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食品行业门户网站,宣传食品安全发展,服务品牌创建品牌传播。食品行业影响力融媒体整合传播推广平台。
服务消费经济 诚邀各大品牌合作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食品网 > 访谈 > 正文

陈君石:目前尚无证据表明新冠病毒可通过食物传播

2020-03-26 10:09   浏览量:10672     来源:中国食品报网

  本报讯 (记者罗晨  袁国凤)3月24日,针对“新冠肺炎与食品安全”,沃尔玛食品安全协作中心“食品安全新动向”系列讲座活动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总顾问陈君石,就新冠病毒是否会通过食品传播、新冠肺炎与野生动物的关系等话题与行业人士分享相关知识与建议,解读各国政府权威机构意见,解答新冠疫情下与食品安全相关的疑惑,帮助公众科学抗疫、建立良好的食品卫生安全习惯。

  不通过食物传染,勤洗手是预防关键

  陈君石介绍,2月21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新冠肺炎疫情报告》,对新冠病毒通过食品传播的可能性给出了官方意见及针对性建议。《报告》认为,尽管有人担心新冠病毒通过食物传播,尤其是生的动物性食物,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这方面的证据能够对这一观点给予确定。各国食品安全官方机构正紧密合作,密切关注并搜集相关信息加以评估。根据对以往冠状病毒的研究,如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ARS)和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冠状病毒并不通过食物或者食品包装传播。主要原因是,即便在食品或食品包装表面有新冠病毒,其量也不会多,存活时间也不会长,不足以导致人体患病。截至目前,包括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美国疾控中心(CDC)、加拿大政府网、欧盟疾控中心(ECDC)、澳新食品标准局(FSANZ)、爱尔兰食品安全局(FSAI)等在内的多国权威机构支持了这一结论。

  《报告》介绍,冠状病毒的特点是不耐热,但在低温条件下容易存活,因此,一般的烹饪手段(70℃以上)足以杀死病毒,对于全球消费者来说,保持卫生和正确的食品安全操作可以避免通过食物接触到冠状病毒。基于此,WHO提出的“食品安全五要点”———保持清洁、生熟分开、烧熟煮透、保持安全温度、清洁的水和食材是居家生活应当随时关注并做到的。陈君石强调,生的动物性食物,包括肉、奶和内脏等,存在沾染冠状病毒的可能,因此居家生活要需要注意生熟分开,避免食用生的或半生的动物性食品。

  此外,目前尚没有证据证明新冠病毒可通过消化道传播,也不属于食源性病毒。那么,针对转接提出的“粪口传播”证据,新冠病毒会不会通过消化道感染人体呢?陈君石认为,尽管不能排除粪口传染,但可能性较小。他解释说,已有新闻报道称,在小鼠和猴动物模型实验中,研究人员用含有新冠病毒的食物喂食这两种动物,并没有引起发病。

  那么,对个人来说,如何做好个人及家庭卫生,尽可能避免接触到新冠病毒呢?陈君石表示,勤洗手是最有效的方法。根据SARS和MERS积累的经验,最常用的清洁消毒措施可以杀死冠状病毒,没有证据表明新冠病毒有任何不同。这也意味着,接触食物或食物包装的表面后洗手就可以阻断潜在的病毒传播。勤洗手不仅是预防新冠病毒,更是预防所有生物性污染的有效措施。与此同时,不提倡个人或者企业对食品包装进行大规模消毒,一是没有必要,二是容易引发新的污染问题。

  疫情改变行业,带来机遇与挑战

  谈到新冠病毒给食品行业带来的改变,陈君石认为,首先是让人类重新审视了自己与自然的关系。曾经,中国一部分地区有食用野生动物的传统,此次疫情让人们意识到这可能引发的危害,中国也正式确立了全面禁食野生动物的制度。事实上,非法野生动物交易由于避开了监管环节,存在巨大风险,野生动物不仅可能带有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食源性病毒,还可能带有SARS病毒及新冠病毒等,一旦感染人体,后果严重。

  其次,此次疫情干扰了正常的社会经济活动,给食品生产、加工、流通都带来影响,尤其餐饮行业;促进了消费者对食安的认识和要求提升,使得零售、加工、餐饮等行业卫生和消毒的需求升级,增加了隐性成本。这些改变一方面直接导致一部分扛不过去的小品牌、小企业倒闭,尽管从整个行业来看,“大浪淘沙”并不是坏事,却给个体和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挑战;另一方面某些食品品类的需求得以增加,如冷冻食品、方便食品、调节免疫类食品等,对于这些细分领域来说,疫情后将迎来新的机遇。

  面对疫情期间的居家隔离与生活秩序逐步恢复,陈君石建议,面对疫情,消费者首先无需惊慌,病毒不会通过食品及包装传播,但做好食品卫生依然是必要的,这不仅是针对此次肺炎疫情,也是针对疫情结束后的日常生活;其次,全国的食品供应有保障,消费者无须囤积过多食品,仍处于疫情管控地区的消费者也没有必要每天采买生活物资。“自己在家做饭的主要问题是膳食结构不合理,果蔬摄入少,其他营养素容易摄入过量;此外经常点外卖的家庭容易油盐摄入过量。更需要注意的是,居家隔离期间如果活动减少,摄入能量应相应降低,避免因活动减少造成体重增加,做到‘吃动平衡’。”陈君石建议,原则上应当是“消耗多少能量,摄入多少能量”,而不是反过来。

分享到:

上一篇:2 月份全国生猪生产形势继续向好
下一篇:后疫情时代: 提升营养素养,打造健康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