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18 09:08 浏览量:11263 来源:中国食品报网
(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 钟凯)
不健康生活方式导致的慢性病越来越多,已经成为“健康中国”的巨大挑战。
最近,澳大利亚一家独立健康研究机构“The George Institute”发布了一项研究结果。他们对包括中国在内的12个国家和地区近40万个预包装食品进行健康度评分。该评分系统涵盖盐、糖、饱和脂肪、能量、蛋白质、钙等指标,满分为5颗星,最低半颗星。
结果发现,英国的总评分为2.83颗星,排名第一;美国和澳大利亚分别为2.82和2.81,排名第二和第三。倒数第一是印度(2.27),倒数第二是中国(2.43)。
中国食品含糖量偏高
在人们的一般印象中,欧美国家的肥胖更严重,怎么可能他们的食品更健康呢?
从评分来看,中国的饮料相对而言还是比较健康的(2.9),仅次于澳大利亚和美国,但其他食品得分倒数第二(2.39),严重拖了后腿。
比如中国的食品中,饱和脂肪含量排名第二高,能量密度排名第二高,糖分含量排名第一高(差不多是英国的两倍),而盐分尚处中游。
按产品品类分,中国仅有食用油和糖果相对健康,肉制品、酱料和调料排倒数第一,零食排倒数第二。
发达国家更重视食品配方
在以往的一些研究中,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的食品普遍健康评分较低,同一企业在高收入国家的同类产品也相对更健康。这一方面说明发达国家的消费者有更多、更健康的选择,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法律法规和政策对食品产业的推动作用。
由于发达国家的慢性病更严重,因此他们在政策法规方面的措施也更强硬,这让食品企业在配方改良方面做出了更多努力。比如英国的肥胖非常普遍和严重,政府甚至通过征糖税来加以控制,效果是明显的,英国在此次评价中,糖的得分最高,即含量最低。
科学选择食品才是关键
随着“健康中国行动”尤其是“合理膳食行动”的不断推进,我国针对食品营养的政策措施也会陆续跟进。
而这项研究可以为中国的食品“三减”提供一个参考方向,比如从饱和脂肪、糖入手,尤其是肉制品、调味料和零食的健康升级。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加工食品的健康转型十分重要,但食品的健康评分并不能和人们的饮食健康度画等号。
首先,食品企业的责任是提供相对更健康的选择,但最终选择权还是在消费者手里。因此,真正的关键之处并不是食品健康评分,而是消费者最终会将哪些食品放进购物车里。
其次,上述评分存在抽样偏差,也未考虑市场份额和实际膳食摄入量等因素。即使超市里都是5星健康食品,消费者如果经常胡吃海塞,还是一样不健康。
正因如此,“健康中国行动”才将“健康知识普及行动”放在第一的位置。让更多人看懂食品标签,学会科学地选择食品,这才是治本之策,也是从需求端推动食品产业革新的根本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