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食品行业门户网站,宣传食品安全发展,服务品牌创建品牌传播。食品行业影响力融媒体整合传播推广平台。
服务消费经济 诚邀各大品牌合作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食品网 > 要闻 > 正文

遏制营养师培训乱象 科学的培训监管体系亟待建立

2019-11-29 12:02   浏览量:15311     来源:中国食品报网

  近日,央视焦点访谈节目曝光了美国认证协会(简称“ACI”)注册国际心理咨询师的认证乱象,同时也提到国际注册营养师的认证问题。该机构称获得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认证,实际上却未在人社部注册,其颁发的证书也未获得人社部认可。营养专家对此表示,央视曝光的ACI只是冰山一角,国内类似的不正规国际培训机构还有很多。

  利益驱动  营养师培训乱象横生

  近年来,社会上涌现出大量的“营养师”,这些人不管是什么教育背景,只要经过培训机构短时间培训,就可以拿到一张营养师资格证,进入了药品、保健品或者特殊功能食品行业后,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为何山寨认证机构泛滥?中国营养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于康分析认为,国内大众对营养师的需求非常旺盛,加上国内相关部门没有建立针对培训机构的相应监管机制,监管系统尚不完善,在缺乏有效监管的情况下,这些所谓的培训机构受利益驱动乘虚而入。国内正规培训机构的传播声音力度相对较弱,远远不能够制止违规行为。同时,老百姓并不充分了解正规培训机构,往往容易上当受骗,不合规的培训机构因此大行其道。

  于康认为,“媒体曝光对于纠正这种违规
培训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仅靠媒体远远不够,只要不解决监管问题,不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从根本上治理,媒体曝光只能是杯水车薪。”他建议,建立规范的培训监管体系,通过监管让市场上具有欺骗性、以赚钱为目的、短平快的所谓营养师培训尽快消失,对违规培训坚决查处,绝不手软,才能净化市场。

  “作为多年在一线打拼的临床营养工作者,我迫切地希望国家能够培养大量符合国际要求和规范、具有真正含金量的营养师。”于康如是说。

  建立满足营养人才需求的培训体制

  2016年底,国务院下发《关于取消一批职业资格认可和认定事项的决定》,取消共计114项职业资格许可,其中包括公共营养师资格认证。于是,一些原来做公共营养师培训的机构,转行做起了“国际注册营养师”生意。

  “市面上混杂的培训,使大众对营养师的信任度大打折扣,很多人甚至对营养师产生了怀疑。”于康说。

  营养界业内人士指出,除ACI外,这几年还有国际自我保健基金会(ISF)、国际认证协会(IPA)、整体自然疗法医学院(DCHM)、国际营养师协会(INCA)都在做与国际注册营养师或临床营养师相关的培训认证。这些民办机构或打着某某部委某某学会/协会颁证的培训机构认证营养师,都无国家认可,更不用提所谓的国际认可。

  据了解,我国营养行业内部公认的营养师认证,只有中国营养学会建立的注册营养师认证,英文简称RD。这个认证是一个水平考试,包括教育背景考察、曾经上过的必修课和选修课认定、从业经历、考试成绩认定等。

  有人认为,中国营养学会的注册营养师报考门槛高,考试难,通过率低。对此,于康表示,这正符合国际注册营养师培训的基本要求和规范,因为注册营养师要经过艰苦的学习、培训和继续教育,具有一定比例的淘汰率,只有这样培训出来的营养师才具有含金量。此外,国内还有医科大学招收营养专业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等。这种专业人员的培养途径目前还需要扩大影响和知晓率,让更多人了解如何通过正规途径获得营养师培训。

  很多非营养、食品专业的人士或是不满足注册营养师报名要求的人,同样有提高专业水平的培训需求。与此相补充的是,现在国内正在建立营养指导员培训体制。它针对上述人群的营养技术人员进行的培训,解决临床营养一线实际问题,为大众提供更广泛的营养服务。营养指导员是近期中国营养学会重点打造的专业培训项目。今年7月,国务院部署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的目标之一就是:到2030年,要实现每万人配备1名营养指导员。

  于康表示,国内注册营养师的培训和营养指导员的培训相辅相成,互有联系又有区别。营养指导员贴近基层,能解决大众营养问题;注册营养师则相对来说更加高端,更加复杂,具有国际化要求。两者结合使得国内营养师整体培训更具有立体感和完整性。(文风)

分享到:

上一篇: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保健食品市场 保健食品市场规模达4000亿元
下一篇:适量吃红肉不会危害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