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食品行业门户网站,宣传食品安全发展,服务品牌创建品牌传播。食品行业影响力融媒体整合传播推广平台。
服务消费经济 诚邀各大品牌合作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食品网 > 综合 > 正文

经济观察:中国粮食产量创纪录 解题“布朗之问”

2019-12-09 16:07   浏览量:18107     来源:中国新闻网

  13277亿斤!中国国家统计局6日公布的2019年中国粮食总产量数据,再次刷新历史纪录。

  面对20多年前美国学者“谁来养活中国?”的“布朗之问”,中国用实际行动和数据作出回答。

  “布朗之问”到“世界之问”

  西方对中国粮食安全的担忧曾长期存在。二战后一位美国总统曾担忧中国养活不了5亿人口;1974年世界粮食会议上,外国专家认为中国无法养活10亿人口;1995年美国学者布朗出版《谁来养活中国?》,再度表达了对中国粮食供给的担忧。这些言论曾一度引起全球关注。

  但从1949年的2264亿斤到2019年13277亿斤,70年来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已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不仅将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还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中国是如何做到的?又成为一个“世界之问”。

  机械化耕种水平大幅提升

  新中国70年,中国农业装备和机械化水平实现跨越发展。2018年,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数量分别较1949年增长19.1万倍和15.8万倍;农机总动力达到10.04亿千瓦,比1949年增长1.24万倍。

  当前,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增至69.1%,小麦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玉米、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80%。极大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

  农田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70年以来,中国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2017年全国有效灌溉面积在耕地总面积中占比就超过50%。到2018年全国有效灌溉面积由1952年的2.99亿亩增加到10.24亿亩。同时,中国采取水利、农业和科技等综合配套措施,至2018年,高标准农田累计建成6.4亿亩,约超过全国耕地面积的30%。

  中国设施农业面积迅速扩大,对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及时空分布的改变起到重要作用。2001年至2018年,温室面积从60.77万公顷增至196.37万公顷,增长了2.2倍。

  农业农村持续深化改革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征程。农村改革试验区发挥出了改革“先行军”的作用,农村土地流转促进适度规模经营逐步扩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入推进。

  中国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截至2019年6月,全国依法登记的农民合作社达到221.1万家,其中农机合作社7.3万个。

  农业信息基础设施逐渐完备

  随着科技发展,中国农业农村信息化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成为推动农业生产的主要动力,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善农民基本生活状况、促进农村现代化起到重要作用。

  当前,手机成为农民的新农具,为农业生产信息化深入打下基础。2018年中国成功发射首颗农业高分卫星,为农业监测安上了“天眼”。物联网、卫星遥感、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得到应用,在轮作休耕监管、农机精准作业等方面取得成效。农机深松整地作业信息化监测面积累计超过1.5亿亩,作业效率和服务水平大幅提升。

  农村创新创业热潮涌现

  70年以来,中国对“三农”的财政投入力度不断加强。到2018年中国财政对农林水投入21085.59亿元人民币,较2007年增加5.2倍。

  2018年各类返乡入乡创新创业人员达到780万人,其中农民工占70%,农民由原来的“孔雀东南飞”向“春暖燕归巢”转变,全国培育农村实用人才总量突破2000万,其中高素质农民超过1500万名。返乡入乡创新创业人员为农业生产带去高素质人才,为中国粮食增产带去智力支持。(完)

分享到:

上一篇:广东出实招恢复生猪产能
下一篇:2019年全国粮食生产实现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