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05 12:06 浏览量:18219 来源:中国食品网
2018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提高竞争力,要破障碍、去烦苛、筑坦途,为市场主体添活力,为人民群众增便利。”此后,各地政府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为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接连出“硬招”。
今年年初,成都确立2019年为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年。作为成都市产业发展主阵地,成都高新区在今年工作会上明确提出对标国际国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打赢营商环境改革提升攻坚战。
9月2日,成都高新区正式发布《成都高新区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2019—2020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该方案分为指导思想、工作目标、主要内容、保障措施四个部分,其中主要内容共29条,包括企业开办8小时办好、工程建设项目80日办结、纳税时间力争压缩至120小时、优惠政策一窗通办、升级“盈创动力”科技金融服务、深化“首证通”审批改革、探索构建业界共治模式等。
“行动方案是经过认真分析世界银行、国家发改委、成都市营商环境指标体系,对标全国先进城市经验,结合成都高新区实际编制形成。”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该行动方案从高标准提供企业服务、高质量供给产业要素、高品质营造城市环境、高效能推进政府治理四个维度进行架构,将大力提升区域国际化营商环境,增强企业获得感和满意度,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加快建设国家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和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提供强大的软环境竞争力。
国际视野:对标世界银行标准 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是一座城市走向世界的名片,也是城市参与全球合作的核心竞争力。优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则是一个系统工程,覆盖层面广,涉及政府部门多,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成都高新区跳起摸高,蓄势而动。
记者注意到,此次“行动方案”的亮点之一,就是积极与国际前沿接轨,力求理念与规划的超前性。“我们紧扣世界银行及国家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全面覆盖了18个一级指标。”成都高新区网络理政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指标对标方面,行动方案覆盖了企业开办、办理建筑许可、获得电力、获得用水用气、登记财产、纳税、跨境贸易、办理破产、获得信贷、保护中小投资者、执行合同、劳动力市场监管、政府采购、招标投标、政务服务、知识产权创造保护与运用、市场监管、包容普惠创新等18个一级指标。
在探索“国际化”方面,行动方案提出构建无缝对接航空和铁路口岸的大交通、大物流、大通关体系;深化“智慧海关”建设,压缩货物通关的外部作业时间60%以上;全面推行出口退税申报、证明办理、核准、退库等业务全程网上办理;实施跨境电商出口无票免征,开展出口退税无纸化申报,推行电子出口退税等一系列彰显超前性的改革举措。
8月8日,成都高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四川省率先对大型连锁食品经营单位实施食品经营许可“申请人承诺制”,首张《食品经营许可证》颁发给了成都星巴克咖啡的东方新希望天祥分店。“按照原来的流程大约要等一个月,现在当天就拿到证了。”该星巴克咖啡分店负责人说,体会到了成都高新区良好的营商环境,这种“当天申请当天拿证”的体验让人格外开心。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激发区域创新创业活力。今年上半年,成都高新区新登记各类型市场主体21076户、增长11.6%,注册资本1137.0亿元、增长7.2%;全区实现产业增加值增长9%,连续13个季度增速超8%。“营商环境的提升和优化,将给区域经济发展带来几何级数的促进作用。”成都高新区网络理政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介绍,为指导“行动方案”出台,成都高新区对全区营商环境基本情况进行全面系统摸底,同时对标研究北京、上海、深圳等先进城市经验及指标,形成了《成都高新区营商环境建设对标研究报告》,从而系统量化找准全区营商环境的优势、劣势和短板。
精准聚焦:高标准提供企业服务 最大限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直接影响地区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企业数量和活力则直接反映出营商环境建设的成效。
记者梳理发现,“行动方案”分为指导思想、工作目标、主要内容、保障措施四个部分,主要内容有29条,其中“高标准提供企业服务”涵盖10条内容,具体包含企业开办8小时办好、工程建设项目80日办结、用能便利度整体提升、不动产登记全面优化、纳税服务全面提升、跨境贸易更加便利、优惠政策一窗通办、审判工作优质高效、破产案件简易审理、简易注销扩大适用多项内容,分量最重。
“我们将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服务需求,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成都高新区网络理政办相关负责人称,成都高新区将不断精简企业开办环节,探索实行营业执照与税务发票、公章一并发放,最终实现企业开办1个环节,将企业办照时间压缩到8个工作小时。同时,深化企业开办“一网通办”“全域通办”“多点办照”,逐步开展企业办照24小时智能自助申报,实现100%企业登记事项能够通过自助端、手机端、电脑端办理,能够在各街道、产业功能区、银行营业网点办理。
为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水平,“行动方案”明确,以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为主线,推动政务服务大厅与政务服务平台业务融合;加快区级政务大厅“一窗办理、受审分离”改革,实现高新南区、高新西区、高新东区大厅无差别受理和独立办结;实现审批服务事项“马上办”比率60%以上,“一次办”比率95%以上,“网上办”比率100%,个人事项“就近办”比率100%;推动100个以上审批服务事项实现“智能办”。
“成都高新区将试点政务服务小时清单制,开展服务事项最小颗粒化梳理,以工作小时为计量单位明确办结时限,分类别编制梯度小时办结事项清单,逐步提高最快办结水平。” 成都高新区网络理政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将通过优化营商环境,高标准打造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
高新特色:深化“首证通”审批改革 推广高新技术服务超市
“证”和“照”一直是企业进入市场的两把“钥匙”。2018年,成都高新区创新推出“首证通”行政审批改革,打通了“先照后证”改革最后一公里。该项行政审批改革模式已获全国推广。
此次“行动方案”提出,在深入推进“证照分离”“照后减证”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首证通”审批模式,综合运用“行业准入提示清单(市场主体资质、经营地址、土地性质等)+数据共享+协同监管”方式,开展“照(证)前辅导”“证照联办”及“证证联办”审批流程优化。成都高新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首证通”改革将扩展到道路客运公司、道路货运公司、网络预约出租汽车公司、书店、医美机构等7个行业开办事项,2020年争取再推开一批办理事项。
作为一种新型服务业态,高新技术服务超市在成都高新区布局已2年。“通过构建‘1+N+1’标准化超市服务模式,促进技术、资本、人才、服务等创新资源的深度融合与优化配置。”成都高新区科技人才局工作人员刘凯介绍,“1+N+1”即1个旗舰店、N个特色店、1个线上平台(云超市)。截止去年,旗舰店已聚集法律、财务等中介服务机构320余家,云计算、检验检测等公共技术平台92家,微软云加速基地等知名孵化器33家;云超市上架知识产权、创业孵化、科技金融等3100余项标准化产品,为15600余家企业会员提供服务。
成都摩尔实验室是进驻高新技术服务超市的一家专业技术服务机构,总经理李鹏告诉记者,高新技术服务超市的成立让更多企业便捷地获得技术服务。“仅仅2017年我们就服务了979个项目。”李鹏透露,过去公司要向企业推荐服务,现在客户会主动上门寻求服务。
此次“行动方案”明确,将进一步推广高新技术服务超市模式,建设1个线上超市和“一核多园”的线下超市,整合高新技术服务业态,为企业提供自选式、便利化专业服务,促进从科技成果转化到新型创新组织的全链条高新技术服务系统集成。
此外,“行动方案”还提出,要升级“盈创动力”科技金融服务,打响“创业天府•菁蓉汇”双创服务品牌,打造特色人才服务,递进梯度培育企业,提升对外开放载体功能。
“行动方案充分体现了成都高新区既有营商环境改革成果和特色品牌,力争‘首证通’‘创业天府•菁蓉汇’等创新品牌更加突出。”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到今年年底,企业、项目、产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将初步形成,各领域营商环境便利度和企业满意度进一步提升,营商环境指标在全国高新区处于领先水平;到2020年底,智慧服务型数字政府总体建成,更优企业服务、更优产业生态、更优城市品质、更优政府治理成为普遍共识,营商环境指标在全国高新区成为标杆。(叶青 马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