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05 10:56 浏览量:27512 来源:中国食品报网
江苏省南京市市场监管局在2020新年伊始,把过去一年的工作作为新一年工作的起点与基础,始终把群众所关切的放在第一位,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多措并举 加强食安监管
2019年,南京市市场监管局在南京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省局的指导下,食品抽检工作坚持问题导向,突出抽检与监管相结合,坚持与食品药品安全“大排查、大检查、大督查”等专项行动同频共振。同时,在科学制定日常监督抽检计划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专项抽检的灵活性,聚焦重大节日、重要时段、重点区域的“三重”,热点问题、热点品种(网红)、热门商圈、热点舆情的“四热”,丰富抽检内容。
开展保健食品专项整治。召开全市保健食品生产企业监管工作会议,进一步做好保健食品生产企业监管工作,各区随后开展自查,以商场、超市、专卖店、药店、批发市场、网络平台及会销企业等为对象,累计检查3262户,已完成对在产的22家保健食品生产企业的风险排查工作,并针对每一家企业的具体情况出具《南京市保健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风险排查报告》,指导企业正确认识风险隐患,把安全风险管控挺在隐患前面。累计开展保健食品监督抽检及风险监测(非法添加)258批次,其中监督抽检137批次,全部合格;风险监控(非法添加)121批次,检出问题样品2批次。
开展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一是落实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南京市教育局与各区教育局、市直属学校签订《南京市学校安全工作责任书》;二是积极组织自查自纠,2019年9月份完成对所有学校、托幼机构食堂食品安全负责人及食品安全管理员专题培训,落实校园食品安全联合检查、日常抽查、区级巡查检查制度,去年校园食品安全专项检查已实现全覆盖;三是继续推进“明厨亮灶”建设,全市持证学校食堂“明厨亮灶”建设率95%。按照省教育厅统一部署,南京市所有中小学、幼儿园全部进入“阳光食堂”信息化监管平台,使用率99.52%。自去年9月整治食品安全问题联合行动工作开展以来,全市累计检查各类学校食堂、供餐单位及校园周边食品经营者4206户次,抽检635件,约谈食品安全负责人83人次,责令整改146户。
开展食盐专项检查。一方面打造高素质执法队伍。为尽快帮助各区熟悉食盐市场情况和监管要求,推动监管工作有力开展,南京市市场监管局举办了食盐监管专题培训班。另一方面,保持打击非食用盐流入食用盐市场的高压态势。近期,全市启动了对在宁开展跨省经营食盐批发企业底数的摸排工作,督促食盐批发企业全面落实食盐经营安全主体责任,进一步提升南京食盐安全保障水平,切实保障全市人民食盐安全。目前,全市食盐市场整体情况良好。
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南京市农业农村局成立专门工作组,牵头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组织实施蔬菜农药残留及农药专项整治行动、禽蛋兽药残留及兽药专项整治行动、水产品兽药残留专项整治行动、生猪屠宰专项整治行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整改提升行动等行动,开展蔬菜、禽蛋、水产品、生猪和农药、兽药两类农业投入品整治工作。5家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均配备质检员,开展品质检验和“瘦肉精”自检;完成各级产地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40批次;建设水产养殖业主示范户130个;开展绿色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监督抽查,共抽查“二品一标”样品90个。
开展小作坊专项整治。南京市市场监管局推进食品小作坊提档升级专项行动。在深入摸底排查的基础上,对无证小作坊进行分类指导,疏堵结合,规范食品小作坊加工行为。对符合条件的小作坊,引导业主主动登记;对不符合条件但有意愿改造的进行帮扶;对不符合条件且无改造意愿的开展联合执法予以取缔。同时,打造食品小作坊示范点及小作坊工作站。加强指导,帮扶业主高标准提高生产加工条件和管理水平,打造一批食品小作坊示范点;在小作坊聚集的街镇建设食品小作坊工作站,弥补基层监管力量的不足,强化分局和街道对小作坊的监管,探索实现食品小作坊长效监管和属地监管责任机制。
四个最严 整治风险隐患
根据全省统一部署,南京市自去年1月21日起启动全市食品药品安全“大排查、大检查、大督查”专项行动,此次行动贯穿全年,分“重点排查、全面排查、自查、市局督查、迎接省局督查、整改落实、总结”7个阶段,在食品安全领域重点围绕8个方面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整治。
开展食品生产环节专项检查。一是开展食品添加剂生产合规性问题专项检查。对全市39家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进行风险隐患排查。同时,为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利用“微培训”平台开展添加剂企业食安员专题培训和考核。二是开展乳制品生产原料把关问题专项检查。召开乳制品生产企业会议。建立追溯体系,目前,全市5家企业建立电子追溯体系达到100%,具备自主研发能力达到100%,原辅料管控率达到100%,乳制品自检自控率达到100%,实施HACCP体系达到100%,实现“5个100%”的目标。三是开展生产环节猪肉等动物产品质量专项检查。要求企业购入生鲜猪肉原料必须查验“两证一报告”,督促企业切实落实进货查验记录制度。推进肉制品生产企业电子追溯体系建设,覆盖率达到60%。
开展食品流通环节专项检查。一是开展猪肉产品专项检查,南京市市场监管局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流通环节猪肉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等指导性工作文件,指导督促区局开展行动。切实履行猪肉等生猪产品进入市场和生产加工后的监管职责,要求各区局每日向市局上报猪肉防疫检查情况。二是开展非洲猪瘟防控工作,加强市场排查和处置,派人参加“动防指”牵头的非洲猪瘟防控工作检查。
深入开展食品专项抽检
开展餐饮环节专项检查。全市部署开展了春季校园及周边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累计检查各类学校食堂1919家,为学校供餐的集体用餐配送单位12家,培训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人员1300余人次。持续开展中央厨房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食品安全专项整治。
创新理念落实新机制。一方面,开展全市重点食品生产企业风险隐患排查工作。南京市市场监管局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自去年9月起展开为期4个月的风险隐患排查。属地市场监管部门负责督促企业进行整改,排查组负责对企业整改情况进行实地回访,形成整改回访报告,确保问题全部整改到位,实现闭环管理。对每家被排查企业的调研表、风险隐患排查表等材料进行汇总分析,形成《企业风险隐患排查报告》,建立“一企一档”。另一方面,建立健全食品生产电子追溯体系。由市局制定全盘建设计划,区局强化属地管理职责,企业现场签订承诺书,三方聚力,共同推动实现食品生产过程动态智慧跟踪监管。2019年,全市乳制品、白酒、食品添加剂根据动态企业底数保持原有100%的覆盖率,实现食用植物油生产企业70%覆盖,肉制品、蜂制品、分装食品生产企业60%覆盖。13家食品(含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完成电子追溯标识推广应用工作。
打击犯罪 保持高压态势
一是狠抓执法办案,不断加大对食品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对食品违法犯罪行为,南京市执法站线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不放松。在2019年7—10月全市整治食品安全问题联合行动期间共结案229件,涉案货值20.32万元,罚没款306.05万元,移送公安机关11件。同时,协助公安机关出具定性说明115份,涉及产品257个。坚决打击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黑工厂”“黑作坊”“黑窝点”和生产经营“山寨食品”、商标侵权食品、假酒等假冒伪劣食品等违法行为。
二是畅通投诉举报机制,做好案件协查工作。接投诉举报承办任务后,第一时间安排人员进行调查核实,严格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分类和规范处置,对查实的违法行为一律严厉查处,及时回复投诉举报人,并按规定对举报投诉内容属实而被立案查处的给予奖励,有效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在接到外地监管部门发来的案件协查函和移送函后,立即组织安排核查处置,及时函复办理结果。
三是部门协同,开展专项执法行动,保障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稳中向好。多次开展对假冒伪劣食品的统一销毁行动,在2019年江苏省食品安全宣传周暨食品安全进校园主题活动期间,联合公安机关对罚没的假酒、不符合安全标准的肉类、非法添加的保健品、假冒商标的调味品等26个品种,共计35吨涉案物品进行了集中销毁处置。
社会共治 共享良好氛围
一是线上线下结合,拓宽宣传广度。线上注重发挥新媒体优势,通过微博、微信、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持续宣传监管工作,多层次、多角度宣传食品安全及监管成果,受到社会群众一致好评。线下充分利用户外广告大屏、社区宣传栏等渠道张贴宣传海报,积极走进企业、校园、社区等,推动日常监管与公益宣传双轮驱动、双向发力。
二是提升针对性,推进宣传深度。针对人民群众关注度高、问题易发的品种、业态,开展保健食品“五进”专项科普宣传。截至去年11月中旬,全市累计开展现场科普活动1000余场次,展出宣传展板600余块,发放宣传材料5万余份,发布科普宣传报道110余篇,共进社区和乡村390个,进校园290余个,进商超500余家,进网络平台(网站、电商平台、APP等)32次,直接参与人数(受众)达3.3万余人。
三是注重创新,加强宣传厚度。玄武区推出“透明实验室”项目。围绕网络热点话题、舆论关注焦点、监管工作重点,将食品检测过程及实验室向市民群众进行全面透明展现,旨在破解谣言、引导消费、提示风险、规范行业,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与监督权,探索食品安全共治共享新路径。该项目联合驻宁新闻媒体定期推出主题活动,已推出“草莓真相”“食品塑料袋风险”“网络生鲜鲜不鲜”“餐具安全”等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