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18 10:30 浏览量:28080 来源:中国食品报网
据国家卫健委官网消息,截至2月16日24时,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2048例,新增疑似病例1563例。当日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28179人,重症病例减少628例。
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对我国经济总体运行和各行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春季是农业生产一年中最关键的季节,在疫情影响下,有机农业企业在农资、人员、物流、销售等多方面受到制约甚至停滞,亟待寻找出路,破解难题。
疫情对有机农业的影响
受疫情影响,部分企业生产资料无法如期到位,打乱了生产计划。如河北张家口野菜夫人生态农场与其他单位保持有合作育苗关系。受疫情影响,这样的关系无法如期开展,只能暂缓实施。由此导致采收期延后,根据经验推断,将错过最佳销售时机。云南大理天下式商贸公司的有机生产示范基地,计划春节后采购大批苗木,因物流阻断也无法如期实施,若疫情持续,错过最佳栽种季节,今年的生产计划将不得不调整。
全民抗击疫情,也涉及所有农村地区。而有机农业基地在乡村,有机农业的生产者也在农村。面临严峻的疫情形势,农场管理工作的重点为防疫。山东烟台碧山生态农场负责人认为,这势必造成农场生产错过最佳农时,也影响正常宣传、推广、销售工作无法正常开展。
疫情下,农场销售陷入停顿。北京兴寿、上庄部分有机农场/农户因缺乏物流资源,原合作物流企业中断服务,一时无法复工,而多数有机农企主要通过会员线上网购,进行配送销售。由此被迫延后采收期,产品品质受到影响,甚至无法销售。如果是草莓果品,虽然可加工为草莓酱,但临时启用加工方案,难以保证品质,且面临生产资质、消费者接受度等多方面制约,造成生产资源浪费。
大部分企业因合作物流无法如期复工,临时改用顺丰、京东等高成本物流,导致经营成本增加,挤占企业利润空间。而近年来有机企业生产成本已经在提高,快递成本叠加,将增加企业负担,这对有机产品运营能力和提升市场竞争力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员工因春节回家无法如期返岗,有机农场人力资源严重不足,导致生产经营工作进程源流缩减。另一方面,当地招募短工也很难实现。开春时节,有机农业生产企业堆肥、育苗、剪枝等农事活动多,用工量大,上述生产环节活动只能延后或缓慢推进,从而对有机农产品产量和品质造成不利后果。
各地农产品集市无法进行正常的线下销售,影响产品生产与企业效益。
养殖企业无法正常生产,有机产品加工企业无法正常开工。这方面的影响已经存在,目前主要体现为减少销售,损失有大有小。随着行政事业部门恢复正常运转,问题将得到解决。
专营有机产品销售商经营长周期有机产品影响较小,生鲜有机产品供求已经出现供货不及时、批量缩减、成本提高等问题。
有机农业产业参与疫情防控的建议
面对疫情,有机农业企业需尽早进行调整应对。
调整种植养殖资源的时空配置。广泛联系农资供应方,保障所需农资尽早择机到位。条件允许时,可采取苗、雏、幼畜等的异地关联企业进行短期托管,以延时到位,临时应急。一旦疫情扭转,可在最短时间内调适,转入正常运行状态。
考虑到疫情持续延期的可能,建议根据主、客双方与人、财、物等资源变化态势,审慎调整本年度生产规划。如在品种、品类方面做出较大调整,尽早着手准备,在生产计划安排、市场运营方面做出2—3套应对方案。使企业在疫情冲击下保持相对稳定运营能力,努力做到进退自如。
针对物流对于有机农业企业影响较大,建议以产品销售为主要盈利来源的大部分有机生产企业,全面获取周边物流资源时空分布信息,熟悉不同物流公司的服务价格和服务品质,从中遴选不同类型2—3个物流合作方,保持业务联系,为本企业常态运转和危机管理安排多重保障。
结合当前新零售业发展大趋势,积极做好线上线下协同运作,把用户体验作为线下服务的主要内容,根据供应链和消费市场的时空布局,灵活调整线下活动的场所、频率和规模。在当前疫情短期无法缓解的形势下,将工作重点放在线上服务升级,着力完善线上产品结构、提升产品品质、扩充产品供给渠道和供给量,为在疫情中出门购物不便的消费者做好生活保障。同时,完善线上销售系统,提升用户体验,做好售前、售后服务。
积极推动供给端优化生产和管理,敦促生产者明确产品定位、优化产品结构、提升包装质量,对于存在客观需要的企业,为他们进行技术对接,帮其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协助生产者对接物流,完善线上订单管理,逐步与生产者形成线下体验与线上销售的协作共同体,紧密合作,实现共赢。
对于有实体店铺的有机产品销售企业,建议做好周边社区居民服务,积极联系社区管理机构,主动加入服务社区发展的支持单位,融入智慧城市建设网络。同时完善产品结构、品类,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增强客户黏性;结合地区发展态势和店铺区位优势做好中长期发展规划,适度增加经营项目,逐步向以服务有机生活为主题、线下体验与线上服务相结合的多元综合经营场所转变。
疫情对有机农业产业技术层面的启示
防疫是一项长期工作,微生物工程将成为未来有机农业建设的关键技术。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农业生产的长期规划,以促进农业系统健康可持续发展。
从生产销售模式看,需构建稳定的生产—加工销售系统,系统越完善,对外界的依赖就越小、越稳定。需要构建包括种植和养殖的、稳定的区域性有机农业闭链循环生态链,在全国兴建种养循环的有机生产基地,以生物有机肥工程、沼气工程等资源化手段重构生态循环链条。从而在保证有机农业生产投入品安全的同时,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还缓解了由于物资运输、生产环节断裂而造成的养殖场饲料补给危机,是一举多得的解决方案。
通过建立农民生产合作社及市民消费合作社,建立起基于农民合作社和市民社区农产品供销合作关系,减少中间环节,缓解市场压力的方式,构建起一种新型的、稳定的农产品营销途径。中国农业大学农业规划科学研究所全域有机农业研究院将在今后以构建有机农业生态循环产业链为基础,实现基于循环经济模式的长期防疫生态机制。
目前形势下,有机农业多以小型农场为实体运营,相对灵活,更有利于实现种养循环的有机生态链系统,是有机农业相比于常规农业发展的优势。
从微生物生态系统构建层面看,微生物广泛分布于土壤、空气、水源、人体中,与人类关系密切,根据其对人体的影响可分为有益微生物和有害微生物两大类。有研究表明,人类疾病中有50%是由病毒引起,但病毒侵入人体后是否致病,与病毒数量、毒力及人体免疫力等有关。由此可见,人类和微生物长期以来形成了共生系统,只有在人体免疫力较低的情况下,有害微生物入侵人体并占据优势生态位才会造成人类疾病。故如何为有益微生物提供良好的环境让其占据优势生态位抑制有害微生物,也就是环境中有害菌被有益菌控制,这种通过有益菌来管理有害菌的解决思路是比简单的化学消杀方式。
吉林云凤生态养猪农牧合作社通过种养小循环,自然界筛选功能微生物实现生物发酵床养猪,构建起土壤—植物—动物—微生物的健康生态大循环。
从废弃物资源化层面看,如何从健康土壤开始,通过健康的农田管理措施来构建土壤—植物—微生物—人体健康系统,是从源头、从问题本质出发的思考。我国是农耕大国,历来重视粪的利用,农谚语“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肥水不留外人田”均说明祖先对粪的重视。农村厕所的改造要结合肥水还田,这其中的关键一步就是需要有因地制宜的资源化技术,并结合有益功能微生物生态系统——农用酵素。粪污资源化技术和农用酵素的结合不仅将粪水有效发酵后的养分回归还田,还可通过发酵杀灭病菌。
因此,构建以微生物工程支撑的种养循环生态系统,应作为未来有机农业生产技术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年之计在于春,农时不等人。对于充分应用天气地力以及生态系统协同运作的有机农业,精准掌握与充分利用农时十分关键,有机农业产业尤其是中小规模有机企业,会在疫情中受到更大冲击。
应从人员、资金、资源的数量和结构变化的新形势出发,对企业未来5年和10年的发展方向进行预判,重新设计产品结构、渠道布局、生产组织形式和规模、生产空间布局等,对企业中长期经营规划进行适度调整并着手落实相关工作。
上一篇:广东清远农企抗疫公益捐赠在行动
下一篇:农技员线上线下齐忙碌 战疫保供两不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