  当记者说起初见黄窝村的感受,连云港市连云区高公岛街道黄窝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立祥感慨万分:“黄窝村过去可不是这模样,是穷得丁当响的‘黄沙窝',这20年,村民们不断摸索和奋斗,从海洋捕捞到海洋养殖,从海上到陆地,一步一步脱掉了贫困,实现了小康。”

黄窝村景区。 于从文 摄

  黄窝村是连云港前云台山东麓黄海岸边的一个小渔村,三面环山,一面临海,156户常住户,人口602人。多少年来,渔民靠出海捕捞为生,虽然辛苦,也能度日,但是,到了上世纪末,由于海洋被过度捕捞,“十网九网空”“越捕越亏”成为家常便饭,靠税收返还度日的村集体也就没有了收入来源,黄窝村成了远近闻名的贫困村。

黄窝村获得“中国最美渔村”称号。 于从文 摄

  2000年,张立祥由村主任改任村党支部书记。拔穷根、走富路是摆在张立祥面前最重要的任务。在当地海洋渔业部门的支持下,张立祥带领渔民搞近海网箱养鱼,养了3年亏了3年没成功,改养羊栖菜又失败。面对挫折,张立祥不灰心,再改养殖紫菜,初见效益。2005年,国家实行海域有偿使用,黄窝村在邻近渔村观望的目光中,率先购买3000亩海域使用权,分给没有出海捕捞的村民养殖紫菜。

  为了带动更多的渔民“转行”养殖紫菜,“旱鸭子”张立祥拿城里的房产做抵押贷款30万元,与同样是“旱鸭子”的村民合伙养100亩紫菜,第一年就取得40万元的收益。曾经持有“十网九网空,一网补上功”心理的出海捕捞渔民,看到紫菜养殖比捕捞有更稳定的收入,开始转向养紫菜。本村在外打拼的小老板陆红军看到紫菜养殖效益好,也回乡养起紫菜,从几十亩到几百亩,发展到现在的1600多亩养殖面积。就这样,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紫菜养殖在黄窝村一发而不可收,现在,黄窝村持证海域达到36000亩。同时,村里还支持渔民把紫菜养殖向邻近的连岛海域拓展,“现在,连岛海域有50%的面积是黄窝渔民的养殖区。”张立祥说。

黄窝村紫菜加工厂负责人张重阳介绍紫菜加工。 于从文 摄

  在黄窝村下的海边,我们走进连云港黄窝紫菜加工有限公司,因为现在不是紫菜的养殖期,车间没有运转,有七八个村民在院子里整理养殖紫菜用的网联。“紫菜养殖规模越扩大后,遇到丰收年份,产品不仅销售难,也常常遭遇压价,2016年,村投资600万元办起拥有两条生产线的紫菜加工厂,有了自己的加工厂,渔民养殖的紫菜不愁没有销路,村里每年还有100多万元的收入,还吸纳了二三十个富余劳动力,带动村民增收。”公司负责人张重阳说,现在,村里除了村集体这个紫菜加工厂,还有几个村民也办了紫菜加工厂,黄窝村民养殖的紫菜不用出村,就能加工成成品外销。

全国美丽乡村示范村黄窝村。 谷华 摄

  村集体有了收入,他们又投资100万元建码头为紫菜养殖户提供装卸服务,每年创收二三十万元,投资六七十万元建设5000平方米的船坞供渔民修理船舶,年收入15万元,建设海鲜一条街发展商业。“2019年,村集收入达到50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35000元,黄窝村真正走上了小康路。”张立祥说。

从山上俯瞰黄窝村。黄窝村供图

  村里兴旺了,渔民有奔头。越来越多黄窝年轻人回到村里就业创业。今年37岁的黄窝村党支部副书记张立扬,学校毕业后在外面实习一年,看到家乡紫菜养殖前景好,2006年回到村里养紫菜,现在,他的紫菜养殖面积有800亩。“这几年,回村发展的年轻人很多,还有父母养紫菜的、办加工厂的,孩子学校毕业后回来子承父业。”张立扬指着山腰一座座农民新居说,“这里环境比城里好,挣钱也不比城里少,谁不乐意回来呢。”

  紫菜养殖终有饱和时,在紫菜养殖、加工如火如荼之际,黄窝村把目光从海洋转移到陆地。他们借助优美宜人的临海环境,发展乡村旅游。目前,已投入1000万元,建设环山游道、景观大门、观景台、休闲茶楼、修缮民居、游客中心、生态停车场等。最近,他们请来江苏海洋大学的专家前来为黄窝村做产业规划,张立祥说,今后,黄窝还要发展紫菜精加工、建紫菜文化展示中心、海边美食中心,实现“山上有玩的,山下有吃的,山腰有住的”目标,真正把黄窝建成生态宜居、生活富裕、乡风文明、令人向往的现代化海滨风情小镇,让乡亲们的生活更上一层楼。

  结束采访时,桥下广场墙上一块“黄窝地名传说”的宣传牌引起记者的注意,关于“黄窝”地名的来历,有“凰窝”说“皇窝”说等等,寄托了人们对黄窝村的美好愿望,不过,记者想,要把家乡“黄沙窝”变成“黄金窝”,最主要的是要靠黄窝人的勤劳和智慧,要靠不断的创造和不断的奋斗。

分享到:

上一篇:郎酒集团董事长汪俊林谈后疫情时代中国白酒再出发
下一篇:推进绿色防控 促进节本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