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20 16:09 浏览量:28451 来源:中国食品报网
江苏省粮食产后服务体系三年投资规模7456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22369万元、省级财政资金20395万元,省以上财政补助达60%,支持全省47个产粮大县建设195个粮食产后服务中心。目前,全省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正在有序推进,项目建设和运行管理取得初步成效。
明确目标,规范主体
明确建设目标。通过整合现有资源,建立专业化、经营性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形成覆盖县域的服务能力,有偿为种粮农民提供“五代”服务,并逐步将服务范围扩展到提供市场信息、种子、化肥和融资担保服务,发展“粮食银行”、推广订单农业等业务,实现增强农民市场议价能力、促进粮食提质进档、推动节粮减损和提高粮食产后服务专业化水平的目标。
鼓励建设主体多元化。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选择建设主体,支持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收储企业、加工企业等各类主体公平参与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各类市场主体自愿申请建设,对符合条件的各类主体一视同仁。为有利于市场竞争,原则上年服务能力不低于1万吨、日烘干能力不低于200吨、一个县不少于两类建设主体。
创新模式,规范管理
严把申报关。印发关于“优质粮食工程”申报工作的通知,要求申报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建设的项目单位须委托第三方造价咨询机构,以县(市、区)为单位编制《资金申请报告》。明确资金报告内容须包括项目基本情况、建设实施条件、建设资金测算及具体筹措方案、建设时序进度安排、绩效目标和保障措施等,并委托县(市、区)、市粮食行政主管部门现场核查建设内容和初步审查资金申请报告。产后服务中心项目有新建粮食烘干机项目的,要具备立项、土地、环评等前期建设手续;项目建设需依法依规用地,原则上不使用新增建设用地,确需新增建设用地的,应依法依规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确保项目建设手续合规。
严把评审关。省粮食和储备局根据工作要求,从专家库抽取相关领域的专家,确保专家选取公开、公平、公正。组织有关专家进行项目评审,从项目实施条件、建设内容、资金规模等方面进行把关;现场对《资金申请报告》进行审查、质询,提出修改完善意见;通过专家评审的项目,在网上进行公示。
严把监管关。一是严格项目实施。要求有关项目建设单位,严格按照《资金申请报告》和《粮食产后服务中心技术指南(试行)》实施,不得随意变更建设内容。二是严格项目管理。项目建设过程中,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质量监理制、决算审计制和竣工验收制等。进一步加强项目全程监管,严格管理制度,严管程序进度,严把工程质量,严抓安全生产,严肃竣工验收,严守廉政纪律。建立项目建设县省局联系人制度,协调项目管理;建立项目建设情况月报制度,及时掌握进度。三是严格目标考核。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情况同时纳入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范围,绩效评价情况作为安排省级粮食仓储物流设施建设资金和其他扶持政策等的重要参考。
有序建设,成效显著
统一产后服务标识。因地制宜探索建立健全“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诚信高效”的运行机制,构建统一规范、统一标识、统一服务内容的区域性粮食产后服务网络,为农民提供全方位、全链条优质服务,打造区域公用品牌。“江苏省粮食产后服务中心”统一标识已设计完成,将陆续组织挂牌。
建立规范运营机制。建立健全粮食产后服务中心运营机制,规范为农服务行为。常州溧阳市产后服务建设做到当年建设、当年完成、当年见效;并结合实际,制定《溧阳市产后服务中心为农服务公约和为农有偿服务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规范为农服务行为,从制度上保证粮食产后服务中心服务农民的功能定位;2018年溧阳产后服务中心共服务农户2500多户,代农运输销售粮食1.3万吨,代农去杂烘干粮食1.2万吨,代农加工粮食3500吨,促进农民户均增收500多元。
项目按期建成投产。2017年度建设的58个粮食产后服务中心项目已基本建成、投入运营,新增烘干能力7010吨/天、清理能力16830吨/天、输送能力21530吨/天、检化验能力6150吨/天。2018年度批复项目正在有序建设中,部分产后服务中心在2019年粮食收购中已经开始发挥积极作用。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节约农民种地成本,有力带动农户增收,而且还可以帮助农户减少更多的劳作时间,创造更多的收入,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