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24 09:31 浏览量:13982 来源:农民日报
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甘肃省张掖市被称为国内生产玉米种子的“黄金地带”,在这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种的制种企业不断增多,种子生产、种子加工、种子储运等一应俱全,生产的种子占到全国玉米年用种量的40%,张掖已成为我国最具影响力的玉米种子生产基地之一。一直以来,作为全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张掖市在加强制种基地与种子质量监管方面成效显著,为确保基地生产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
在执法监管方面,张掖市种子管理局结合《种子法》及配套法规、《张掖国家级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管理办法(暂行)》,坚持早掌握、早动手、早介入、早教育、早监管、早处置的“六早”原则,加大对播种前、种植过程、收获后的严密排查和监督检查力度,对亲本种子、玉米苗期、成熟期、收获后进行全面抽检,落实基地乡镇、村社属地监管责任,做到基地监管不留死角。
在备案管理制度方面,规范基地准入门槛。一是严格“两级准入”制度,无县区、乡镇两级“准入通知书”的制种主体不得落实制种面积,有效杜绝了违法制种。二是严格“双向备案”制度。企业与制种村合同签订后,要分别到乡(镇)政府和县区种子管理局登记备案。三是严格“信用评估”制度。开展企业信用等级评估和资质准入工作,每年2月份评出上一年度玉米种子企业6个信用等级,并通过日报、电视台等渠道进行公告。四是严格诚信“黑榜”制度。严禁列入诚信“黑榜”企业从事种子生产经营活动。
在质量管理方面,全面推行种子质量全程监控制度,形成了企业自检、县区普检、市级抽检的质量检测体系,采取“把两关,抓中间”的质量监管措施,对玉米亲本田间种植情况、种子生产田的管理及生产过程、种子收购加工过程进行全面检查,对任何一个阶段检验不合格的种子,责令企业报废处理,严防不合格种子进入市场。
质量是种子的生命。张掖市先后制定发布了《张掖玉米杂交种子地方质量标准》和《张掖玉米杂交种质量规范》,将种子芽率标准提高到95%以上,纯度提高到97%以上,两项指标均超越全球质量标准。2011年在原国家工商总局成功注册了“张掖玉米种子”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成为国内唯一的农作物种子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6年制定了《张掖玉米种子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使用管理办法》,积极推动企业开展玉米种子贴标销售。2016年张掖玉米种子被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甘肃省商务厅等6家单位授予“绚丽甘肃·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100张名片”最具影响力甘肃特产称号。
引导从业人员依法制种离不开良好的法治氛围。利用报纸、广播、电视、微信、手机短信等媒体大力宣传相关法律法规,有效提高了玉米种子企业、制种基地乡镇、村社及基地农户的自律意识和遵纪守法意识。同时,通过电视、网络、微信等信息平台,公开曝光大案要案,深入剖析非法制种造成的社会危害。
自2013年张掖国家级种子基地建立以来,全市累计查处涉种违法案件210起,移送公安机关113起,67人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没收种子104吨,罚款170余万元,在市、县(区)、乡(镇)三级政府的高度重视、种子管理部门的不懈努力和制种企业的积极参与下,市场环境得到不断净化。2015年7月3日原农业部种子管理局发布了题为“政府主抓严管,强化责任追究,张掖国家级玉米制种基地监管成效显著”的《种业简报》,将基地监管中的“张掖经验”向全国推广。2016年12月,张掖市种子管理局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农业先进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