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食品行业门户网站,宣传食品安全发展,服务品牌创建品牌传播。食品行业影响力融媒体整合传播推广平台。
服务消费经济 诚邀各大品牌合作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食品网 > 要闻 > 正文

正确认识保健食品“三步曲”

2020-04-08 09:53   浏览量:29865     来源:中国食品报网

  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秘书长 吕燕妮

       保健食品是什么?

       说起保健食品,很多老百姓第一反应是:骗人的!净忽悠!

  那保健食品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老百姓对保健食品会有如此印象呢?这要从保健食品的历史沿革说起。

  改革开放以后,老百姓解决了吃饱的问题,就开始琢磨怎么吃得更好的问题,何况我国历史上素来有保健养生的理念,常吃药膳、补品等饮食可以强身健体的观念深人心,于是一些使用中药材成分制成的产品应运而生,一些厂家用某些中药材配合其他食品成分,制成药品常用的剂型,大肆推广。1987年,原国家卫生部出台《禁止食品加药卫生管理办法》和《中药保健药品的管理规定》,明确“特殊营养食品”“传统加药食品”以及“中药保健药品”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审批,可宣称“治疗、辅助治疗”,此时的产品普遍称为“保健食品,”或“保健药品”,当时市面上热卖的有“中华鳖精”“脑黄金”等。这些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有的添加药品,有的添加非食用物质,有的夸大宣传,甚至虚假宣传包治百病。这个阶段,是根据原料中含有的各类营养素和功效成分的功能来推断产品的保健功能,没有经过科学试验来验证的市场野蛮扩增阶段。

  1995年,《食品卫生法》颁布,规定了国家对保健食品实行上市前的注册管理制度。1996年,《保健食品管理办法》实施后,明确了保健食品需按照食品类别管理,不以治疗为目的,不准宣传治疗功效;并开始对保健食品实行注册许可和生产许可管理,在中药序列中取消并停止审批中药保健药品。从2000年开始进行市场整顿,经质量抽查大量产品合格率较低,舆论哗然,中药保健药品被要求于2003年底前退市,保健食品,跌下神坛。《保健食品标识规定》《保健食品功能学评价程序和检验方法》《保健(功能)食品通用标准(GB 167401997)》《保健食品良好生产规范(GMP)(GB174051998)》《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陆续出台,初步建立了保健食品注册审评、GMP生产管理、生产许可、原料名单分类管理、功能声称管理、检验管理和标识管理制度。截至2003年,原卫生部共批准保健食品5100余个,保健食品管理体制初步建立。

  2003年后,保健食品注册审评职能由原卫生部划转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5年《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保健食品广告审查暂行规定》《禁止传销条例》出台,明确对保健食品申请与审批等工作的具体规定,并开始对保健食品广告内容的规范性进行审查。2009年,《食品安全法》颁布,明确我国开始实施食品生产经营许可制度,对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实行严格监管。这一时期,保健食品管理逐步规范,产品上市需经过人体或动物实验验证,证明具有某项声称保健功能方可;产品申报热情高涨,数量逐年增多,大量营养素补充剂产品进入我国市场,市场开始复兴并快速增长,截至2015年底,保健食品迅速增长到1.6万余个,保健食品生产企业2500 多家,产值超过3000亿元。

  2015年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将保健食品纳入特殊食品进行严格管理。2016年《保健食品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出台,开始实行注册与备案分类管理制度、原料目录及保健功能目录管理制度,规定保健食品广告应当经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查批准等。我国保健食品监管历经近30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包括原料与功能声称管理、产品注册审评、生产经营许可、GMP审查等在内的一整套上市前、后监管制度体系,产品上市不仅需要人体或动物实验证明产品具有某种具体调节保健功能,还需要说明具有该项功能的保健功能因子的结构、含量、作用机制以及在产品中的稳定性。通过注册审批的产品的科学性和功效性得到了有效保证,保健食品进入了规范科学发展新时期。截至2019年底,我国已有保健食品批准文号1.7万余个,生产企业3000多家,产值超过4000亿元。

       保健食品有什么用?

  如果继续对老百姓说保健食品是国家正规科学评价审批的、具有保健功能的食品,有助于保障人的健康。对方的第二反应肯定是:说得这么好,到底有没有用啊?

  正确理解保健食品的作用,明晰它既区别于普通食品、又区别于药品的认知,是保健食品规范发展的关键基础。

  现行法规框架下的保健食品主要分为两类:营养素补充剂和声称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营养素补充剂主要包括维生素、矿物质类,均衡、充分的营养供给是健康所必需,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机能的物质基础,这类保健食品主要是为了补充人体因从饮食摄入营养不够、导致营养不均衡而发挥作用的,可以改善人体机能。而具有特定功能的保健食品,目前可声称的保健功能主要有27种,包括增强免疫力、辅助降血脂、辅助降血糖、抗氧化、辅助改善记忆、缓解视疲劳等。

  声称具有这些功能的保健食品均是按照原国家卫生部2003年发布的《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进行了科学的评价、人体或动物实验后,再经监管部门进行严格的技术评价、行政审批,获得批准注册的保健食品文号和“小蓝帽”标识方可上市销售,否则就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规定进行相应的处罚。2019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保健食品原料目录与保健功能目录管理办法》,将对特定保健功能实施动态管理,鼓励个人、企业、科研机构和社会团体参与功能和原料的研发创新工作,严格评价程序和纳入标准,为将来更多新保健食品功能的提出奠定了法规框架。

       保健食品怎么用?

  2018年底发生的权健事件,反映了普通民众对保健食品认知和使用的一个最大的误区:保健食品能治病。因为有这个误区,造成了不少人因为吃了保健食品而不吃治病相应的药,导致疾病治疗被延误,反而影响健康甚至丧命。

  且不说这个误区是在不法商家的极力诱导和劝说下形成的,还是群众对科学饮食用药认知不足,都说明现在我们对公众健康知识教育存在很大不足。公众在选购保健食品时,应该牢记以下几点:

  购买正规经过国家有关部门审批的,有保健食品批准文号(包括国食健注、国食健字、卫食健字、卫食健进字、卫进食健字等)和“小蓝帽”标识的正规产品。

  营养素补充剂类保健食品并非吃得越多越好,人体的正常机能运转需要的是营养素均衡,过多的营养素会造成机体代谢异常,损害健康。我们要根据自身的情况摄入适宜种类、用量的营养素补充剂。

  保健食品不是药品,尤其声称特定功能的保健食品,如声称辅助降血脂、辅助降血糖、辅助降血压的保健食品,并不能代替药物,有的人吃了感觉能预防疾病,有的人吃了疾病照样找上门,不同体质的人群对保健食品的功效感受不一,这跟不同产品针对不同人的作用机制有关。另外,药物是用来治病的,保健食品却是用来预防得病的,长期食用不会对人体带来副作用,但药物却不能随便吃,大部分药物也都伴有副作用。

  保健食品一般是长期食用才能达到保健的目的,不能期望所谓的“速效”“疗效”,宣称这类效果的产品往往是非法添加了违禁成分的不正规产品,长期服用会对人体造成严重的不良反应。

  到正规合法的店铺购买。注意识别非法销售者的一些常见套路,例如夸大宣传保健食品“治疗疾病”,又如当前新冠疫情肆虐之时,宣传保健食品可以抗病毒、治新冠肺炎,从而达到诱购、骗购的目的。

  作为具有悠久保健养生历史的大国,老百姓对保健食品的需求不断增长,但在日常养生及选购保健食品时,需要树立科学的营养观、健康观,牢记保健食品是食品不是药品,才能正确使用保健食品,正确保健养生,助力健康。

 

分享到:

上一篇:让科普教育 推动保健食品业健康发展
下一篇:包容监管 柔性执法 兰溪出台浙江首个减轻处罚幅度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