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04 15:54 浏览量:16186 来源:中国食品报网
作为科技发展的产物,人造肉吸引着全世界消费者的目光。随着人造肉亮相进博会,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接触到了这种新鲜食材。在全世界范围内,已经有不少餐厅先人一步,将人造肉引入。11月25日,中国消费者第一次可以直接通过电商平台购买人造肉,并有猪肉、鸡肉等不同口味。新食材上市,消费者究竟买不买账?人造肉会有一天取代肉类市场吗?
消费者观望
售出不足5000份
在一家售卖人造肉的商铺首页,赫然写着“尝一口未来”的字样。一些消费者表示,希望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不过也有不少消费者因为对人造肉的信息知之甚少而选择谨慎购买。
据了解,此次在电商平台上售卖的人造肉是大豆蛋白肉,其独有纯素蛋白质配方主要来自豌豆、非转基因大豆、冬菇和米,当中涉及专利技术把植物蛋白质变成完全蛋白质,另加入甜菜模仿鲜肉的色泽。每100克人造肉中仅含有1.5克饱和脂肪,不含任何胆固醇。
价格方面,此前金华金字火腿天猫旗舰店公布的牛肉味人造肉汉堡肉饼,两盒售价118元,每盒仅有2片、220克,让广大吃货直呼“吃不起”。此次人造肉发售正值天猫国际“黑五”购物节,309克的植物鸡块原价131元,黑五价58元;230克的植物肉碎,两包原价128元,黑五价56元,对于吃货来说,似乎是个入手尝鲜也不会肉疼的价格。但截至12月3日,人造肉在电商平台上销售不足5000份。此前,奈雪的茶上线了3款人造肉新品,100个人造肉汉堡1个小时才售罄,消费者似乎并不买账。
艾媒咨询报告显示,受访中国消费者中,51.3%表示不愿意尝试人造肉,低于三成受访者表示愿意尝试人造肉。在不愿意尝试人造肉的中国消费者中,近一半是出于心理因素影响,占比达49.5%。
资本追捧
生产成本不低
目前,我国猪肉消费量占世界总产量的一半左右。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对猪肉的消费需求还将进一步扩大。成本和量产是人造肉亟待解决的难题。
一直以来,人造肉产业发展备受资本市场关注。今年5月,首家人造肉上市企业BeyondMeat当天收盘价较发行价上涨163%,创下金融危机以来的美股IPO最佳表现,资金规模达1.22亿美元。据媒体报道,BeyondMeat的对手ImpossibleFoods近期也有新动作。ImpossibleFoods近期正在与投资者就新一轮融资进行洽谈,该轮投资或将为其上市奠定基础。可热闹的资本市场背后,是较高的人造肉原料和销售价格。
2013年,波斯特制造的第一块人造肉成本是33万美元一磅;在细胞培养肉领域,MosaMeat公布制造一磅实验室培育肉成本为2400美元;2017年MemphisMeat生产的人造鸡肉成本为每磅9000美元;2018年以色列团队称在实验室中培育出人造牛排,成本为每磅1万美元左右。哪怕是已经在商业化进程中的BeyondMeat,原料价格、企业研发费用和营销费用都是导致高成本的核心因素。据艾媒咨询报告,人造植物肉肉饼价格在12—16美元,比牛肉碎价格高四成到八成;植物肉所需的优质豌豆蛋白,每吨为2—3万元。整体来看,人造肉价格比真正肉的售价贵20%—50%,而这无疑是阻碍人造肉大规模推向市场的最大门槛。对于人造肉而言,想要真正成为肉类产品的替代品,必须在价格层面有所突破。
另一个挑战则是规模化量产。相比起动物肉,植物肉更具有优势,但目前仍难以实现大规模量产,满足用户需求。2017年ImpossibleFoods在加利福尼亚奥克兰的大型工厂,每月产出人造肉达100万磅,预计今年产能将会提升至250万磅,但美国餐厅每年消耗牛肉高达50亿磅。所以即便产能有所提升,从需求层面来说仍然是杯水车薪。选择动物肉研发的企业,就更需要解决大规模量产的难题,否则将无法在与植物肉企业的竞争中获胜。
此外,植物肉生产的技术门槛低也是难题之一。相较于干细胞培养,植物提取的技术门槛较低,能够生产同类型产品的企业会有很多,竞争将会非常激烈。雀巢、泰森、家乐氏、荷美尔食品、康尼格拉、克罗格等食品巨头都宣布过进军人造肉市场,路线正是植物肉生产。
总而言之,人造肉在成本、量产、技术壁垒等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解决,否则将无法促使整个行业实现有序发展。
潜力可期
市场尚存增长空间
据艾媒咨询报告,全球肉类消费逐年增加,人造肉是短期可能的替代产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人们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人均肉类消费也逐年增加。根据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报告,205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97亿,人造肉为摆脱世界肉类消费困境,改善粮食短缺危机提供了解决之路。
作为全球范围内最大的人造肉市场,目前国内专注于人造肉的企业并不多。一家来自深圳的企业已经与北京工商大学等院校机构达成合作,共同研发人造肉产品。该公司拥有5条人造肉生产线,月产量在1500吨左右,与国外企业相差甚远。可见国内的人造肉风口还有很大机遇。
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钟凯认为,虽然目前人造肉消费者接受度还不高,考虑到未来我国居民肉类消耗的增长、消费理念的变化等原因,不排除人造肉会在未来的餐桌上占有一席之地。钟凯说“:人造肉在中国短期内不会有太大市场,但也不能说没有市场。有一部分人在健康和饮食方面的诉求与欧美国家的消费诉求很接近。”
中国植物性食品产业联盟秘书长薛岩也认为,植物肉将为老百姓提供更多健康选择。薛岩说:“从营养和全民健康的角度考虑,植物肉提供更多的健康选择。从产业发展多一种增长的方式来说,中国食品产业也面临着增长和转型,植物肉在生产环节可以更高效,更少利用一些资源。大力发展植物肉一是为了产业转型找到新的落脚点,二是为全民健康提供一种新的选择方式。”
人造肉将如何发展?新希望集团副董事长王航认为,人造肉只是一个开始,还没有到在市场上全面应用的阶段。“对人造肉的消费,可能方方面面还有很多观点。在这个阶段,行业需要听取各个界别、各个领域的看法,这些都是对未来发展趋势的一种关切和提问,把这些问题收集齐全了,才能够真正地让我们的技术能够扎根在市场上,真正往前推进。”(韩松妍 综合整理)
上一篇:北京餐饮朝着精细化规范化发展
下一篇:ISM2020:分享发展趋势展现未来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