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31 09:38 浏览量:27579 来源:中国食品报网
本报讯 (记者罗晨)7月26日,国家绿肥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工研究室在京召开2018年绿肥产业发展研讨会。国家绿肥产业体系首席科学家及来自全国多个省市自治区的各岗站专家、功能性产品开发岗位科学家依托单位——中国农业大学的相关领导、国家燕麦荞麦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以及《中国食品报》等新闻媒体记者近50人参加了会议。
我国有种植绿肥的悠久历史,积累了大量绿肥生产经验、技术和理论。自2008年国家启动绿肥行业专项、开始实施绿肥补贴试点以来,特别是2017年把绿肥纳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后,针对主要农区绿肥应用的研究、集成、推广等工作开始系统进行。通过继承与发扬,已经在稻田绿肥-稻秆联合还田、华北地区冬绿肥创新与应用、西北地区玉米/油葵前期复种绿肥以及绿肥田间生产主要环节机械化、基于绿肥的主作物肥料减施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南方稻田、西北旱区、西南旱地、华北地区等主要农区均基本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绿肥生产利用技术模式,支撑了各地绿肥生产。2017年,我国绿肥作物种植面积约6100多万亩,其中农田近5100万亩、果园约1000万亩。
然而,当前我国绿肥发展仍然存在较多瓶颈,技术上主要表现为绿肥优良品种不多、机械化生产水平不高、绿肥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落后、绿肥产草量下降、绿肥产品附加值不高;外部环境上,绿肥生产促进与保障机制缺乏、绿肥种业支撑能力低下,成为制约绿肥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召集全国业内专家共同研讨绿肥行业发展问题与对策就非常必要。
研讨会上,与会专家结合各自工作情况对加工研究室今后工作展开深入研讨,认为应在以下方面加强工作:继续建立完善大宗绿肥不同生长期的营养和加工特性数据库,以此指导各实验站绿肥品种选育工作;开展箭筈豌豆、紫云英、二月兰、红萍等绿肥加工产品研究,获得一批新产品、储备一批新技术;立足各实验站开展绿肥综合利用工作,围绕绿肥体系形成肥用、观赏、蜜源、食品加工、饲料加工的多产业链条。
绿肥产业体系首席科学家曹卫东研究员介绍,绿肥产业技术体系是“十三五”仅有的4个新增体系之一,该体系在种植业结构调整、农业面源污染削减、农田生态改善、耕地用养结合、绿色农业和乡村振兴等战略任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加工研究室在绿肥深加工产品落地、产业链延伸、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着更为举足轻重的作用。他表示,希望加工研究室继续加强团队协作、潜心基层、找准定位、多出优质产品,为推动乡村振兴和健康中国战略贡献力量。
中国食品报社副社长、总编辑李振中作为媒体代表在参加会议时谈到,发展绿色生态农业、从源头保障农产品安全、保障人们群众舌尖上安全是当下热点。但是作为绿色农业基础保障之一的绿肥,其生态价值和生态功能并没有被社会广泛认知,农户种植绿肥积极性不高,国家对于绿肥生产的政策导向处于零散、应急、不系统状态,绿肥产业可持续性不强。未来,各部门应该积极跟踪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各项行动,研究以推动绿肥种植为基础的“绿色兴农、质量兴农”的运行机制和行动方案。《中国食品报》作为植根于中国食品行业35年的专业媒体,将发挥专业媒体力量,为国家支持绿肥产业发展、为绿肥生产加工使用的知识普及提供好的对策建议,共同呼吁国家和社会加大对此行业的科普宣传,并希望国家绿肥产业体系能够联合中国食品报社等专业媒体积极挖掘典型素材、开展新闻报道,助力我国农产品食品安全及绿色农业的发展。
上一篇:网络谣言近半坑害食品 辟谣须抢速度有力度
下一篇:北京拟立法规定摊贩禁售冷荤凉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