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27 14:32 浏览量:28724 来源:中国食品报网
新冠肺炎疫情自2020年初暴发以来,目前已持续蔓延并影响至全球多个国家。在举国抗击疫情时期,人们在关注民生保障及人身健康的同时,更加重视疫情对中国经济运行带来的显著影响。从宏观角度而言,对投资、消费、出口都会带来明显冲击,从国内零售行业来看,受到冲击不可避免,不少企业面临运营及财务等各种挑战。近期,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携手德勤财务咨询对目前零售企业的运营及资金状况开展调研,日前发布《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零售行业财务及运营影响调研报告及行业趋势展望》,多维度分析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影响下,零售企业面临的运营及资金状况,对零售企业当下应对措施作出梳理并提供专业支持,强化货源保障、物流时效、数字化转型布局规划。数字生态化建设、多业态融合体系、多元化发展均被大部分企业列为未来发展计划。部分参与调查企业认为,加快发展小规模精品超市,以更好地满足顾客生活需求会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疫情对零售业客源整体影响不一
面对疫情,绝大部分被调研企业均表示客源受到不同程度影响,超过90%的调研对象客源受到影响,其中更有37%的调研对象认为疫情导致其客源降低超过50%。
本次参与调研的企业来自全国15个不同省份及主要城市,其中,来自广东省、山东省及北京市三地的企业数量位居前三。本次调研对象业态涵盖超市、便利店、购物中心、专业店等,年销售额以超过10亿元的中大型企业为主。
在调研对象业态及规模覆盖范围方面,本次调研覆盖了包括超市、便利店、多业态综合购物中心、专业店及线上商城等各类商业模式的企业。其中超市业态参与调研占比最大,约占34%,其次为连锁便利店,约占20%。
参与本次调研的企业,主要为中大型零售企业,其中近八成年销售额超过人民币10亿元,年销售额超过人民币50亿元的约占比39%,年销售额在人民币10到50亿之间的企业约占比37%;超市年销售额在50亿元以上的占比约50%,另有29%年销售额在10亿—50亿元之间业态购物中心年销售额均超过10亿元,其中40%达50亿元以上。线上商城年销售额大多为人民币10亿—50亿元之间便利店及专业店规模差异较大,涵盖各类年销售额分布区间。
由于疫情影响,民众居家隔离,尽量减少不必要外出,加上对于购物中心、商场等密闭空间的传染风险的担忧,多业态购物中心客源受到的负面影响最大,约60%多业态购物中心表示客源降低超过50%,购物中心当中的商店、餐饮、娱乐店铺均受到巨大影响。
根据问卷调研反馈结果,虽然超市及便利店的客源主要来自民众对于日用生活必需品的采购需求,但由于疫情之下民众对于人员聚集场所的担忧,导致个人采购物资频次减少,同时采购需求受到线上购物的分流,导致超市及便利店客源亦受到相当大的影响。
对于超市零售企业来说,一方面要做到合理管理好食品库存,保证供应链,注意超市的食品安全和日常消杀工作,做好抗战疫情的后备力量。
更重要的是发展线上到家业务,大的企业建立自身线上业务体系,中小企业则可与第三方平台机构合作构建线上下单及配送体系,满足民众网上购买生鲜生活必需品的需求,维持客源稳定。
调研结果显示,本次疫情对线上商城的客源影响最小,近三分之二线上商城客源未受到影响,对于提供送货上门等线上到家服务电商来说,反而订单暴增。
一季度企业收入下滑成定局
疫情对零售业一季度收入整体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报告显示,由于客源受到影响,约59%调研对象预计一季度企业收入下滑。
尽管93%的调研对象认为客源会受疫情影响下降,但一定比例的调研对象对于2020年一季度的收入预测尚有一定信心,其中约41%的调研对象预计一季度收入较往年同期相比持平甚至有所增长。
对于调研中反馈客源受到最大影响的多业态购物中心,所有调研对象均对一季度收入持悲观态度,仅有约20%的调研对象预计一季度收入基本持平,其余80%均预计收入会下降,当中有40%预计下滑在30%—50%之间,还有20%认为下滑会超过50%。
对于超市,虽然调研对象普遍认为客源受到影响,但有65%的调研对象预计收入持平甚至增长。主要原因是民众餐饮及日常生活用品需求仍然旺盛,疫情虽然导致个人采购物资频次减少,但是采购的单次数量增加,而且大型超市也纷纷开展线上下单送货到家服务,因此对超市实体零售企业的收入影响并不非常大。
对于便利店来说,约25%的调研对象预计一季度收入保持增长,50%预计一季度收入跌幅在30%以内。便利店与超市都属于生活保障类的零售业态,疫情期间,便利店行业整体的经营状况肯定有所下降。特殊时期,民众减少出门,尤其是开在商圈、高校附近的门店,以前都是高销店,但由于企业延迟复工或让员工在家办公、学生延迟开学,都会影响便利店的人流,收入也自然变少。但对于居民社区周边便利店,在疫情期间却可能更有优势,疫情期间人们减少外出,活动范围缩小至社区,而社区便利店是典型的少人化零售业态,逐渐成为集中的物品销售点,其商业价值也将开始凸显。
对于线上商城,与客源影响调研结果相对一致,疫情对其一季度收入预计影响较小。调研对象主要受到物流运输、销售及服务人员未到岗、营业场所关闭、客户需求下降等因素影响,导致销售收入下降,针对企业销售下降,本次通过调研进一步分析最主要导致销售下降的影响因素。
物流运输成影响销售关键因素
根据调研结果显示,作为调研对象的零售行业企业销售受影响的最主要原因并不全是因为客户需求下降,物流运输、销售人员无法全部到岗、营业场所关闭和客户需求下降在调研结果中排在前4位:物流运输对于超市和百货影响较大,超过85%的超市和百货调研对象认为物流运输是对销售带来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对于超市而言,虽然个人采购物资频次减少,但是采购的单次数量增加,因此需求端并不是其最主要的挑战因素。部分品类备货不足、物流配送困难和线上订单配送人力不足,才是超市类零售商遇到的三大主要挑战。从疫情短期而言,报告建议,可考虑跨行业库存共享,通过跨行业合作可以协助其他行业消耗部分库存,缓解采购问题,如餐饮业囤积的大量食材面临无法消耗的问题,可以通过与其合作,即解决其库存问题,又解决部分商品供应问题。但从长期而言,只有保证和强化供应链布局规划,在货源保障、物流时效、通过数字化转型等方面全面提升上中下游综合能力,大型超市才能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
除上述原因外,生产商未完全复工导致商品采购价格上升及超市外租区域大部分关闭等均对销售造成负面影响。
企业改善现金流计划规避风险
资金短缺风险不断加大,约26%的调研对象企业预计,受疫情影响企业已经或将于3个月内出现资金短缺情况,另外约26%调研对象企业预计在12个月内会出现资金短缺。
约一半的调研对象企业表示,未来12个月内预期将面临资金入不敷出的风险,其中超过20%的企业已经出现或预计在3个月将出现现金流缺口;剩余约一半的调研对象表示在未来12个月内无资金缺口风险。
根据调研,企业资金压力主要来自于人工成本支出、租金支出及支付供应商款项。
面对资金短缺,调研对象主要计划采取的现金流改善措施包括争取现有贷款优惠、降本、新增融资、改善营运资金等。约40%的调研对象企业希望采取减员降薪等降低成本费用的措施来缓解压力,但减员降薪等也需要符合劳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必要时需要咨询专业律师团队意见,确保合法合规,降低风险。
约30%的调研对象希望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可获得新增融资,包括短期过桥贷款,以解决疫情下短期流动性问题。27%的调研对象希望通过改善付款周期节约现金流,以缓解资金短缺的困境。除延长付款时间外,企业还可以通过一系列措施管理自己的营运资金及现金。
22%的调查对象寄希望于企业资本金支持。20%的企业考虑处置非核心资产以改善现金流紧张的现状。当企业经营遇到困境,识别企业当中表现不佳的业务和非核心资产,通过出售这些业务或资产,一方面降低特殊期间的潜在亏损及出血点,同时回笼资金,使管理层更好地掌握和利用公司资源,集中力量维持公司主业经营。
超过6成参与调研的企业表示在未来12个月中预计将会有额外融资的需求,其中大部分为大额融资需求,29%的企业所需额外融资额在1亿—5亿(不含1亿)之间,仅有不到二成的企业表示额外融资的需求在5,000万以下。
报告建议,仅依赖传统融资渠道和政策优惠难以保证能够在同一期间内满足各企业的要求,各企业也需要根据自身现金流情况、业务特点制定相应的运营管理措施,主动积极寻求融资渠道。
加速落地全渠道战略
针对疫情影响,如何最大限度降低对关键部门的负面影响,尽快恢复正常运作?主业人士给出如下建议和方式。
一是针对物流部门受到的影响,应合理预计配送需求和时间成本,与上游供货商及下游客户及时充分沟通,尽力降低非常时期物流环节阻滞对整个服务流程的负面影响。
二是针对采购部门受到的影响,应合理评估供需情况,一方面避免盲目囤积,另一方面对于紧缺物资,应积极协调已展开合作的上游供应商,并广泛发布采购需求,审慎寻求新货源。
三是针对公司高管受到的影响同样值得引起关注,公司可以聘请首席重组官、临时首席财务官或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组成的小型高级别团队,协助高管渡过危机时期。
通过本次调研结果来看,受疫情影响,大部分企业均对未来发展计划有调整的计划。本次疫情让更多零售企业意识到线上业务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绝大多数参与调查的企业对未来发展计划包括了发展线上销售渠道,加快线上线下整合。
此外,数字生态化建设、多业态融合体系、多元化发展均被大部分企业列为未来发展计划。部分参与调查企业认为,加快发展小规模精品超市,以更好地满足顾客生活需求会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业内人士表示,本次疫情将使中国零售行业短期承压,但长期来看,此次疫情为行业转型带来了契机。疫情加速消费者对于线上的依赖而加快转型。
发展线上销售渠道,加快线上线下整合,加快新零售布局步伐,加速落地“全渠道战略”。随着“无接触”等新消费需求的出现,依托零售技术开展的“云消费”将成为零售行业的新常态,而零售行业的运营、销售和供应链模式也将进一步向数字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