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食品行业门户网站,宣传食品安全发展,服务品牌创建品牌传播。食品行业影响力融媒体整合传播推广平台。
服务消费经济 诚邀各大品牌合作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食品网 > 农牧 > 正文

太行新愚公“搬穷”记——冀南后池村脱贫故事

2020-01-07 10:56   浏览量:12313     来源:新华社

  从冀南古城邯郸向西出发,驱车百余里,2019年我们探访河北省涉县关防乡后池村不下五次。

  后池村,遁迹于太行山深处,“八山半水分半田”,却是一个传奇所在。

  远至上古,传说中女娲在这里补过天,愚公在这里移过山。那“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的气魄至今被华夏子孙奉为奋斗的精神源头。

  近溯80年前,刘伯承、邓小平率八路军129师在这里写下了“九千将士进涉县,三十万大军出太行”的抗战壮歌。

  今天,后池人挺立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他们不改愚公“本色”——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开山筑路,钻岩找水,开荒播绿,奋力搬掉“贫穷”这座大山,创造了新时代的愚公传奇。

  

  2019年9月17日,游客在后池村参观。 新华社记者 王晓 摄

  筑路

  “有了路,才有希望”——百余留守老人,扛锨拎镢,自带干粮,用双手在石山里凿出一条致富的“愚公路”

  太行深处,汽车在山路上行驶,车窗外沟壑纵横,山峰林立。快进村时,但见漫山遍野郁郁葱葱,一条心形山路跃然眼前。

  “那是我们后池村的愚公路。”村支书刘留根一见面开口就给我们介绍这条路,在他心里,“有了路,才有希望”。

  后池村的“路”来之不易——

  “地在半空中,路无半步平”。自几百年前建村起,后池人就在因为行路难与山斗。

  出门难。那会儿,村民出门得翻过一座山岭,徒步八里地到西峤村坐车,“天不亮就得动身,晚一步车就开走了”。

  

  2019年10月5日拍摄的后池村新愚公小学(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晓 摄

  种地难。全村上千人挣嚼裹儿的900多亩梯田,都在离家几里地的桃花山上。然而,通往梯田的山道,仅一米多宽,崎岖难行。从家到地里,来回3个小时。运送农具和山货,全靠肩挑背扛……

  “早些年,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留守在家的老人妇女想去地里收点红薯都难,撂荒的梯田越来越多,日子越来越难……”

  回忆起当年的困境,村民们都是一声叹息。

  树挪死,山挪活。这是愚公留给后池人的启示。

  不靠天,不靠地,靠就要靠自己。这是后池人从先祖那里发扬光大的精神力量。

  “要想富,就得开山修路,让农用车能够上山,先把梯田搞活了。”

  “修路没钱怎么办?”

  刘留根找施工队计算过,如果要把一米的小路拓宽到三米半,10公里的路光土石方工程就要100万元。而此时村集体账上,一分钱也没有。

  没钱、没设备、没技术,怎么修路?

  “党员带头先干起来!”

  “趁我们还能搬得动石头,走得了路,今天不修路,还等什么时候?”

  ……

  这是后池人永远铭记的一天——

  2015年12月8日。清晨的太行山,滴水成冰,寒风往骨头缝里钻。天还没亮,7位“老愚公”扛着锨,拎着镢,自带干粮上山了。带头的是党员刘虎全、刘土贵和刘社会,年长的刘羊年74岁,最年轻的刘土贵也64岁了。

  

  2019年10月5日拍摄的后池村(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晓 摄

  山上石头多,要拓宽山道,就必须破石头。他们用土办法,钻开几百斤的大石头,把石头撑破后,碎石头垫路基,大石块垒石堰。

  垒石堰更是个技术活儿,石头与石头之间得咬紧,一旦松动路面就塌了。

  这一天,他们修了3米长的路。

  “谁有空就上山修路哟!”第二天早6时,村支委刘拥军一声吆喝随着大喇叭传遍全村。

  这天,参加义务修路的有12人。第三天30多人。到第六天,队伍扩大至130余人……在家里的村民,几乎都加入到筑路队伍。

  数九寒天,山风像刀子一样。村民们的修路热情,却在群山中沸腾着。

  每天天刚亮,工地上已是红旗招展。男人们凿石、搬运、垒堰,妇女们挖土、推车、铺路面。为节省午饭时间,支口大锅在工地上,每天自发背白菜、萝卜、面条上山做饭。

  刘留根跟我们讲起了刘虎全的故事:“他可是我们愚公路上的一块碑啊!”

  发起修路有他,在工地上跑前跑后有他,遇到事冲在前面的还有他。修路占了谁家的地,他出面去说;施工时需要用三马子车拉石头,他出面去借。工地上,乡亲们总听他喊“看我的”。

  67岁的人,干活出了汗,刘虎全照样脱了衣服光膀子干。感冒,血压上来了,可他不听劝:“我是党员,一辈子也没做啥贡献,现在我把群众发动起来了,我却不干了,这算啥?”

  “那天夜里,他到我家商量租用钩机的事,说着说着就感觉他舌头不听使唤了。送他走到街口,眼看着他腿也迈不起来了。送到医院一查,脑溢血。他从此再也没有回到过工地。”

  “如今路修成了,他却没了。”刘留根唏嘘着,旁边有村民眼圈红了。

  有人说,后池人身上鲜亮亮地带着愚公的基因——骨头比山上的石头还硬。

  这话真不假。

  史河真,67岁的老大娘,每天裹着头巾扛着铁锨去修路。她是在替老伴儿和儿子出工。

  她的老伴修路时突发脑溢血不能上工了,她让儿子顶上。没多久儿子出车祸,多根肋骨骨折,史河真就自己顶了上来:“修路是全村的事,不能不来,缺工会让人家看不起。”

  “在外的游子们!家里老人们在修路,我们也该做点什么。大家少喝一瓶酒,少抽一包烟,省下钱支持老人们!”在县里打工的村民刘献平在手机“聊天群”里一吆喝,短短几天,近在河北,远在内蒙古、新疆甚至美国、埃及务工的后池人,捐了一万多元……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2019年9月17日,后池村村民在修路。新华社记者 王晓 摄

  传说中,愚公以奋斗感动了天神而移走了太行、王屋二山。后池这群面庞黝黑、手上布满老茧的愚公们同样是靠奋斗感动了社会各界。

  外出打工的游子回来了,媒体记者来了,企业家们伸出援手,县市领导更给予了坚定的支持:“你们路基修多少,我想办法让有关部门给硬化多少。”

  后池村民干劲更足了。

  腊月干到二十八,正月初四又出工。村民们不畏严寒,早出晚归,义务出工100天修出一条通到梯田的路——2016年3月15日,村后南、北槐峧两条沟总共长达6100多米、4到6米宽的标准路基竣工。

  路通了,银练一样闪着光直通山顶。原本进山需要一个半小时,如今开着农用车,风一样就上去了。

  人们给这条路起名“愚公路”。

  村民们没有想到,更广阔的路还在延伸:

  在后池愚公精神感召下,2017年,涉县人民大干100余天,一条从涉县东南到西北,穿越10个乡镇158个村,总长1300多华里的“千里乡村振兴路”建成通车;

  2018年,桃花山旁,高速公路横空出世,将太行山“千里画廊”连在一起。

  “愚公移走了两座山,而我们修路修出了广阔的未来。我们比愚公幸运。”刘留根感慨万千。

分享到:

上一篇:农业农村部召开常务会议 安排部署2020年农业农村工作
下一篇:海南将为万名农民工补贴春节返乡路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