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28 10:38 浏览量:12863 来源:北京晚报
今年的两会虽已闭幕,但是关于此次两会的话题仍热度不减。今天我们不妨一起回顾下,在专注好 “喝”这件“小事”背后,食饮行业的代表委员们都在关注哪些“大势”?
建立大包奶粉国家收储制度
魏立华
君乐宝乳业集团总裁
1、针对牛奶市场需求波动较大,导致“奶剩”和“奶荒”现象交替出现,产业链上下游发展不均衡,奶牛养殖效益不稳定等问题,建立大包奶粉国家收储制度,奶多时喷粉收储,奶少时投放市场,更好地保护奶农利益,缓解行业压力,收储大包奶粉也可用于开展营养扶贫,发放给边远地区、贫困学校和福利院等,推进全民健康事业发展。
2.对食品安全抽检信息实行分级管理,对于不存在食品安全风险的一般性问题和瑕疵,通过整改、行政处罚等形式处理,不进行公开曝光,避免恶意炒作;对存在食品安全问题和重大质量问题等严重违法违规行为,要依法依规严厉处罚。
加快推进绿色PPP项目
严彬
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委员
华彬集团董事长
1.完善投资回报机制,释放环境资源价值。探索采用资源组合开发模式,将单纯的环境修复和治理项目与其他能够创造稳定收益的资源开发项目相结合,包括修复地区周围的土地开发、生态农业、生态旅游、林下经济等。
2.创新环境治理模式,推动环保企业技术创新。要积极鼓励社会资本方、环保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从而降低环境治理等绿色项目的运营成本,并通过PPP项目灵活的定价和调价机制,将项目执行过程中因降低成本产生的利润让与社会资本方,从而最大限度地形成对社会资本方进行环境治理模式创新的正向激励机制。
3.制定税收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建议研究出台针对绿色PPP项目的税收优惠政策,提高社会资本参与的积极性。
4.严格绩效付费机制,倒逼市场准入门槛提升。
5.借助绿色金融政策“东风”,推动绿色PPP模式和政策创新。
加大白酒国际化支持力度
李曙光
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1.建议进一步加大白酒的国际化发展支持力度,出台白酒出口专项政策,积极推进制定白酒国际化标准,多措并举争取贸易平等,经贸交流与文化交流相结合,持续提升白酒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2.建议加快白酒产业政策的修订,新的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不以限制的方式,而以市场化的方式支持白酒这一传统优势产业发展;或者实施差异化产业政策,在指导目录的限制类产业中,明确“除名优白酒外”,以鼓励优质产区优质产能高质量发展。
建议出台《白酒法》根治“酒乱”
梁金辉
安徽古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1.明确立法主体。弥补白酒跨地区流通后无法可依的情况,避免我国白酒行业执法过程中出现漏洞,根治“酒乱”。
2.设置主管机构,明确职责划分,同时建立必要的协调机制。
3.制定的白酒法要全面、具体、可操作,实现对酒的全面调控。
4.实行全面许可管理,重视流通,达到规范酒类市场的目的。
5.重构和完善白酒行业诚信体系,努力营造诚信经营的氛围,政府及主管部门在执法上要做到公平公正。
强化食品安全全社会管控
李秋喜
汾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1.中国白酒的国际化应该建立在标准的国际化之上。将中国白酒酿造技艺作为我们国家申请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重要工作,以保护传统的酿酒工艺。
2.要定期组织开展食品安全普法宣传,组织实施食品安全风险防范和隐患排查专项治理,并利用互联网手段,实现食品安全社会控制。
共同打造“国际版的白酒文化产业”
周素明
江苏今世缘酒业股份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
1.中国白酒的国际化要将文化和产业进行有机融合,共同打造“国际版的白酒文化产业”。要有国际化思维,系统梳理研究国际化的法规标准、风味口感、产品包装、场景渠道、风俗习惯等诸多问题。
2.优化营商环境,构建新型政商关系。让市场唱主角,让企业当先锋,最大限度地激发市场和企业的活力。企业应该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按规矩“出牌”,遵守和维护市场秩序。
3.聚力打造“淮味千年”品牌,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传承弘扬千年美食文化。
引导中国白酒企业合力“走出去”
李薇
洋河股份酒体设计中心副主任
1.加强白酒文化输出和传播,借助中国美食、中国故事、中国艺术等,多渠道传播中国传统白酒酿造技艺和独特之处,加深世界对中国白酒的认同感。
2.引导中国白酒企业形成合力,通过行业标准协同方式,争取中国白酒在国际上获得合理的分类和身份定义。
3.对中国白酒属性予以界定,对中国白酒与进口洋酒在关税等方面予以公平政策。
4.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5.保障女性平等就业权利。
鼓励企业活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余东
四川舍得酒业股份有限公司陈酒库主任、酒体中心总监
1.设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行业名录、企业名录,收录传统文化传承、活化所涉及到的中医药、白酒、文化旅游等行业,收录代表性企业、优秀项目、优秀产品以及文化传承带头人。
2.由政府和社会共同出资成立专项基金,鼓励和扶持传承、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企业。
3.设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交流日,举办各类峰会、论坛、交流活动,并为活化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项目提供国际化传播平台。