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22 16:45 浏览量:27868 来源:中国食品报网
陕西是世界公认的苹果最佳优生区之一,苹果栽培历史悠久。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陕西开始试种苹果;70年代起,渭北黄土高原地区逐渐被专家、群众认可,苹果种植规模不断扩大;1985年至1995年是大发展的10年,期间经历了两次规模扩张;1996年至2000年,进入区域布局调整阶段;进入新世纪以来,按照陕西省委省政府“加快以苹果为主的果业产业化建设”的战略部署,陕西苹果开始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效益转变。目前,陕西苹果产业处于由大变强的新历史节点,全省上下正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现代果业。
70年陕西果业旧貌换新颜
70年间,陕西水果面积从5.9万亩达到现在的1670.88万亩,翻了238倍,水果产量从8.21万吨达到现在的1566.01万吨,翻了191倍。其中苹果种植面积从1971年的30万亩达到现在的896.35万亩,翻了30倍,产量从1971年的1.46万吨达到现在的1008.69万吨,翻了691倍。
70年风雨兼程,70年筚路蓝缕,70年栉风沐雨,一代又一代陕西果业人,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砥砺前行,取得了陕西果业70年建设发展的巨大成就。
回溯70年发展历程,陕西果业留下了很多闪光印迹。1980年,陕西渭北高原被认为是符合国际七项气象指标的苹果优生区之一,陕西省委省政府作出建设苹果产业强省的决定。改革开放初期,秦冠苹果新品种的育成,有力地推动了陕西乃至全国苹果产业规模的扩张和产量的提高。2000年,陕西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关于加快以苹果为主的产业化建设的决定,提出了陕西苹果“争中国第一,创世界名牌,出一流效益”的奋斗目标。
党的十八大以来,陕西果业开始转型升级,2014年,《陕西省果业条例》发布,2016年,陕西省政府印发了关于推进果业强省建设的意见。如今,陕西省优质苹果基地县已增加至48个,国家级苹果大数据中心、全国苹果气象服务中心落户陕西,陕西果业进入了由大转强的重要发展阶段。
2018年12月,陕西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实施“3+X”工程加快推进产业脱贫夯实乡村振兴基础的意见》,提出大力发展以千亿级苹果为代表的果业,为陕西果业发展注入了强心剂。陕西省农业农村厅部署3+X多举措强化产业扶贫,助力脱贫攻坚,陕西果业又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大数据平台支撑品牌加速腾飞
近年来,为进一步推动苹果产业发展,加强品牌营销,陕西省加强了大数据信息平台建设,陕西果品开始全方位市场推广。
加快大数据平台建设。陕西果业围绕“一个中心、四个平台、五大体系、五个环节”,加强软件开发,完善国家、省、市、县四级平台建设。规划设计数字苹果博览馆。
加强大数据采集。组织完成洛川、白水、千阳等苹果基地县全产业链数据采集;在洛川等县实施果园、气调库、4.0智能选果线和苹果试验站等开展数字化改造试点,并向转型升级示范县不断扩大。同时,在陕西苹果销售区域开展销售店数字化试点。
强化数据分析应用。研发推广“果信通”手机APP,探索、推广“普惠金融+保险苹果产业大数据”“苹果大数据+期货+金融+保险”服务,为产业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创建知名品牌。支持苹果主产市培育有影响力的区域公用品牌,支持企业培育知名自主品牌,加强“洛川苹果”“咸阳马栏红苹果”“白水苹果”等公用品牌管理,健全品牌技术标准体系和使用监管体系,发挥品牌引领作用。
加强“三年百市”品牌营销。联省、推市、带县,省级以上以陕西果品主销市场、高端市场为主,2019年在广州开展专项宣传推介活动;支持市县在大中城市建设品牌店,大力推广互联网+陕西苹果品牌连锁店(网店、实体店、体验店、档口、超市)+绿色标准智慧果园模式,扩大陕西果品品牌效应。
加强国际贸易合作。组织企业开办节会,加强与国际园艺学会合作,优化洛川苹果博览会,积极筹划2020年在西安举办的世界果蔬饮品博览会。组织企业走出去,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参加国际性展会,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稳固东南亚主销市场。
高质量发展打造千亿级苹果产业
苹果产业是陕西农业的名片。新世纪以来,按照陕西省委省政府“加快果业产业化建设”的战略部署,果区各地坚持“扩规模、调结构、提品质、拓市场”,全省苹果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当前,在苹果产业发展的新历史节点下,如何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把苹果做出千亿产值是面临的重大课题。今年初,按照陕西省农业农村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安排,由陕西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省果业中心党委书记高武斌带队,陕西省农业农村厅果业处、省果业中心、省果业研发中心有关人员参与,深入延安、铜川、渭南、咸阳、宝鸡5市13个县(区),历时13天,通过查勘果园、企业,走访果农、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苹果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了一些基本认识,提出了陕西果业发展建议。
中国是世界苹果生产、出口和消费大国,在世界苹果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
据统计,2016年,全球苹果面积7940万亩,产量为8933万吨,其中中国苹果面积3576万亩,总产量4445万吨,分别占到世界的45%和49.8%,面积产量稳居世界第一。2017年,中国鲜苹果出口量132.84万吨,占全球的17.84%,苹果汁的出口量65.55万吨,占全球的29.82%。可以说,近十年来,中国鲜苹果和苹果汁的出口量均列全球首位。从消费来看,中国是全球苹果及其产品的第一消费大国,占全球消费总量的43%,鲜果消费仍是主流,占93%,且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因此,我国是世界最大的苹果生产国、出口国和消费国,在全球苹果产业发展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
陕西渭北黄土高原是世界苹果最大的集中连片种植区域之一,也是我国和世界苹果生产的核心区域。
在以“四项”关键技术为核心的果业技术革命推动下,经过多年发展,在广袤的渭北黄土高原,陕西已建成48个苹果基地县,苹果已成为果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目前正处于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打造千亿级苹果产业已具备了良好的基础,主要体现在7个方面。
一是总量规模优势明显。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8年底,陕西省苹果面积896.35万亩、产量1008.69万吨,均居全国第一,面积、产量分别占全国的近1/3和1/4,占世界的1/7和1/8。世界每7个苹果中,就有一个产自陕西。产业规模优势突出、地位稳固。
二是区域布局特色鲜明。按照《陕西省“十三五”现代果业发展规划》提出的构建“一核两轴六板块”的战略格局,陕西省积极实施“北扩西进”战略,大力推进渭北南部矮化栽培示范区、渭北北部老园改造示范区、陕北山地苹果示范区建设,加大品种结构调整,早、中、晚熟品种比例调整为7:18:75。以千阳县为代表的矮化苹果面积138万亩,居全国第一;陕北山地苹果总面积达400万亩,以榆林、延安为主,产量330万吨,覆盖21个县(区),该区域土地面积广阔、空气纯净、光热资源充足,是陕西省苹果北扩的主要阵地,苹果已成为当地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
三是产业集聚效应显现。目前,陕西省种植苹果的农民170万户,涉及农村人口600多万(全产业链从业人员约750万),48个苹果基地县种植面积占全省总规模的95%以上,产量占到93%以上。洛川、白水等重点县苹果种植规模占到县域耕地总面积的90%以上,形成了鲜食购销、果汁加工、园区建设、市场交易、技术研发、信息平台等融合发展的集群效应。洛川国家级苹果批发市场、白水领创互联网苹果小镇、中国供销集团延长果业物流中心、融诚农业科技集团产业园等产业集聚效应正在日益凸显。
四是大数据助推苹果发展。2018年5月11日,农业农村部批复了国家首个农业单品种数据库——陕西国家级苹果产业大数据中心。目前,国家级苹果大数据中心运转良好,基础管理平台已开发完成,数字资源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5个转型升级示范县产地正在进行基础数据的采集试点。据在澄城海亮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基地调研了解到,该公司通过建立物联网大数据终端控制平台,把澄城生产基地、冷链运输、销售区杭州的贮藏库及200多家市场有效连结,全程监控,可视化管理,实现了果品质量的可追溯,使远在南方的消费者可以看到澄城县的基地果园,产区基地可以直接对接销售区市场,为全省果业大数据建设、智慧果园企业终端管理,做出了很好的示范引领。
五是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陕西省果业企业3229家,其中国家级12家,省级114家。浓缩苹果汁生产企业13家,39个加工厂,果汁加工能力约为2197吨/小时,建成了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浓缩苹果汁出口基地之一。在市场监管部门登记备案的果业合作社3714家,果业家庭农场4778个,种植大户18149户;各类大中型果品专业批发市场33个,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3个;果品配送中心61个,果品销售公司900多个,果品经纪人近4万名。全省果品冷藏能力422万吨,其中气调库贮藏能力84万吨,初步保障了季产年销。果品分级选果线208条,选果能力862吨/小时。据调研,今年上半年,延安市落实选果线建设任务30条,已建成3条,开始安装设备3条,24条正在建设之中。这些将对延安乃至全省的苹果后管理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六是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陕西省注册果品类国家地理标志商标11个,创建各类品牌350多个,形成40多个区域公用品牌,其中13个进入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50强。第四届中国果业品牌大会发布的“2018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结果,“洛川苹果”以72.88亿元的品牌价值再创新高。全国主销售区城市开设陕西果品品牌店近400家,配套建设销售区周转库近100个。在今年3月份 “粤陕合作·2019陕西苹果粤港澳大湾区(广州)宣传推介活动”期间,陕西与广东两省签订了陕西果品大湾区销售服务协议,京东集团与陕西省签订了10万吨陕西果品大湾区采购协议,极大地提升了陕西苹果在国内一线城市乃至全国的影响力和品牌竞争力。自今年3月下旬以来,陕西苹果已在大湾区销售8000余万元。
七是苹果产业综合效益显著。苹果产业在一产的基础上融入二三产,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综合提升,夯实了果区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产业基础。2018年,苹果产业总产值实现790亿元,其中一二三产产值分别达到340亿元、260亿元、190亿元。48个苹果基地县果农人均年收入过万元,其中国定贫困县25个,涉及贫困人口上百万,苹果在产业扶贫、精准脱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苹果产业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陕北、渭北的生态环境,果旅融合发展,拓宽了果业发展空间和农民增收渠道。
凝心聚力深度助推精准脱贫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固本之基和关键之举,对如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陕西省果业中心凝心聚力精准扶贫,积极扶持贫困群众发展苹果产业,开展果业技术培训、引导贫困群众改造老果园、助力村集体建设示范区,拓展出一条希望之路。
陕西省果业中心驻旬邑县于家村扶贫队驻村第一书记徐智敏、队员黄长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促进产业升级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动员果农进行果园改造。在陕西省果业中心包扶的于家村,今年共投入扶贫资金138万元,率先建设了老果园间伐,墩接换头集中连片示范区,陕西省果业中心驻村工作队主动发挥果业技术特长,鼓励引导群众改造老果园200亩。二是给予专项资金支持建设矮化示范园。三是引进资金,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积极协调县水利局,在于家村建起了占地7亩的生态涝池,既能蓄水防洪,也为灌溉提供了水源;投资9万元,维修了村里的老机井,旱季为灌溉提供水源;投资300万元,支持西头村建设存储量为1200吨的果库一座,投入使用。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陕西省果业中心共计投资560余万元,在于家村建设了约700亩苹果矮化示范园,并配齐了滴管系统配套设施,为张洪镇树立了矮化苹果示范园样版。
自2018年以来,陕西省果业中心党委书记高武斌先后5次到扶贫点指导工作并看望扶贫队员。要求扶贫队把于家村矮化苹果示范园办成样版,真正起到示范作用。
徐智敏与黄长科表示,下一步,将结合于家村果业发展实际,积极谋划果业发展规划,继续扩大老果园改造面积、提升果园管理水平,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与贫困户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真正让贫困群众通过主体带动,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
上一篇:中国农业品牌目录辽宁 11 种入选
下一篇:互联网领域“二选一” 到底伤害了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