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17 11:21 浏览量:28814 来源:中国食品网
中国食品网讯 (叶青)4月16日,成都市市场监管工作会议召开,这是自成都市市场监管局正式组建以来,成都市场监管系统召开的第一次工作会议。会议总结回顾了2018年全市市场监管工作,对2019年重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2018年,成都市市场监管系统纵深推进商事制度改革,营商环境得到不断优化。
“多证合一”“证照分离”“一网通办”“政银合作”等改革举措落地见效,全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54万余户、同比增长12.8%;在全国创新开展“特种设备使用许可智能办证”试点,办证效率不断提升;食品药品审批改革持续深化,完成49个进口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在全国复制上海模式的十个试点自贸区中位居第一;知识产权领域改革取得突破,郫都区在全国率先实现知识产权“一个部门管理、一支队伍执法、一个大厅服务”,全市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超过200家、居中西部第一,全市新增注册商标6.7万余件,有效注册商标累计34.7万余件。
深入推进竞争执法工作,竞争环境不断优化
公平竞争深入推进竞争执法工作,竞争环境不断优化。公平竞争审查有序推进,价格监管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成效明显,处理价格咨询投诉举报近1.1万余件、群众满意率达100%,查办传销案件39件,端掉传销窝点467个;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培育知识产权示范园区15个、知识产权示范单位和优势单位700余家,查办专利行政案件突破1000件、较2017年增长130%,查办商标违法案件397件。
持续加强市场监管,消费环境稳中向好
深入推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开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等级评定试点,实施食品全链条抽检5.2万批次,针对疫苗、保健食品、中药饮片、“五毛食品”等重点领域加强执法整治,全市查办食药违法案件5600余件,未发生重大食品药品安全问题;以“百日安全攻坚”行动等为抓手加强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治理,抽查检测特种设备6800余台,排查整治隐患1400余起,打击非法违法行为42起,整治违规违章行为33起,加快建立电梯维保企业“黑名单”制度;针对重点工业产品、重要消费品开展质量监督抽查2510批次、风险监测524批次,检查危化品、电线电缆等重点产品生产企业136家,组织开展集贸市场、加油(气)站重点领域计量专项检查;组织开展以“净市场、护民生、促发展”为主题的“红盾春雷行动2018”,全市查办案件2200余件,组织在全市开展“质检利剑”、有机产品认证等专项执法整治,全市查办质量违法案件834件,以互联网平台为重点开展重点领域广告专项整治,查处违法案件665件,获评“全国广告监管工作表现突出单位”;开展“放心舒心消费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培育示范单位100家,全年12315办理举报投诉近12万余件,消费者满意率达96.7%。
深入推进质量提升,品质成都建设成效明显
成都市出台《成都市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牵头推动区(市)县、市级部门制定专项提升计划,基本形成“1+N”质量提升体系;质量品牌建设取得突破,我市1家组织、1名个人荣获第三届中国质量奖正奖,位居全国第一。成都市人民政府荣获首次设立的中国质量奖“城市政府”奖项,成为全国三个获奖城市之一;深化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培育,目前产品总数达46个、位居副省级城市第一;标准化试点示范成效明显,开展全国首个国家级楼宇经济标准化试点,社区综合减灾标准获批国家标准立项,填补了国内空白。
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成都市制定出台《服务民营经济工作二十条措施》《关于支持服务新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培育社会企业促进社区发展治理的意见》等系列文件,全市新登记民营企业18万余户、新经济市场主体4万余户,较2017年分别增长27.27%、22.5%;搭建服务平台,建成国家南亚标准化研究中心,建成运行全省唯一具有金融牌照的“成都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打造“科创通”一站式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全市建成广告企业服务平台16个;解决企业困难,开展“工商进万企问计放管服”活动,走访企业3100余户,解决企业反映问题1100余件。
持续加强监管能力建设,监管水平不断提升
全面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两库一清单”基本建立,持续完善信用监管机制,引导企业信用承诺1.6万余户,撤销骗取设立登记500余户,清理吊销长期停业未经营企业5万余户,整治无证无照企业1.7万余户,全市企业年报率达到92.25%;建成“成都市市场主体智慧监管平台”,率先在成都自贸区投入运行;建成“成都市96933电梯困人应急救援服务平台”,实现电梯困人救援、安全分析、维保监管“三位一体”;建成覆盖原材料到加工消费全过程的餐饮食品安全智慧监管平台,已将5000家餐饮企业纳入实时监管;推广药品零售环节电子处方试点,6900余家药品零售单位开具电子处方达1700余万张,超额完成民生目标。
2019年,成都市市场监管局提出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任务。
一是全面助推营商环境建设。进一步扩大商事制度改革,深入推进“证照分离”,深化并联审批、证照联办、政银合作,全面推行企业名称自主申报,积极开展企业登记实名认证试点,不断完善市场主体简易注销登记制度;优化市场监管政务服务水平,全面推进全程电子化网上登记,所有涉企事项网上可办率提高至95%以上,办理时限压缩30%以上;精准施策推动市场主体发展壮大,积极服务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确保民营经济市场主体今年净增长20万户。
二是努力推进市场监管现代化。全面推进市场监管理念、体制机制和手段方式现代化,全力推行以“双随机、一公开”为基础、以智慧监管为手段、以信用监管为取向的新型监管机制,尽快建立起我市大市场、大监管的市场监管新格局。对新兴生产力探索实行“容错期”制度,通过行政提示、行政约谈等柔性监管方式,赋予企业自我纠错的机会;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实施“三张清单”制度,依法编制从轻处罚事项清单、减轻处罚事项清单和不予处罚事项清单,完善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制度。深入推进企业信息公示,强化企业信息披露、自我声明和信用承诺,实现“阳光监管”。完善企业经营异常名录、“黑名单”和信用修复制度,进一步优化联合惩戒机制。强化跨部门“双随机”联合检查,推进日常检查“双随机”方式全覆盖,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
三是构建更加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健全公开平等的政策体系,全面清理有悖于公平、开放、透明市场规则的政策文件,对新出台的政策全面严格实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不断强化竞争执法工作,严厉打击混淆仿冒、虚假宣传、商业贿赂、侵犯商业秘密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坚决制止和纠正公用企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特别是附加不合理交易条件的限制竞争和垄断行为;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积极协调和联系市级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综合运用审查授权、行政执法、司法保护、仲裁调解等多种渠道,形成知识产权保护的合力。
四是全力抓好安全监管责任落地落实。市场监管部门的首要职责就是保障安全,包括工业产品质量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特种设备安全。强化食品安全监管,深入推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抓好食品抽检监测,持续推进溯源管理,推进餐饮服务单位“五级”量化分级改革;强化药品药械和化妆品安全监管,加强药械化安全性监测,在药品零售环节开展含特殊药品复方制剂“互联网+智慧监管”试点,探索药品零售企业分级分类管理;加强电梯、大型游乐设施、客运索道、压力容器等八大类特种设备安全抽查和隐患治理,加快建设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切实用好监督抽查和风险监测手段,突出抓好以钢铁建材、成品油、化肥等为重点的工业品质量安全监管,扎实开展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质量安全隐患排查治理,针对玩具、文具、校服等产品突出问题开展儿童和学生用品安全守护行动,开展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信息采集试点。
五是进一步优化消费市场环境。把市政府2019年工作报告提出的“聚力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一要求落到实处,大力营造放心舒心的消费环境,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深入推进消费环境创建活动,优化拓展12315信息化平台,将12315、12365、12331、12358、12330等“五条热线”统一整合为12315热线;完善消费维权工作机制,健全消费品生产、运输、销售、消费全链条可追溯机制,完善银行、证券、保险及其他金融或金融相关行业,以及电信、快递、教育等领域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建立跨行业、跨领域的消费争议处理和监管执法合作机制;系统构建社会共治格局,加强基层消协组织建设,强化消协履职保障。
六是全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深化“品质成都”建设,大力提升“成都制造”“成都创造”“成都服务”品质。要提升产业发展核心竞争力,以创建国家知识产权强市为统揽,推动成都市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国家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成都运营中心等建设,坚持知识产权与产业经济深度融合,搭建更具效能的“成都品牌”宣传营销平台;要大力扶持新经济发展,推动构建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及时根据新经济发展情况优化新版新经济行业分类,完善新经济企业主体数据库;要积极培育社会企业发展,搭建社会企业综合服务平台,建立认证社企监管服务机制,促进和服务社会企业创设、运行和发展壮大;要科学指导广告产业发展,围绕“三城三都”建设,大力扶持培育广告产业龙头企业,拓展成都国家广告产业园区产业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