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食品行业门户网站,宣传食品安全发展,服务品牌创建品牌传播。食品行业影响力融媒体整合传播推广平台。
服务消费经济 诚邀各大品牌合作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食品网 > 叶歌观酒 > 正文

白酒第一股山西汾酒掉队焦虑:市值仅有贵州茅台4%

2019-05-06 10:48   浏览量:22083     来源:中国经济网

  近日,汾酒“开发酒”乱象遭曝光。《新京报》报道称,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汾酒集团”)出品的产品存在价格、产品信息混乱,销售商自家散酒灌进“开发酒”等现象。汾酒集团合作“开发商”交钱获商标授权,自定包装品名销售,质量、溯源信息不全致假酒乘虚混入。

  4月22日,汾酒集团发布声明称,注意到相关报道,集团公司高层已经召开紧急会议,依据集团公司去年十月份开始的产品瘦身工作总体安排,针对报道中的内容进行核查。对杏花村镇周边商铺存在的假冒侵权产品问题,请求汾阳市公安局、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法进行查处。

  汾酒集团是A股上市公司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山西汾酒”)的大股东,汾酒集团为国有独资公司,控股方是山西省国资委。2012年,汾酒集团董事长李秋喜曾提出“200亿目标”,即2015年汾酒集团实现200亿元的销售目标。可惜当年汾酒集团实现销售收入131.84亿元,未达目标。之后,在2015年底,李秋喜又再提“200亿目标”:到“十三五”末,集团营业收入和资产规模分别超过200亿。

  2017年2月,李秋喜与山西省国资委签订的三年任期经营目标责任书,核心内容包括:2017年、2018年、2019年收入(酒类)增长目标为30%、30%和20%,三年利润(酒类)增长目标为每年增长25%。如因自身原因完不成目标任务,李秋喜承诺将引咎辞职。

  2019年是汾酒集团“三年目标责任书”的收官之年,备受关注的还有汾酒集团整体上市的进展。汾酒集团是以白酒生产销售为主,集贸易、旅游、餐饮等为一体的国家大型一档企业,集团下属5个全资子公司、11个控股子公司、2个分公司和1个隶属单位;而山西汾酒是汾酒集团的核心子公司,为了实现整体上市的目标,汾酒集团煞费苦心。

  自2018年12月以来,山西汾酒频频发起关联交易。山西汾酒董秘办公室相关工作人员对媒体表示,最近在进行的这些关联交易确有基于为整体上市做准备的考虑,但并未透露过多信息。

  山西汾酒于1994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被誉为“中国白酒第一股”。不过,山西汾酒与贵州茅台相比,已经远远落后了。2018年,贵州茅台实现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36.39亿元、352.04亿元,山西汾酒实现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3.82亿元、14.67亿元

  截至4月30日收盘,贵州茅台市值12235.37亿元,山西汾酒市值497.26亿元。山西汾酒市值仅为贵州茅台的4.06%。

  分析指出,在白酒行业增速放缓、汾酒全国化承压的背景下,山西汾酒的业绩高速增长则充满变数。据中国网财经报道,根据2018年年底山西汾酒公布的员工股权激励方案显示,山西汾酒将2021年的营收目标定在150亿元左右,这较2017年至少增长150%。在业内人士看来,山西汾酒首先要实现150亿的营收目标首先需要实现产品结构的高端化与市场布局的泛全国化,不过对于当久了区域性酒企的汾酒而言,全国化的形势并没有那么乐观。

  今年3月,李秋喜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集团目前已完成主业整体上市工作,将尽快实现集团整体上市。同时,三年经营目标将顺利完成。

  针对上述问题,中国经济网记者邮件采访山西汾酒董秘办,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汾酒集团谋求集体上市路上 曝出“开发酒”贴牌乱象

  近日媒体报道的汾酒“开发酒”乱象,让正在谋求集团上市的汾酒集团“头疼”。据《新京报》报道,在山西太原、汾阳等地,汾酒厂生产的股份酒,其市场批发和零售差价不大且稳定,而批发价30元一瓶的“开发酒”,对外零售价能达到600元左右。除了价格,很多不同品名的“开发酒”,包装上虽都印有“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品”、“杏花村”等字样,但无法查询具体开发商和酒水生产厂名厂址等信息,更有一些不良开发商和经销商借此漏洞,用三无散酒灌装冒充汾酒。

  开发酒是酒圈内行才懂的一种说法。就汾酒而言,股份酒是指山西杏花村汾酒厂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汾酒,这是汾酒老厂;而集团酒则是由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其他子公司生产的酒水,它们由各个开发商自行设计包装品名销售,所以也称为“开发酒”。

  上述问题一经曝光,立即引起了汾酒集团的注意。4月22日下午,汾酒集团发布声明称,依据集团公司去年10月开始的产品瘦身工作总体安排,针对报道中的内容进行核查。对杏花村镇周边商铺存在的假冒侵权产品问题,请求汾阳市公安局、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法进行查处。集团公司将大力进行整治、整改,保障广大消费者的权益。

  据《华夏时报》报道,汾酒集团的经销、贴牌、开发条码泛滥已是业内公开的秘密,尤其是在大多白酒企业都在缩减条码之际,汾酒集团更是肆无忌惮地开发贴牌产品。据悉,贴牌模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商标由酒厂授权,贴牌商自己运营,酒厂对产品质量问题负责。另外一种贴牌商只是打着酒厂的名义,酒厂只负责代加工产品,产品价格和质量问题,酒厂均不负责。业内认为,对于厂家来说,“贴牌”虽然可以在短时间放量,但这也存在价格较为混乱,一些贴牌价格甚至超过一线品牌。而且众多贴牌严重消耗了主品牌价值。长期以来,困扰名酒厂的一大问题就是产品太多。

  “汾酒集团的开发模式,已成为白酒行业内的普遍现状。”白酒营销专家、山东温和酒业总经理肖竹青表示,开发、贴牌模式对酒厂贡献很大,放大了品牌的声音,扩大了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但是带来的负面影响则是稀释品牌含金量。

  据《经济观察报》报道,在今年1月中国经济前瞻论坛国企改革分论坛上,山西省国资委企业改革处处长高春毅称,作为首批试点企业,随着汾酒集团改革的持续深入,汾酒集团将在2019年年底通过整体上市的方式,实现集团公司层面的混合所有制改革。

  另据《华夏时报》报道,为了实现整体上市,汾酒集团不惜牺牲上市公司的优质资产带动拖后腿的非上市公司资产。近来,山西汾酒频频进行溢价收购关联资产,涉及金额3.24亿元,尤其是在3月5日更是溢价238%收购集团资产义泉涌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同时,汾酒销售公司还在3月7日下达了管控窜货和市场乱价的现象。

  业内认为,山西汾酒超高溢价收购大股东的资产,实为接盘侠,为大股东高位套现。事实上,这些被收购的资产都是汾酒集团早几年投资的资产,效益不佳,连年亏损,趁着山西汾酒盈利不错,高价卖给上市公司,名为解决同业竞争,实为甩掉包袱,让投资人接盘。

  汾酒集团未达200亿目标李秋喜再立军令状 上市公司营收走出下滑

  2012年11月6日,汾酒集团销售收入已经突破百亿元,达到100.18亿元,提前三年实现了“十二五”确定的百亿目标。以至于当时李秋喜就提出要在2015年实现200亿元的销售目标。2014年12月30日,李秋喜在接受新华网专访时再次称,汾酒集团2020年实现200亿元的目标不变。然而,汾酒集团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131.84亿元。至此,李秋喜“200亿销售目标”破灭。

  2015年12月,李秋喜透露汾酒集团“十三五”规划目标为“两个200亿,两个翻番”,即营业收入和资产规模分别超过200亿,白酒销售收入和利润翻番。“200亿目标”再次被重提。

  之后,李秋喜又立下了“军令状”。据《山西日报》报道,2017年2月23日,山西省国资委与汾酒集团签订2017年度及2017-2019年任期经营业绩目标责任书,山西国企改革中首个目标考核“军令状”就此尘埃落定。责任书的核心内容包括:2017年、2018年、2019年收入(酒类)增长目标为30%、30%和20%,三年利润(酒类)增长目标为25%、25%、25%;三年内完成汾酒集团整体上市;年终依据审计报告,省国资委对汾酒集团进行业绩考核。

  如果完成考核目标,董事长按照规定取得报酬。对超额完成目标25%以上的,省国资委给予汾酒集团董事长特别奖励。完不成年度经营业绩目标,则解聘董事长。汾酒集团董事长李秋喜郑重承诺:“如因自身原因完不成目标任务,我将引咎辞职。”

  今年3月,《中国改革报》报道称,李秋喜表示,2018年,汾酒集团预计营收160亿元,其中白酒板块销售实现110亿元,同比增长34%,酒类利润预计同比增长57%。

  山西汾酒作为汾酒集团公司酒业主体,也备受市场关注。山西汾酒2018年业绩报告显示,2018年山西汾酒实现营业收入93.82亿元,同比增长47.4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67亿元,同比增长54.01%。

  近几年来,山西汾酒走出了下滑趋势。2012年,山西汾酒实现营业收入64.79亿元,然而,2013年营业收入出现下滑,为60.87亿元。之后2014年到2017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9.16亿元、41.29亿元、44.05亿元、60.37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样是如此的走势,2012年到2017年,山西汾酒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27亿元、9.6亿元、3.56亿元、5.21亿元、6.05亿元、9.44亿元。

  不过,对比贵州茅台,山西汾酒逊色很多。2018年,贵州茅台实现营业收入736.39亿元,同比增长26.49%;实现净利润352.04亿元,同比增长30%。2012年到2017年,贵州茅台营业收入分别为264.55亿元、309.22亿元、315.74亿元、326.60亿元、388.62亿元、582.18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3.08亿元、151.37亿元、153.50亿元、155.03亿元、167.18亿元、270.79亿元。

  汾酒与茅台之争:赢了国酒狙击战,输了市值

  汾酒与茅台曾有过不少纠葛。近年来,最受关注的就是“茅台国酒”风波。

  2016年12月26日,国家商标局下发了关于第8377533号“国酒茅台及图”商标不予注册的决定,这使得白酒企业民意有所平复。但是茅台集团不服这一决定,向商评委提出复审申请。2018年5月25日,商评委作出决定,再度决定对这一商标不予核准注册。7月下旬,茅台集团向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提起诉讼,起诉商评委,要求商评委撤销不予注册的复审决定,就不予注册复审申请重新作出决定。除了起诉商评委,茅台集团还将五粮液、剑南春、郎酒、汾酒等31家机构和企业列为第三人。

  2018年8月13日,茅台集团在官网宣布放弃“国酒茅台”商标注册申请,撤销诉讼申请,并向国家商标评审委员会致歉。至此,这场长达17年的“国酒之争”告一段落。8月15日,茅台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李保芳致信李秋喜,对之前诉讼事件做了说明并致歉。

  李保芳在信中代表茅台集团向李秋喜和汾酒集团致歉,称此事给当前国内白酒行业的良好发展局面造成一定影响,让包括汾酒集团在内的兄弟企业产生了误会。茅台集团希望通过自身努力,让这件事情带来的影响尽早消除,也希望通过诚意,换取兄弟企业的谅解。

  李保芳在道歉信中表示,长期以来,茅台集团与汾酒集团同为中国历史悠久的白酒品牌,相互补台、相互鼓励一直是双边关系的主流。李保芳期望茅台集团与汾酒集团理性看待此事,围绕大局、同心携手、共谋发展,共推竞合发展,把民族白酒产业传承好、守护好,共同建设好中国白酒的美好未来。

  耐人寻味的是,针对李保芳的致歉,汾酒集团和李秋喜均未对此事进行回应。

  茅台集团旗下的贵州茅台与汾酒集团旗下的山西汾酒,一直被市场拿来比较。贵州茅台除了在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方面远超山西汾酒之外,在市值上也是甩出山西汾酒几条街。

  3月29日,李保芳在海南提到茅台市值时表示,提醒投资者理性看待“万亿”现象,勿盲目跟风。当天,茅台股价最高冲至866.68元,最高市值为10887亿元。直至收盘,市值仍在万亿之上。据统计,自2018年1月15日市值首次突破万亿到3月29日,茅台共有十个交易日,诞生市值上万亿纪录。其中,有六个交易日,到收盘时未能稳住万亿标线,有四个交易日,直至收盘,仍然保持万亿基线之上。

  贵州茅台已稳居“万亿”市值,而山西汾酒的市值仅为贵州茅台市值的4.06%,截至4月30日收盘,贵州茅台市值为12235.37亿元,山西汾酒市值为497.26亿元。

分享到:

上一篇:南京年轻人最爱点的外卖是啥?
下一篇:粤菜手艺成为脱贫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