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17 09:24 浏览量:26298 来源:中国食品报网
本报记者 章 玉
方山县马坊镇位于山西省西部山脉深处山区,遍布土石与沟壑。由于缺乏能够有效带动当地经济稳定增长的产业,经济十分落后。马坊镇31个行政村中有27个是贫困村,脱贫任务十分艰巨。
自2010年起,山西汾酒集团正式对马坊镇进行扶贫帮困,依托自身白酒酿造产业优势,以特有的原粮生产产业作为扶贫工程切入点。此外,汾酒还投入1300多万元为马坊镇新建、修缮村级组织阵地以及村内重要街道和活动广场,增添医疗设备,并帮助当地发展特色种植业、养殖业,构建起产业精准扶贫的新模式,描绘出“企地双赢”的画卷。
构建原粮扶贫种植基地模式
贫困群众既是脱贫攻坚的对象,也是脱贫致富的主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作为粮食需求大户,汾酒自2015年起对山西省级贫困县沁县进行对口扶贫,选择了在该县建立高粱种植基地,以原粮生产产业作为扶贫工程的切入点。
沁县境内有黄河支流沁河,水资源丰富,仅水库就有18座,灌溉着万亩良田,也因此被称为“山西水城”。沁县共有18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13.7万,没有工业污染,是首批入选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名单的市、县之一,具备种出好粮食的自然生态条件。
2017年,汾酒投入3000万元用于沁县汾酒高粱种植项目,目前种植面积已由最初的5000亩发展到60000余亩,未来3年还将进一步扩展至10万亩。每年秋收时节,一片片金黄的高粱地为当地农民带来了金色的希望。收下来的粮食被运到汾酒厂,作为绿色酿酒原料进入酿造车间。
为保证农民种粮积极性,汾酒还以优质价格收购酿酒高粱,有效提升了当地农民的收入。2014年至2019年,汾酒累计投入2亿余元,带动沁县1164户贫困户从事高粱种植,惠及沁县及周边县共13个乡镇、267个村、农户14000余户,其中贫困户1257户,当年每亩增收515元。此外,汾酒还免费为贫困户提供种子、化肥,切实降低农民生产支出。
实施农村产业精准扶贫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石,是新时代解决好“三农”问题的重要保障。汾酒发展的沁县汾酒原粮扶贫种植基地模式、理论创新和实践经验,对于当前构建新型经济视角下农村产业精准扶贫发展新模式,具有十分显著的优点和借鉴意义。
在2019年汾酒扶贫工作专题会议上,汾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秋喜在安排下一阶段的帮扶工作时特别强调:“2020年脱贫攻坚已经进入决战决胜、全面收官的关键阶段,各二级党组织要强化2020年交总账意识,充分认识开展驻村帮扶及结对帮扶工作的重要意义,以钉钉子精神全力以赴脱贫攻坚。”他同时提出3点要求:准确把握形势任务,切实增强决战决胜的使命担当和行动自觉;聚焦重点任务,切实提高驻村帮扶和结对帮扶工作的精准度和实效性;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担当,为驻村帮扶和结对帮扶工作提供坚实基础和坚强后盾。
强化帮扶村脱贫内生动力
2015年,汾酒派出5名“第一书记”,分别进驻方山县马坊镇5个贫困村,后又增派12名工作队员驻村进行精准帮扶,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实施特色产业扶贫工程等各项惠民项目,强化帮扶村的致富内生动力。
2015年8月,陷志鹏从汾酒打假办前往马坊镇树林则村担任“第一书记”,主要工作内容为抓党建促扶贫、助力发展产业扶贫、壮大村集体经济。当时,树林则村有22名党员,年龄普遍偏大。由于当地经济结构单一,除种植养殖外只能外出务工。陷志鹏首先想到的是发展年轻党员,发挥他们的带头作用。
陷志鹏还瞄准附近的养殖公司,鼓励村里发展生猪养殖,并用汾酒集团和政府拨付的共计67万元扶助资金,在村里建成了第一座500头规模的养猪场。目前,养殖场已给村里带来12万元收益,并带动了村民就业,相关收入则用来给村里的贫困户分红。凭借一系列帮扶举措,树林则村112户、305人在2017年底实现全部脱贫。
2016年12月,汾酒在派驻“第一书记”基础上成立新一届扶贫工作队,进一步强化精准扶贫、精准帮扶意识,从帮扶乡镇转变为帮扶贫困村。在马坊镇的马坊、树林则、西沟、赤街和赤街会5个贫困村,汾酒先后选派40余人组建了5个驻村工作队,全脱产驻村开展帮扶工作;共派出193名党员干部,对定点帮扶的5个贫困村964户、4632人贫困人口实现了结对帮扶全覆盖。2018年底,这5个村全部如期脱贫摘帽,定点帮扶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2017年,汾酒扶贫工作队利用公司帮扶资金,在马坊村投入60万元安装下水工程,在赤街村投入20万元建设村文化活动广场,在西沟村投入20万元进行街巷道提质改造,在赤街会村投入资金20.08万元,购买了能繁母牛18头,支持有意愿养殖但苦于没有启动资金的贫困户承包养殖。现在,能繁母牛已发展成33头,年收益达8万余元。公共环境的改善也是乡村脱贫奔小康的一个重要方面,汾酒积极投入改善帮扶村的基础设施,帮助马坊镇村民们修建了卫生室、活动广场、公厕、河坝等,为后期产业发展及提升村民生活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
与此同时,汾酒扶贫队还引领当地贫困户发展西葫芦、甜玉米、高粱、“青薯6号”优质马铃薯等种植业,以贷款、投资等方式帮助贫困户发展肉猪、能繁母牛养殖业,投资建立服装厂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并通过普及惠农政策等方式,让村民享受政策红利,实现了具有延续性的产业惠农模式。
几年下来,汾酒定点帮扶的5个村现已全部脱贫摘帽,驻村“第一书记”的两个任期已经结束,但汾酒派驻的5名“第一书记”并没有回到原来的岗位,而是继续留在村里。他们大多已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家人这些年照顾孩子非常累,孩子们也希望父亲能陪伴左右,但为保持帮扶工作的连续性,他们都毫不犹豫地接任了第三个任期。“不获全胜,绝不收兵”,这是汾酒5名“第一书记”的共同心声。
上一篇:北京:百姓“菜篮子”“果盘子”稳得住
下一篇:全球疫情下食品进口商的自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